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月5日

查看其他日期

“熔断”后
更要检查市场“电路”

2016-01-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蔡恩泽

熔断机制是政府在股市发生极端情况时使用的强制性手段。当市场无形之手显得太过柔弱之时,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出面干预调节,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好比当过量电流通过电器时保险丝自动熔断,以保证线路安全。但是,熔断不会自然恢复市场情绪,因此,现在是还需要在熔断后场内各方力量密切配合,形成全力,共同引导市场走向平稳,建立常规的市场维护机制。就好比切断电路后,必须认真检查线路一样。

沪深股市沉疴太深,任何政策都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对积弊颇多的A股来说,治愈更需时日,尤其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要纠正股市功能错位。证券投资学原理指出,股市的功能一是投资,二是融资,且为因果关系,投资者是中国股市存在的基础,有了投资功能,有了投资者的广泛参与,股市才会产生融资功能。但多年来沪深股市功能“螺丝倒拧”,颠倒了投资、融资功能的因果关系,过分强调股市的融资功能,忽略了股市投资功能的培育,搞扩容大跃进,导致供严重大于求。

在股市长期低迷或频繁波动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实体经济出了“状态”、企业层面出了问题。这表现为企业生产效率下降、创新能力弱化,企业空心化严重;实体企业对金融资本运作的过于“迷信”,喜欢玩新经济概念的“噱头”,给企业贴标签;在产业调整中茫然四顾,徘徊犹豫,坐失发展良机。说到底,企业业绩对股市具有托底意义,如果企业的基本面没有大的改观,股市即便如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也是泡沫四溅。

A股估值错乱,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沪深两市一度曾有破净股140余只,即这些股票最新收盘价跌破每股净资产。但有好多破净股,其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估值之所以错乱,是因为沪深股市功利性太强,“势利眼”十足,一遇风吹草动,则摇摆不定。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把沪深股市一会儿抛向峰顶,一会儿又推向谷底,反复无常,极其诡异。

中国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的现象在资本市场上格外突出,一方面,以石油、钢铁、石化为主的战略能源、原材料行业和以银行、保险为主的金融行业中的特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等权贵资本占据股市主导地位,尽管年复一年,投资者连连亏损,即便是有限的分红,也是厚外薄内,而创业板仅在三年中就培育了393个亿级、几十亿级富翁。

目前股市泡沫和风险已得到相当程度的释放,下一阶段,稳定市场、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首要任务,要把稳定市场、修复市场、建设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在此背景之下,除了建立熔断机制,还需在市场维护上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

(作者系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