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
    就是创造未来
  • 新公益思维:把受捐赠者
    视作潜在创业伙伴
  • 披沙录
  •  
    2015年11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书评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
    就是创造未来
    新公益思维:把受捐赠者
    视作潜在创业伙伴
    披沙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
    就是创造未来
    2015-11-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金融时代》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著
      陆 磊 姚余栋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11月出版

      ——读《新金融时代》

      ⊙林 颐

      

      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浪潮快速推动着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的崛起。今年的“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阿里巴巴交易额达到了惊人的912亿。而“双十一”揭幕不到半小时,阿里的销售已突破160亿,相当于美国传统促销日“黑色星期五”线上的交易额总和。不管是京东、苏宁易购,还是国美在线,今年“双十一”的销量相比于去年都呈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如果说有关今年“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报道只是提供了各大电商的销售金额统计,那么,来自于经济学人前瞻网,作者署名“袁星”的文章《2015年“双十一”国内消费行为研究报告》,从购物时间段人数分析、购物次数占比分析、购物网站关注度对比分析、购物类型占比分析、促销方式占比分析、网购满意度对比分析等十几个角度,通过模型建造和各项数据分析,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内消费行为。这份有价值的报告毫无疑问可以为电商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未来。事实上,“双十一”之后,每家电商都有一项重点工作,即依据各类平台积累的海量交易信息作大数据分析,这将在指导投资、创造机遇,实现金融方面的个性化定制,加强用户参与感和黏合度等方面都获得重要的数据支持。

      大数据战略显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谁要是忽略大数据,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作为实施宏观调控和互联网金融监督的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汇集了近两年来的研究成果,集结成《新金融时代》,通过权威解读分析互联网各业态的发展现状、监管规则和未来趋势。正如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本书序言中所归纳的那样,当前学界、业界讨论互联网金融,已形成了三种观点:既要看到互联网金融引发的巨大变革,又要看到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既要看到新兴金融业态对传统金融模式的竞争替代,又要看到两者的广阔合作空间。既要高度关注互联网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又不能因此抑制市场的活力和动力。《新金融时代》在总体上肯定互联网金融的各项优势的同时,也指出这些优势并不等同于可以取代传统金融,而更多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和发展方向。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趋势是从线下到线上,不妨叫做金融互联网,也就是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工行融e行、民生直销银行、平安橙子银行近年来的工作突破,都是朝着这方面努力的表现。《新金融时代》尤其从监管角度指出了互联网金融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监管套利、数据伪造、技术漏洞、非理性行为等。让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加速融合,线上线下必须深度整合,借助大数据分析塑造更合理的金融秩序和监管模式,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认为,互联网作为创新的金融模式,不但激励民众广泛参与金融活动,共同承担和分散风险,还将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平等、协作和分享精神融入传统金融服务业,使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更加突出。新金融时代,传统金融从信用优势出发,新金融从互联网流量入口启程,不断抽象和提炼金融服务机会。《新金融时代》重点论述的是“新型银行”和“众筹网贷平台”。其中,“众筹”是共享金融的典型形式,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力补充,我国正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众筹”不但直接作用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整个经济杠杆率的调控,还有益于整个金融业的变革与创新。

      《新金融时代》首先比较了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异同点。网络银行属于新兴事物,目前还面临着各项瓶颈,相比于传统银行,网络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数据。网络银行基于数据挖掘,可以实时掌握借款人的大量信息,借助数据模型对贷款人进行授信,能够前瞻性地判断潜在风险。以蚂蚁小贷的信用风险管理为例。蚂蚁小贷的主要产品包括:淘宝(天猫)订单贷款、淘宝(天猫)信用贷款、阿里信用贷款以及消费贷款。目前蚂蚁小贷掌握和运用的商户网络行为数据包括三类:一是阿里巴巴/淘宝数据;二是支付宝数据;三是其他相关子公司/合作公司的互联网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较好地实现信用风险的管理。

      信息是金融的核心,风险管理更是金融业重中之重。这是制约传统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金融业很难有效地迅速地获得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海量数据,如果一对一在线下操作,无疑成本巨大难以承受。而蚂蚁小贷较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利用大数据分析可先行筛选和甄别,不仅成本小,而且手续方便,可以增强客户体验。当然,网络银行一方面降低了传统人工因素产生的操作风险,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新的操作风险,主要体现为对网络信息平台的高度依赖所产生的技术安全风险以及采用远程渠道的实名认证方法所产生的认证风险。这些风险需要人脸识别技术等科技手段来解决,监管层更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和广度,树立高屋建瓴的全局观念。

      招行前行长马蔚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浸淫多年。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发起了挑战”。互联网的去中介化、第三方支付的出现,瓦解了传统银行作为融资的中介以及支付的平台这两种职能。同时,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宝宝”们,导致了传统银行活期存款的流动、流失。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金融的信息垄断。对于我国中小微企业尤其意义非凡。这些中小微企业往往处于传统金融业的关爱范畴之外,因借贷无门而转向不正规的民间借贷市场,由此导致的各类集资案屡见不鲜,仿佛一颗时时发病的毒瘤,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难言的疼痛。这颗毒瘤有望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从而得到医治。

      马云曾说:“互联网的本质是分享,唯有分享才可能把资源聚拢在一起,而唯有资源聚拢在一起,才可能降低沟通和交易的成本,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被碾成了一块扁平的大饼,而以往依靠信息不对称而构筑起来的产业链将会被彻底地打破。”这正是互联网金融的天生优势。互联网金融降低了投资者的门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资方”,在需要时又可以转化成“贷方”,这让碎片化的资金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