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8月17日

查看其他日期

对应收账款融资制度设计
提三点设想

2016-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谭浩俊

据报,在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的背景下,有关部门正酝酿应收账款融资管理办法,并已开始紧锣密鼓地调研,寻求动产融资盘活企业应收账款资产,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将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专门的融资机构,使企业得到所需资金,加快资金周转。不同于一般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只要通过办理相关的抵押、担保手续,融资机构就能把资金交到企业手中。除了融资功能之外,应收账款融资,还包括结算、财务、风险、担保等一系列管理内容。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有可能出现风险、出现问题。

事实上,应收账款融资在我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帮助企业融资,一些金融机构就曾试行过用应收账款融资的做法,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不仅如此,还曾经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帮助企业清理过“三角债”。只是因为实际操作难度太大,风险也不小,这项尝试没能普及并延续。

近年来,随着企业负债率不断攀升,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资金占用量不断增多。据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主任韩家平提供的数据,目前应收账款总规模超过10万亿,应是历史最高点。而同比7.6%的增速,也远高于同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这也显示企业应收账款还在持续上升,资金周转情况没有得到缓解。如不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实行应收账款融资,不仅整个社会的资金运转效率都会大降,还会引发许多新风险。特别是中小企业,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风险,并最终传导到金融机构。因此,与其等待风险的爆发,不如通过应收账款融资等手段,帮助企业疏通资金链,使企业的资金运行通畅。特别是企业间相互拖欠的账款,如果能在应收账款的贷款中得到化解,对提高整个社会的资金运转效率会有很大帮助。

笔者在此想提请注意的是,由于应收账款数额巨大,且分布状态差别很大,特别近年来形成的应收账款,很多都滞留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如何实行应收账款融资,是个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应收账款融资,既不能畏缩不前,也不能操之过急,既需要积极推进,也需要稳步操作,从而有效化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矛盾,降低企业的融资负担,降低企业的负债率。

首先,要对应收账款分类。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7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合计542169.8亿,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08136.1亿,同比增长7.6%。而在2011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只有7.03万亿,4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1万亿,总计上升了63%。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新增贷款中,相当一部分处于“僵尸”状态。所以,必须先对这些应收账款分类,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具体的操作办法。那些没有回收可能的应收账款,不能用于融资。

其二,总结过去应收账款融资的经验,对应收账款融资实行闭环运行,是相对有效的手段。闭环运行,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融资贷款实行闭环运行,亦即通过应收账款获得的资金,须按银行的要求来安排,而不是企业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且回收的资金,须优先用于偿还融资贷款;二是在应收与应付企业间闭环运行,即通过应收账款获得的资金,只能满足给有应收账款、且回收没有难度的企业提供产品原材料采购等,其他企业需经过银行同意才能使用。这样,融资的风险就能大大降低。

再者,要引入更多市场化元素。对应收账款融资来说,既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保理公司等其他融资机构。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将更多应收账款融资交给保理公司,可能比金融机构更好。因为,保理公司市场化水平更高,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回收预测、回收能力等,要强于金融机构,自然,市场化水平也相对更高些。所以,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引入更多市场化元素,让更多保理公司参与这一融资方式,非常重要。

简言之,应收账款融资是有空间的,也有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化解融资矛盾。现在关键就看制度如何设计、方案如何制定、办法如何确定了。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