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晓红 ○编辑 陈羽
“两代水墨缘:彭先诚与彭薇”展售会,日前正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办,同场展出彭先诚与彭薇父女俩的40多件水墨作品,形成了有趣的对话,所以,让观众从血脉相连的两代艺术家的表达方式中观察他们各自如何对待传统。而对目前在市场上十分引人瞩目的彭薇,则可以观察其最新创作的“观念”所在,让大家看到,当代水墨艺术如何对话水墨传统?
与父亲不同的是,彭薇发展出自己独有的当代艺术语言,她的创作吸取父亲特有的古典绘画风格,以传统的山水绘画技巧为基础,创作出恬淡而充满诗意的作品,融入其对传统山水画及供石抒情性的重新考量、织锦设计以及西方文学。
游戏突破传统
“艺术就是自己的游戏,是无事之事,游戏精神。这样才会做得有趣、有意思。”当记者问她为何称自己的创作为“手绘游戏”时,彭薇如是说。没错,“游戏精神”正是彭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关键。彭薇还认为,游戏既是创作方法,也是一种心态。所谓创作方法,就是对游戏设定规则,然后进行挪用。
在哲学的阐释中,游戏精神有利于创新。德国美学家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典型的游戏应该是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彭薇无疑是带着“游戏精神”的灵感去突破传统的成功者。
不过,彭薇是以“游戏精神”成功突破传统。她从小就受父亲的耳濡目染,看着画册长大,早已习惯成自然,在创作时想到要对那些印刷品表达敬意,还会为自己的作品复制一份印刷品;与此同时,她受到精心装裱、妥善保存原作的启发,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装置作品。
开始做才会有方向
彭薇 1974年生于成都,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回想校园生活,彭薇认为还是毕业后做了记者编辑,才使自己开拓了眼界。她意识到只有自己真正开始做,才会有方向。
早些年,彭薇画了不少花卉湖石,近几年来才从“湖石”转到“绣履”再到“衣钵”。这一改变使她的精致与灵性发挥到了极致,也让她在艺术样式纷繁芜杂、画坛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特定符号。
绘画与装置的结合
从香港展售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彭薇将画与卷轴(也就是装置)结合,把装置与打开的作品一起展览。她还将其复制。她说:最早做的这一类作品叫“遥远的信件”。把作品做成手工的书卷,这样的创意来自于彭薇在观看博物馆内放在盒子里的卷轴册页。她觉得这正好可以做成特别有趣的装置作品,想到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手制绘本。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创作“遥远的信件”系列,每件画作上都抄录了一封私人信件:来自西方名人莫扎特、贝多芬、马奈、凡·高,各种彭薇喜欢的文学家艺术家的书信。至今,这个系列还在延续,已经有50件作品,每个作品完成后她都做了印刷的复制品,将其做成装置。彭薇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给大家看,她的作品不仅是画,还是一件装置作品;其次,也是对作品的纪念。因为每件作品自己都很喜欢,但是销售出去,自己又会很想念,所以为自己保留一个拷贝;第三,绘画灵感来自印刷品,再以自己的装置作品纪念那些画册。
当代水墨板块的市场热点
也许是对彭薇的游戏精神的肯定,也许是对她的手绘装置的喜爱,彭薇在当代水墨市场上受到买家追捧。
据雅昌网的拍卖数据,彭薇上拍作品有66件,仅7件未成交,成交率高达89.4%,其中,价格最高的拍品是创作于2005年的立轴绢本《新洛神赋》,由北京匡时拍卖公司于2014年秋拍中以253万元成交,高出100万-120万元的估价两倍以上。
记者发现,彭薇的成交排行榜上夺得前十位的高价作品,均由国内外知名大拍卖公司拍出,其中,匡时3件,嘉德1件,佳士得2件,苏富比2件,保利和上海明轩各1件。记者还注意到,进入前十位的高价拍品全部是2014年春拍至今拍出,表明她作品的行情才刚刚开始。
中国艺术品市场自2012年起进入了调整期,大部分作品,尤其是当代艺术板块的作品价格下滑,有的甚至进入洗牌的状态,即便是当代水墨,虽然在调整行情开始后逆势而上,到2013年进入高峰期,但去年也开始出现行情调整的迹象。因此,彭薇作品的价格表现,尤其是在2014年频频拍出高价,预示着未来将逆势而上,进一步打开价格上升的空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