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3月5日

查看其他日期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2016-03-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5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0079 公司简称:人福医药

一 重要提示

1.1 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1.4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1.5 公司简介

1.6 公司董事会拟定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公司2015年末总股本1,286,049,062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1.0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28,604,906.20元。公司董事会决议本年度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此预案尚需提请公司2015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公司独立董事已就上述事项发表独立意见。

二 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公司主要业务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业务涵盖化学药品制剂、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剂等多个医药细分行业,是湖北省医药工业龙头企业,也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企业(第32名)。

公司坚持“做医药行业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发展战略,在中枢神经用药、生育调节药、生物制品、维吾尔民族药、体外诊断试剂等领域不断巩固或强化领导或领先地位。目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582个药品生产批文,其中有62个独家品规产品,138个品规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05个品规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司主要药(产)品包括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注射液、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米非司酮制剂、黄体酮原料药、人血白蛋白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日趋成熟,下属所有子公司均已完成新版GMP/GSP认证,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体系;公司药品质量安全可靠,产品竞争优势显著,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着力打造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区域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以实现医药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力争成为国际化的优质医药企业。

(二)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采用集团统一管理、下属各子公司专业化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集团总部负责制订整体经营目标和进行战略规划决策,各子公司负责具体业务的实施;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适应市场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各子公司拥有独立的采购、生产和营销体系:

1、采购模式

各子公司自主采购所需物资,以其采购部为主导、其他部门辅助、审计部监督的方式进行。采购部负责根据物料的性质、供应状况、金额大小等因素综合选取合理的采购方式,采购方式主要有招标采购、比价采购、定向采购等三种,对单笔采购金额和年度采购金额达到一定数量的物料必须以招标方式实施采购。其中,公司对供应商实行准入制度,即由采购部、质管部等部门依照医药行业GMP、GSP及国家相关规范性制度,对意向供应商进行考评,合格者方能入选公司合格供应商目录。采购的物资由质管部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2、生产模式

各子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进行生产,销售部门依据年度销售计划以及市场行情编制月度销售计划,生产部根据销售部门编制的月度销售计划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并注重生产过程的控制。同时,各子公司制定并完善了质量内控程序,严格按照GMP、国家药典委员会和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工艺标准进行生产,对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进行充分排查,确保药品生产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坚持自建营销队伍,专注学术推广,下属各子公司拥有独立的医药营销系统,营销工作通常主要由各公司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负责,营销队伍主要由市场总监、医学事务总监、销售总监、省区经理、地区经理和营销人员构成。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采取专业学术推广、招商代理及普药助销三位一体的模式,以实现对医院机构终端的覆盖,具体内容详见年度报告全文“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二、(四)3.公司药(产)品生产、销售情况”中关于公司主要销售模式分析的内容。

(三)行业情况说明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根据IMS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达10,32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98%,超过同期全球GDP增速2.35个百分点;2009-2014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4.66%,显示出全球药品市场旺盛的活力;预计到2018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2,915亿美元,2014-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5.77%。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占据全球药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北美、欧洲和日本依然是全球主要药品市场,2013年三个地区的药品市场规模占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比例分别为36.7%、24.2%、9.3%。亚洲(除日本外)、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这些地区的药品需求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人均收入稳步提高以及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3年新兴市场的药品市场规模合计2,388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20%。

中国医药行业在经历了2004-2010年依靠政策红利的高速增长期以及2011-2013年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剧行业分化的增速波动期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业务模式的不断涌现,进入行业增速放缓、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期。2014年起,医药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工业2013年实现总产值22,297亿元,同比增长18.79%;2014年实现总产值25,798亿元,同比增长15.70%。

注:全国医药工业系指七大子产业的总和,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卫生材料、中成药、中药饮片;表内数据来源为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下表同。

具体到各医药子行业:

(1)化学原料药

受外贸出口整体滑坡的影响,我国化学原料药工业2014年实现总产值4,484 亿元,同比增长 13.40%,较上年同期增幅下滑2.95个百分点。化学原料药工业企业2014年实现收入4,240亿元,同比增长11%,较上年同期增幅略有下降。

(2)化学药品制剂

由于医药内需保持稳定,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较快增长,进入“十二五”增速放缓。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2014年实现总产值6,666亿元,同比增长12.40%,较上年同期增幅略有下降。但2014年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企业利润率达11.64%,较上年同期增幅上升0.48个百分点,且高于医药全行业平均水平。

(3)中成药

受国家实施中药现代化等因素影响,我国中成药2010-2014年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呈现波动增长趋势,由2010年的2,614亿元增至2014年的6,141亿元,2014年同比增长17.10%,高于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但受上游生产成本上涨和下游终端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中成药工业企业2014 年的销售收入及利润总额的增速均有所回落。

