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5月31日

查看其他日期

IT重不重要,
还是个问题吗?

2016-05-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大转换》
  重连世界,从爱迪生到Google
  (美)尼古拉斯·卡尔 著
  中信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评《大转换:重连世界,从爱迪生到Google》

⊙杰 夫

提起美国知名作家兼思想家,技术、创新和战略研究专家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的几本著作,我们这里一直有些误解。卡尔在2008年出版的那本书本该译作《大转换:重连世界,从爱迪生到Google》(The Big Switch: Rewiring the World, from Edison to Google)而不是《IT不再重要:互联网大转换的制高点——云计算》。然而对比前者,“IT不再重要”(IT Doesn't Matter)的提出曾引起IT界轩然大波,所以有着天然的“吸睛度”。

把时间拉回至2003年5月,卡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那篇题为《IT不再重要》的文章,矛头直指当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他的观点是,尽管人们总是夸耀公司电脑系统多么神奇,但实际上电脑系统对公司的成功并没那么重要。理由是大部分公司电脑系统已是常见设备,它们并不能为公司提供可压倒竞争对手的优势。当有人用电脑玩出新花样时,其他人很快就会照猫画虎。所以,从战略上讲,信息技术已成了无生命力的东西。它只是做生意的又一项成本而已。对这一段评论,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卡尔笔下的“IT”就像电力、自来水一样,今天的人们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但进入20世纪中期之后,人们不再需要自己去建发电厂、去挖口井,因为水和电都是最基础的公共服务了。IT信息技术亦是如此。第二,数字化时代,倘若还有哪一家企业拿着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管理作为“核心竞争力”,那就跟现在有人对外自豪地说家里用着抽水马桶一样,定会沦为笑谈。

话虽如此,这篇文章一经刊登,立马争议四起。用卡尔的话来说,“信息技术界”的大佬们纷纷出来抨击他的观点。如时任微软公司CEO史蒂夫·鲍尔默宣称,卡尔的文章就是“胡说八道”;时任惠普公司总裁的卡莉·菲奥莉娜就说“卡尔肯定说错了”;英特尔CEO克雷格·贝瑞特在一次业界大会上高声说道“IT非常非常重要!”此外,这场争论的战火还延伸至大众媒体,如美国《新闻周刊》就在报道中把卡尔描绘成“信息技术业的头号公敌”;《财富》杂志攻击卡尔的文章是“伪造的历史、传统智慧、中庸见解以及无论据支持的断言的大杂烩”。可以想见,如果“IT真的不再重要”,那么IT界靠什么为生呢?卡尔的这番言论,“理所应当”得罪了大半个美国IT圈。

问题是,卡尔说错了吗?抛开那个标题党嫌疑、容易引起误会的题目不说,卡尔并非指作为“信息技术”的IT不重要,而是指使用IT的方法(路径)不再重要。在过去,IT部门通常是公司组织结构中一个很重要的单位,一项业务,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投入。但当信息技术已成了一项基础配套时,就像使用自来水和电一样廉价和方便,IT(部门)自然也就相对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不过,卡尔的结论要成立,还须有个前置条件:“云计算”的推广使用。对云计算,虽然各家有不同的定义或标准,但已有了共识——大体而言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按需交付计算资源和按使用付费的基础架构。在卡尔看来,“云计算”使IT从私有技术变成了基础设施,从而具有普遍性、公共性和廉价性的特点。因此,单纯使IT成为企业战略或竞争壁垒,在趋势上既不成立也不可行。

在那篇《IT不再重要》发表后五年,卡尔出版了《大转换》。从文章到专著,加之经过了几年的思想沉淀、文字打磨,卡尔在阐明“IT为什么可以不重要”以及“企业该当如何作为”上更加系统、成熟且逻辑缜密。

《大转换》整本书横跨历史、经济和技术三大领域,从行文编排来看,卡尔有意将电力运营发展史中的各个重大事件与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穿插在一起来叙事。如此写法,却丝毫没有让人产生凌乱之感。这一方面得益于卡尔精湛的写作手法,通过剖析工业水车、蒸汽机、小型电站、中央电网等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关技术条件、产业影响等,来比较分析和论证信息科技从单机运算一步一步发展到云计算,IT从私有资源一步步走向公共设施的某种必然性;另一方面,卡尔优美而流畅的文笔、细腻的细节描写,例如在开篇提到的参观VeriCenter公司的数据中心时的情形和对话、英萨尔创办中央电厂时的整个创业历程等,读来仿佛身临其境,似乎在观赏一部穿越时空的纪录片。

不过,对比当年那篇饱受非议的文章,卡尔在书中不再倾注更多笔墨来强调企业不必过多投资IT建设,而把视角放到了互联网和云计算对技术、产业、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上。这样的“议程设置”,自然有卡尔的考虑,但一定不是顾虑。卡尔不必担心再惹来更多来自业界的反对声浪(以往的还算少吗),他现在只是要把重点聚焦在对“云计算”大势所趋的描述和展望上。因此,从传播的策略上讲,要“搁置争议,回到原点”。当然,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者,卡尔除了要对技术趋势和优势做出前瞻性观察,也不忘对其因此所带来的数字鸿沟、恐怖威胁、隐私侵犯、社群分裂等给出知识分子的警告。书中,卡尔还预测了一些令人闻之悚然的发展趋势。比如,以人体作为数据传输载体的“人体运算平台”、将大脑与电脑芯片相联等等,这意味着世界可能将进入一个被人工智能全面控制的时代。事实上,就在《大转换》出版的当年,卡尔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Google让我们变得蠢?》,并且随后相继出版了《浅薄》和最新的《玻璃笼子》两部书(均有汉译本)。凭借这些著述,如今的卡尔在以人文思想批判科技至上主义的道路上步伐坚定、掷地有声。

被评论称为互联网、新科技时代最清醒的思想家的尼古拉斯·卡尔,审视科技的目光辩证而理性,但即便如此,他仍禁不住流露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浪漫情怀,在《大转换》的后半部分,他饶有兴味地回顾了100年前那个经营电力的全盛时期,曾经有个汇集了电厂经理和电气工程师的“木星人协会”,宣称上帝是“伟大的电工”。显然,如今几乎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上帝开始改行做伟大的程序员了。对此,卡尔表现出了一个探索未知者的本能和好奇心:“我们的过去和我们的命运都是以软件源代码编写的,而现在,当全球的电脑已经互联成一台计算机时,我们终于得到了完善该源代码的机会。”

如今,距离那篇《IT不再重要》的文章问世及掀起的波澜已过去了十余年,《大转换》出版也已八年。当“云计算”成了热词,卡尔成了数字思想家时,再回顾激辩“IT重不重要”的那段历史,诸位读者想必会明白,当年,究竟谁说了真话,谁又不得已说了公关所需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