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6月22日

查看其他日期

全球化见顶回落的
标志性事件

2016-06-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陈东海

明天,英国就要举行是否退出欧盟成员国的全民公决了。针对英国是否留在欧盟而展开的民众动员活动进入了最后阶段。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几个星期以来处于弱势的“留欧”派势力有所增长。这或许是疑似右翼极端势力谋杀反对英国退出欧盟的议员考克斯一事发酵的作用。

英国“退欧”被人简称为“Brexit”,前两年希腊发生债务危机导致其多次临近退出欧元区的悬崖时,其退欧被人简称为“Grexit”。传了数年的希腊退欧并没有成为现实,但英国这次却悬念重重。其实不能这么简单对比。希腊当时退欧,是退出欧元区,并非直接退出欧盟,虽然当时有欧洲央行官员威胁,除了英国之外,其他任何成员国退出欧元区,都须退出欧盟。而这次英国是直接公决是否退出欧盟。再说,当时希腊其实“不想走”,而这次是英国“不想留”。民调机构ORB的调查显示,民意已从之前的留欧占据绝对优势到两者呈现相持状态,而到了5月底,主张退欧的民意已取得优势,只是到上周四,英国留欧派议员遇袭,留欧与退欧再次呈现胶着状态。因此,欧洲以及全球金融界都在作最坏的打算。

英国与欧洲大陆,向来貌合神离,所以,想退出欧盟,并不能算突如其来。1951年,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直到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标志欧共体正式成立,英国始终都采取观望态度。直到1973年,英国才加入欧盟,但英镑却在1992年正式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从此止步于欧元区门前。

世界主流舆论都希望英国留在欧盟之内。不少分析者认为,英国退欧以后,成本不小,与欧盟之间的经济和交往的“边界”要重新树立,经济摩擦成本很大。英国“留欧”派最严厉的警告是脱欧后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恐将动摇,比如伦敦正着力打造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但是,英国退欧,最有感觉的,还是英国和欧盟自身。从欧盟对于英国的依依不舍来看,英国退欧,受到最大打击的是欧盟,而英国有失有得。在经济上,虽然欧盟是英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英国退欧后,并不是这些贸易就中止了,何况贸易本身就是双方互利的,至于一些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在伦敦开展欧盟的业务可能没有过去方便之类,由于英国脱离欧盟以后,不再受到欧盟严格监管的约束,金融自由度上升,反而对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更有利,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或许还强于退欧之前。

再深究下去,导致英国民意越来越支持退欧的,经济因素只是一个方面,其他因素起的作用可能更大。加入欧盟以后,各成员国主权实际上在逐渐丧失。战后几十年来,欧洲和欧盟地区实际上是“左翼”思潮占据相对强势的地位,而英国相对于欧洲大陆来说,自然是保守一些,所以英国和欧洲大陆总显得不怎么合拍。英国在欧盟内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就是英国和欧盟不合拍而讨价还价的产物,这种讨价还价,导致欧盟和英国各自都有别别扭扭的感觉。远的如欧盟的移民政策,近的如中东难民的强制分配,都让英国本土居民感觉不爽。在法国连续遭受恐怖袭击以后,英国支持退欧的民意上升,就是这种反应。

从另一个角度看,英国加入欧盟的过程,可以视为全球化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二战以后,全球化日益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一个主要现象,欧盟和欧元区,就是全球化的主要成果。全球化带来了全球信息爆炸、经济长期增长,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也带来了环境、资源、不同文化难以相容的问题。随着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及希腊于2012年爆发债务危机并数度走到被迫退出欧元区的悬崖边缘,全球化盛极而衰。英国退欧公决,则是全球化见顶回落的重要标志。

不管明天的英国公投是否做出退欧的决定,英国的民主机制决定了,即使暂时未能退出欧盟,在未来民意中退欧的比例占据明显优势时,还可以重开退欧公投。所以,英国退欧,几可断定为未来的确定性事件。而英国的退欧公投,必然给予欧盟内其他国家的保守力量以支持,未来欧盟其他成员国出现退欧公投也不是没有可能。

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尤其是2012年希腊债务危机后,虽然在全球央行竞相放水的宽松背景下,全球主要股指尚能冲高或保持在高位,但全球金融市场早已风声鹤唳,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就是最重要的例证,因为大宗商品市场,既有虚拟市场可以暴炒的货币现象,也有实体经济实际需求的制约因素,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由此江河日下。

无论英国退欧公投结果如何,都已重创了欧盟和全球化,未来全球化会逐渐回落,全球需求增长将长期乏力,全球贸易也会增长维艰,各种壁垒或抬头,资金全球肆意流动的障碍或增长,依托于全球贸易的全球金融及其投资,也会盛极而衰,资金在各自经济体内的投资或将上升。同时,因为全球贸易和需求增长下降,大宗商品的长期大牛市将会成为历史,各经济体内的通胀将会逐渐抬头,过去数年全球物价的低迷状态将完全改观。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