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私募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海外
  • IPO新政缩窄收益 打新基金多策略应对
  • 国寿安保张琦:看好中长线机会 关注四大主线
  • 易方达聚盈A“双11”理财节7小时热销近5亿
  •  
    2015年1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15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 A15版:基金·专访
    IPO新政缩窄收益 打新基金多策略应对
    国寿安保张琦:看好中长线机会 关注四大主线
    易方达聚盈A“双11”理财节7小时热销近5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PO新政缩窄收益 打新基金多策略应对
    2015-1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专访天治基金研究发展部副总监尹维国

      ⊙本报记者 吴晓婧

      

      随着IPO的重启,此前淡出投资者视野的打新基金重归人们视线。作为低风险的明星产品,打新基金可谓风靡一时。不过,IPO新规之下,打新收益率来看无疑会有所收窄,在天治基金研究发展部副总监、天治趋势精选基金经理尹维国看来,目前的“资产荒”导致资金对无风险收益的追逐非常高,介于新政的调整,未来常态化“打新基金”会以固收为主,或加入量化对冲等策略。

      尹维国认为,无论是机构还是一般投资者,只要产品设计合理,可以为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创造稳定收益,并且预期收益大于一般的理财产品,其需求依旧非常巨大。

      

      IPO重启利于资本市场长远发展

      “重启IPO,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意义重大。”尹维国认为,IPO重启意味着A股市场中的一大部分系统性风险得到了集中释放,A股也重新回到了“常态化”市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做多的信号,但存量新股发行沿用此前的方式发行,短期可能会市场产生一些压力。

      消化存量的IPO之后,A股进入下个新股发行阶段,采用“市值配售”。 尹维国认为,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也是在现有法规下,最大限度的向“注册制”进行过度。此次IPO重启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预示着中国的注册制改革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加速推进,从而打通实体企业直接股权融资的渠道。

      谈及IPO新规,尹维国认为,取消新股申购网上网下预缴款机制可谓是本次改革措施最大的看点,再次采用“市值配售”发行方式,直接减少新股发行期间对整个市场资金面的抽血效应,同时鼓励投资者“持有市值”,对于重仓的投资者无需再通过“卖老股打新股”,尽可能地减少了IPO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制度的调整使得之前由于巨额打新资金冻结而导致市场波动的情况得以改善,大幅缓解打新资金的冻结压力,有助于市场流动性的稳定。

      其二,对接注册制,强化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保护。在其看来,按照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监管职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为注册制改革奠定基础。突出发行审核重点,调整发行监管方式,延续监管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总体思路。

      第三,简化小盘股(公开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定价发行程序,缩短发行周期,提高发行效率,降低中小企业发行成本,可认为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制度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四,提升打新资金效率,非公募基金或有更明显提升空间。公募基金受到基金净资产之限,仍需维持较高的规模,而其他类型的打新主体,如专户、资管产品、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则所受限制条件较少,只需维持较小的规模便可参与打新,故而打新资金效率反而会明显提升。

      

      调整策略积极应对新规

      据了解,尹维国掌管的天治趋势精选基金在新股发行暂停之后,第一时间转变为固定收益的投资策略,在市场企稳之后,提高了股票仓位,其净值已经突破股灾时候的高点。

      而此次IPO新政核心是“市值配售”,只要有股票市值的投资者均可参与投资新股,势必对新股的中签率稀释较大,中签率会大幅下降。尹维国表示,未来常态化“打新基金”会以固收为主,或加入量化对冲等策略。

      他表示,鉴于市场恢复到目前的水平,创业板重新回到较高的估值水平,主板和中大盘蓝筹股的估值相对在低位,所以在配置股票底仓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估值较低,流动性较好,市场预期稳定的中大盘蓝筹,并且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是“十三五”重点支持的领域,受益于改革红利的标的。

      据尹维国预计,本次改革之后,目前低发行价、低市盈率、低募资规模一如既往的存在,发行节奏仍未放开,新股上市之后的若干个涨停依然会毫无悬念的继续,而打新资金门槛则大大降低,这将吸引着数倍于原来的投资者参与打新。预期网上中签率或者网下配售比例将大幅下滑。

      “以网上按市值配售的中签率为例,2000年-2004年几乎全部采用按网上按市值配售, 2000年-2004年网上中签率不断下滑,至2004年已下降至仅0.07%,远低于2015年前半年网上平均中签率0.58%。对比2000年-2004年,预计此次改革后中签率将有可能进一步下滑,参与打新的投资者数量会激增,目前的流通市值也有大幅增加,2015年沪、深两市流通市值分别相比2004年增加了约30倍和27倍,这意味着有足够市值参与打新的主体已大幅增加。”

      在尹维国看来,在目前的 “三低”发行条件下,新股上市动辄十几个涨停板仍然会是常态,此时决定打新收益的更大权重在于中签率/配售比例,假设在此次改革之后的发行条件下,发行节奏仍被控制,且平均每批发10-20家左右,新股申购网下中签率水平将会普遍降低,预计将以0.01%至0.2%居多,而相应的新股上市之后的涨幅将会普遍上升,初步预计涨幅区间将以200%至500%居多。

      此外,尹维国认为,IPO重启将分流短端市场过量囤积的资金,对短期债券构成一定的压力,而临近年末,流动性大概率不如前期,基于这样的预期,部分资金可能抛售持有的短期债券。目前短期债券和资金利率利差较低,安全边际不足,因而受此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