•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瞩望大飞机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新名片
  • 存钱存错账户惹出的麻烦
  • 利率再降的空间
    很有限了
  • 追求稳健增长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战略调整
  • 由私募一哥被查想到倒举证制度
  •  
    2015年11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瞩望大飞机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新名片
    存钱存错账户惹出的麻烦
    利率再降的空间
    很有限了
    追求稳健增长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战略调整
    由私募一哥被查想到倒举证制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由私募一哥被查想到倒举证制度
    2015-11-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郁慕湛

      

      近日,股市最具爆炸性的新闻,非泽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莫属。据报,徐翔等人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昨天早盘开市,泽熙投资的六大重仓股全线跌停。

      徐翔,号称私募一哥。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和几个在股市以短线擅长的朋友被市场冠名“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投资风格剽悍,被这个“敢死队”选中的股票,大进大出,大起大落。2005年,徐翔从宁波迁到上海,经历了2007年至2008年的大牛市后,于2009年12月在上海成立了泽熙投资管理公司,注册即实收资本3000万。泽熙参与过重庆啤酒、双汇发展和酒鬼酒的逆市抄底,很多突然连续涨停的股票都与其有关。而恒星科技、康得新、莱宝高科等定向增发概念股,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泽熙最神奇的表现是,在6月中旬以来巨震行情中,由专业机构操盘的权益类基金产品都未能幸免,不少新发基金净值最高下跌近30%,但泽熙基金业绩非仅没有下挫,反而逆势上扬,其中一期基金产品净值更逆势大涨31%。有人怀疑其中有内幕交易、有操纵市场之嫌,然而,7月末8月初的监管部门调查,34个被禁账户竟无泽熙公司的。

      现在,泽熙有内幕交易终于被查实了。

      徐翔为人低调,行事喜好神秘,从不在公开场合发声,极少接受媒体采访,更不允许拍照,在网络上至今没有一张公开的照片。对此,也可以理解为自我保护的大底牌。在赌场中,最害怕不就是底牌被发现么?

      对泽熙净值逆势上扬的出众业绩,徐翔也可以以此来解释。徐翔一向专注投资业务,善于逆向思维,谨慎利用杠杆,甚至在6月末郑重表示,泽熙没有涉及股指期货,因此不具备做空机制。可见,要坐实泽熙的内幕交易,难度不小,公安部之前肯定做了大量工作,之后恐怕还需要继续“相关案侦工作”,还要费不少工夫。

      二十多年来,沪深股市涉内幕交易关联交易案件接连不断,似已成痼疾顽症。在发达国家的老牌资本市场,一般是当消息正式公布后股价开始向上,而在沪深股市则常常是消息正式公布后股价开始下跌,所谓“见光死”,内幕交易关联交易早在之前已经完成。所以,当市场开始炒消息之际,往往正是内幕交易关联交易者得利、中小投资者上当之时。这当中,固然有不少内外勾结的盘根错节的关联交易,但监管者几乎没有现成适用的手段和法律来严厉处罚内幕交易,恐怕也是一大原因。

      这一次是因为股灾,“国家队”花大力气大价钱来救市成效仍不大,才开进专业侦察队伍进股市,调查内幕交易关联交易,才查出包括泽熙徐翔等股市不法交易的蛛丝马迹。然而,公安队伍总不至于常驻股市。再说,也根本不可能让公安机构去侦查每个交易商,毕竟市场需要有个宽松祥和的商业气氛,企业与商人都有许多各自的商业秘密。何况,资本市场中合法的逆势而为,成功套利的案例也是存在的。只是,对于那些股市中确有猫腻的异常交易,没有公安队伍的介入,外人要正面拿到证据,几乎没有可能。

      面对股市成万上亿账户交易,监管层如何从其中发现异常的、可疑的内幕交易?不要说监管部门没有“火眼金睛”,就是公安侦察部门常驻股市,也难免挂一漏万。由此想到,我们是否该学学美国证券市场管理和立法,实行集体诉讼制度,实行倒举证制度,让那些异常交易的嫌疑人举证证明自身清白?

      集体诉讼是美国联邦民事诉讼条例认可的美国特有的诉讼制度。由于公开发行的证券涉及公众投资者,一旦出现证券欺诈行为,任一投资者均可聘请律师代表其他投资者启动集体诉讼程序。而在实践中,往往是律师每天睁大眼睛盯着股市,发现任何异常交易的迹象,都会主动联系若干中小投资者接受委托,起诉涉嫌内幕交易者。随后等着被起诉者的倒举证自己的清白。实行集体诉讼制度,事实上就是社会在帮助监管层和司法部门决定股市规范的运作。美国有大型基金公司曾说过,很多消息他们事先不是不知道,只因为有严密监管,有集体诉讼和倒举证制度,他们绝不敢任意妄为。

      (作者系资深市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