(4)生物制剂

随着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不断上升,生物制剂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呈现上升趋势。生物制剂工业2014年实现总产值2,908亿元,同比增长17.99%,高于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速。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我国生物制剂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成效明显,生物制剂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呈现增长趋势,由2010年的187亿元增至2014年的322亿元。尽管受到医药行业宏观经济因素、生产成本上涨以及终端价格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生物制剂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仍较上年同期增幅上升4.87个百分点。

根据近年来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及国民经济调整的情况,结合医药产业自身实际,预计未来医药行业发展在较长时间内将维持调速减档、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常态。一方面,随着医药行业收入、利润增速放缓,传统制药工业企业增长放缓,而在生产成本上涨以及终端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下,医药产业优胜劣汰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随着医药行业政策密集落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行业整顿力度的加强,医药行业将向更高效、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代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细分行业趋势向好的行业未来发展仍将好于传统行业。公司将紧跟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坚持“创新、整合、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继续巩固和强化在细分领域、核心业务上的优势,稳步推进研发创新,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业务涵盖化学药品制剂、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剂等多个医药细分领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在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生育调节药、生物制品、维吾尔民族药以及体外诊断试剂等细分领域形成领导或领先地位,具体情况详见年度报告全文“第四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二、(四)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五)报告期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5,397.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382.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7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465.4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17%。经营业绩实现较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营销体系建设,下属各医药工业企业进一步夯实营销基础,加强了对终端的掌控力度;各医药商业企业在布局完善湖北省内主流医院销售网络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业务,积极做好医院服务;国际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生产、销售规模及商业渠道得以全面提升。2015年公司医药主业实现营业收入986,417.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62%,核心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

2、报告期内,参股公司天风证券受益于债券市场行情持续向好、新三板业务发展迅速以及前期资源的储备培育,其固定收益、新三板、自营等板块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公司对其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9,674.50万元。

三 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摘要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四 2015年分季度的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五 股本及股东情况

5.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 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5.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六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15年医药行业政策密集出台,以药品采购、分级诊疗、医保控费、药品注册审评、公立医院改革等为重点的医改工作更加深化,兼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持续放缓。面对众多不利因素,公司坚持“创新、整合、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继续巩固和强化在核心业务上的优势,稳步推进研发创新,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管理层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推进营销体系转型升级,经营规模与利润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宜昌人福加强营销队伍的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准入工作,多科室终端拓展取得显著进展;葛店人福应对行业政策变化进行的营销模式调整取得成效,生育调节药核心业务逐步恢复;新疆维药在疆内市场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加快了疆外市场民族药的学术推广工作,并在湖北、山东等地区取得较大突破;人福湖北积极拓展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新业务,基本实现“做医疗机构综合服务商”的目标;各子公司高度重视市场准入、渠道拓展、终端推广等工作,为公司本年度经营目标的达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持续强化质量管理,健全医药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员工的企业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质量诚信意识;各子公司合理安排供销计划,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有序完成了新版GMP/GSP认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跨国企业的质量审计,进一步提高了集团的质量管理水平。

3、稳步推进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化学一类新药注射用磷丙泊酚钠、化学一类新药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化学三类新药咪达唑仑口服溶液、生物制品人凝血因子VIII等先后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盐酸美金刚片ANDA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其他在研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整体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强研发实力,2015年公司引进海外专家7人,医药专业博士11人;目前公司医药研发人员已达671人,外聘专家3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5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湖北省“百人计划”5人,武汉东湖高新区“3551光谷人才”18人。

4、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报告期内,武汉普克软胶囊生产基地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核查认证,产品供不应求,产能利用率达100%;美国普克持续加强营销力度,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973.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3.65%,目前已有约170多个品规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其中OTC产品已进入美国主要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并与Reckitt Benckiser、LNK等大型OTC药品采购商签订了软胶囊剂型类产品的长期独家供货协议,商业渠道得以全面拓展;宜昌人福片剂及硬胶囊生产基地通过UL-STR、Beckloff、Tillomed等公司的质量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并已正式投产;位于马里的人福非洲药厂已正式投产运营。

5、积极布局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大健康领域的外延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先后与相关政府部门就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孝南区妇幼保健院、钟祥市儿童医院、临安市中医院、钟祥市中医院等公立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完成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医院改制项目,并初步开展了月子中心、中医养生、移动医疗平台等衍生业务。此外,天津中生的计生用品、健康护理的“KEY”情趣用品、北京人福的“西妮”女性护理产品、玛诺生物的“爱卫”艾滋病无创快速检测试剂等大健康领域产品正由相应子公司在各自细分市场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6、发挥集团总部融资、管理、服务以及价值创造等职能,持续提升集团管控能力与规范治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5.18亿元用以偿还银行贷款、短期融资券以及补充各业务板块所需流动资金,为集团各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以建设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通过权限管理、目标经营考核、全面管理审计等多种内部控制管理手段,促进了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规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战略规划、投资决策、市场准入、运营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发挥集团总部的价值创造职能,提高全集团运营效率,形成了适于集团化运营的治理模式。

七 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7.1 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本年度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子公司共计92家,具体子公司见年度报告全文附注九、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