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外论点击

2016-07-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经济学家》7月16日社论

英国第二位女首相面对战后最艰难任期

支持英国“脱欧”的领导者赢得了公投胜利,但没能成为新首相,掌舵英国驶离欧盟的重任落在了这场竞赛的唯一候选人特蕾莎·梅身上,而她支持英国留在欧盟。梅通往权力的路途比大多数首相都容易,但她所面临的却是近几十年来最为艰难的任期。英国“脱欧”将是半个世纪以来最为复杂的外交谈判,英国国内的激烈争吵也不易应付。

特蕾莎·梅能领导英国度过这段充满颠簸的时期吗?她拥有默克尔式的冷静,正适合应对此时的喧闹。她在作为首相的第一次发言中承诺,要与穷人所面临的“不公正”斗争,这表明她正确地读懂了支持英国“脱欧”的穷人们的情绪,准备抓住工党腾出的中心地盘。

然而,她不太费力的胜利又隐含着一种权宜之计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经历领导地位的斗争,她就会缺乏其党内成员或民众协同一致的融合。授权的缺乏也将被用来反对她。为了避免这样的指控,她已将内阁的美差给了那些“退欧”的支持者,如鲍里斯·约翰逊。

脱欧进程将主导这届政府。第一个决定是何时引入里斯本条约第50条款。幸运的是,梅首相看起来并不着急,在协商前,英国需要先安置好自己的位置。拖延也将给欧盟政治家多些时间来反思,从而提高互相妥协的机会。对其首相职责最大的要求,是英国“脱欧”的多种目的。这个范围的一端是“软脱欧”:保持单一市场的完全成员身份,或接近这一身份,交换条件是维持人口自由流动。另一端是“硬脱欧”,通过放弃欧盟单一市场的成员身份来换取全权控制。想到单一市场占据了英国出口的一半以上,“硬脱欧”就让人不寒而栗。

梅首相对这场交易的想法还不得而知,但已有一些不祥的迹象,比如收紧了向国外大学生的签证;不情愿保障已在英国的欧盟公民的地位。然而,她的国内经济方案,即使仅是一些框架,还是包含了一些进步观念。她承诺要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但也有干预市场的暗示,比如建议政府阻止外国公司收购英国公司。

(贺艳燕 编译)

《现代商务》7月16日评论

“天上撒钱政策”:日本经济复苏杀手锏?

《产经新闻》7月13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天上撒钱政策探究——日本政府动用日银资金进行财政刺激”,该话题在东京金融市场引起轩然大波。所谓“天上撒钱政策”是个比喻,说央行或政府向市场端供给大量货币,就像乘着直升机往下撒钱那样。日本金融厅某高官在讲解该政策时曾说,这“是日银解决常年物价偏低以及国债赤字增加等问题的万能政策”。

那么这种政策与日本经济到底有多大关系?就从近段时间海外对冲基金机构为何选择出手购买日元、抛售日本股票这个问题说起吧。在世界经济减速的大背景下,这些机构赌的是安倍经济学并不会有多少起色。也就是说只要日本不导入“天上撒钱政策”,海外对冲基金为规避风险就会持续购买日元和抛售日本股票。毕竟他们做空日本经济是基于日本未来人口减少会带来内需减少的预测。为应对这种“恐吓”,实现安倍晋三政权提出的“新三支箭”中的“希望出生率1.8”这个目标,作为育儿补贴而实施“天上撒钱政策”就师出有名了。

7月12日,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与安倍晋三在首相官邸的20分钟会谈被解释为“例行访问”。日本官房长官在次日定期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全面否认这次会谈提及“天上撒钱政策”,但含有市场期待的揣测是如此强烈。如果在实施的宽松金融政策中将现行国债购买额上限从80万亿日元提至90万亿日元,从秋初到年底,股市将极有可能回暖,日元汇率则会相对应大跌。

(庆奇昊 编译)

《悉尼先驱晨报》7月16日文章

为何说评级机构被高估了

面对一些问题时,人们常会说“本就如此”。然而,深究一下,就会发现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可以解决,还是必须解决的,因此,“本就如此”的表达是逃避问题和责任的权宜之计。许多人没有质疑就接受了“信用评级机构是全能的、睿智的”这个假设。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是。

我们应该质疑评级机构的全面性和能力,而不是胆怯地害怕他们的预言和处方。信用评级机构通过评估金融资产风险来追求最大化利润,这些金融资产包括交易股票、公司及政府发行的债券。他们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利益矛盾之上,他们被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者付款,而不是被投资者付款。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博得了市场的信任。

他们不值得获得如此的信任,他们应被视为投资者在购买金融工具时参考的一种信息来源,应被视为容易犯错的,其评估仅仅是一种意见。信用评级业被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公司支配,他们的评级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可是,他们完全错失了历史最大的公司倒闭:安然;他们对欧盟的财政和债务问题反应过激,让投资者惊慌失措,让整个状况更趋恶化。他们最大的污点,是在触发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评级机构对抵押贷款投资给予了热情赞扬的评级,而抵押贷款这种投资注定是要崩溃的。他们在这场危机中如何共谋,在迈克尔·刘易斯的著作《大空头》中描写得淋漓尽致。

2010年,美国政府收紧了金融市场管制规则,包括对评级机构的管制,但这还远不够。剑桥大学教授约翰·瑞恩认为,对评级机构可从以下几方面管理:首先,有必要从表现维度,对信用评级机构排名,特别是对他们评级的精确性。其次,当评级机构出现明显错误时,应给予投资者控告评级机构的便利途径。第三,有必要确保评级机构做好内控,完善信用评级的方法论及发展信用评级的精确性。第四,管理者应通过多种管制方式来确保评级机构对不确定金融工具给予更高的风险性评估。

(作者系澳大利亚《时代报》首席社论评论员迈克尔·肖特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