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体震荡将成为今年沪深股市主旋律
经济在一季度信贷刺激之下有所企稳,但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存疑;在天量信贷之后,央行应会适当收紧货币政策由偏松转向中性;在信贷刺激之下,通胀预期上升,虽然短期难以形成高通胀格局,但通胀隐忧将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形成掣肘。
□滕 飞
自去年股市异常波动以来,市场经历了修复-反弹-下跌-再修复的循环往复,目前进入相对平稳震荡的阶段。部分分析师开始看多市场,认为新一轮反弹即将开始。但市场涨跌、潮起潮落有其自身规律,没人能准确预测市场的每一步走势,更无法精确预测指数点位。很多时候分析趋势和概率比预测精确的点数更重要,分析只是提供投资的参考框架和基础背景,具体的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太多,需要时刻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
就分析市场而言,有基本面和技术分析两派,基本面相当于对市场决定性因素的中长期分析,例如企业盈利增长较快,基本面向好,那么中长期看肯定会上涨;技术分析主要从交易心理、市场情绪分析市场的短期走势,特别量化投资大有作为,通过研究交易行为,利用人的不理性,发掘资金的趋势,抓住市场的短期套利机会。所以,影响股市的有三个层面因素,基本面决定中长期成长性,资金面决定中期变化,交易层面即心理层面决定短期股价博弈。
基本面是企业定价的核心,格雷厄姆的《证券投资分析》奠定了企业估值的方法论基础,为股票定价提供了基准参考。但股票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估值的艺术性,特别对未来成长空间的判断是市场分歧的主要差别。股市最大的特点在于,估值变化往往快于基本面,预期在股票价值的定位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例如,某一政策或某一事件的发生,改变了对该行业未来的盈利预期,进而反映到当前的股价上。就以最近热炒的虚拟现实(VR)和医疗健康板块而论,并没有发生实质性行业的利好,部分企业的产品甚至还未推出,但因为有成长空间和预期,市场就对相关概念股乐此不疲,股价随之迅速上涨。问题在于,在短期上涨之后,如果发现相关概念股低于当初预期,股价就将回调,如果预期被证实甚至加强,那上涨空间就进一步打开,这是预期的“虚”与股价的“实”之间的辩证关系。预期体现在股价的变化上,但股价变化也可能反过来影响预期。当大多数人都认为会上涨时,预期可能就会改变,但是这种“羊群效应”也可能是错误的,如同去年的沪深股市巨震一样,最后发现股价并不足以支撑当时的预期。因此,股价上涨越厉害,预期就被透支越厉害,下跌空间也就越大,这相当于“反脆弱”在起作用。因此,股价的上涨一定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预期上涨了,还是有实际业绩支撑。
股价的上涨是由资金推动的,因此资金量决定了股价的涨跌。从历史长期来看,股市的总趋势是趋于上涨的,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盈利会有所增长,而背后主要原因是货币一直在增长,在同样的配置结构下涌入股市的钱也会越来越多,自然推高股价。资金面反映了股票的需求,另一方面股票供给也影响股价,若供给大幅增加,则会对估值造成压力。从融资来看,融资的顶点一般对应股市的高点:2007年的大牛市中,融资额高点在2007年9月的1800亿,而8月仅为666亿,融资额突然放大3倍,而巧合的是股市顶点也出现在当年10月,随后便一路下行,股市融资额也迅速下降。去年的牛市行情也极其相似,融资额在6月突然放量增长一倍,尤其IPO募集资金增加3倍,而去年的大牛市也在6月的高点后戛然而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2月股市募集资金达到历史新高3500亿,其中以增发募资为主,随后在今年初迎来了一轮急跌。
股市融资额突然放量之后,行情大跌的概率较高,从2007年高点、2015年中和12月末高点都验证了这种规律,重复出现意味着这不是巧合。从逻辑推理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一是一级市场募资必然吸引原有的二级市场参与者,从而导致二级市场股票需求下降;二是融资需求旺盛往往是股市上涨较多、股价较好时,前期积累的涨幅较大,获利了结的资金较多,做多力量转变为做空,导致股市下跌空间较大。
交易层面是决定股价的短期因素,也是各方激烈博弈的结果。股市如战场,顺势而为很重要,再厉害的庄家也无法扭转市场走势。但是在个股层面,如果你的筹码足够多,并且能抓抓散户的交易心理,配合上市公司的一些事件因素,是有可能走出相对独立于市场的行情,获取较高收益的。交易层面上,有几种心理因素,第一是典型的散户心理“追涨杀跌”,价格越高仓位越重,下跌时往往也损失惨重;第二种是博短线,看技术形态交易,这种短期可能盈利,但考虑交易成本难以长期获利很高;第三种是利用模型交易,这种克服心理因素的交易具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如当今华尔街流行的高频交易。沪深股市散户大多有“追涨杀跌”的心态交易,亏损也就不足为奇。在实际交易中,你的仓位多少及盈利亏损都会影响你对市场的看法,“胁迫”你做出非独立判断的决策,反过来会被市场教训。就此而言,投资人在进入股市之前,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则,并且坚决执行,做到“知行合一”,避免受市场心态的影响。
笔者的判断是,只要没有突发事件,箱体震荡将是今年的沪深股市的主旋律。理由如下:其一,经济在一季度信贷刺激之下有所企稳,但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存疑,在对经济基本面预期未有明显改善前,股市难以有大起色。其二,一季度天量信贷之后,二季度央行应会适当收紧,货币政策由偏松转向中性。其三,在信贷刺激之下,通胀预期上升,虽然短期难以形成高通胀格局,但通胀隐忧将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形成掣肘。因此,投资人现在需要的是保持良好心态、降低预期收益率,力争在战略上顺势而为,在战术上攻守兼备。
(作者系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中国光大银行高级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