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8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控制权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

2016-08-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周业安

“野蛮人”最终弄垮一家上市公司的例子,在华尔街上曾有过不少。这类“野蛮人”的存在,促使监管当局实行制度变革,提高了“野蛮人”争夺公司控制权的门槛,增加了“野蛮人”实施野蛮行为的代价。

股权分散了,在市场上收购股权就变得容易了。这也意味着获取公司控制权的代价会随股权分散程度的提高而下降。股权越分散,公司控制权越容易转手。“野蛮人”只会蹲在股权很分散的公司门口伺机而动。如果股权相对集中,已有一个大股东,那“野蛮人”费尽心思也无法获得控股地位,当然也就没有了“野蛮”的动力。所以,“野蛮人”的存在恰恰是市场在起作用。

很多人对“野蛮人”抱有敌意,这是因为对“野蛮人”的成长史不了解的缘故。如果多看看华尔街成长史,就能明白“野蛮人”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称呼,并非道德审判。华尔街上有许多俏皮的称呼,来表达各种治理机制和金融产品,即便在接管和反接管领域,也有眼花缭乱的多种称谓,诸如白衣骑士、绿邮包、毒丸之类。倘若对华尔街一知半解,还以为那是一个鲜活的武侠世界呢。

“野蛮人”本质上就是公司控制权市场,而按金融学家的说法,这就是一种治理机制,属于外部治理的一种。这种治理机制很多时候还很有效,能制衡内部人,保护中小投资者。有不少大数据研究已给出了这方面的证据,控制权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公司绩效。这说明有时候多点“野蛮人”也是好事,不然高管们利用股权分散的便利作威作福,那还得了?不要先入为主假定高管一定会尽职尽责,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就是代理人比委托人更了解公司,会趁委托人不注意而以权谋私。经济学中把代理人的这种私利行为称为代理问题,那会给公司增加代理成本,造成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所以,经济体无论大小、无论发达与否,都强调公司治理。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遏制代理问题。“野蛮人”作为公司治理具体机制中的一种,即便算不上高尚,但也不能鄙视为低俗。

“野蛮人”固然通过争夺司控制权,有效约束和制衡了内部人,但有些时候“野蛮人”真的会野蛮起来。而“野蛮人”一旦野蛮,其后果是不可逆的。原因在哪里?公司出了问题,有时候是内部人谋私利过多导致,有时候也是因一时疏忽或决策失误,甚至是天意,即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即便公司高管尽职尽责,也难避免业绩短暂下滑。好比一个公司原本经营管理正常,但因新产品外观设计没有契合社会潮流,尽管性能很好,性价比也高,但却一下子卡壳了,销路不畅。这种情况在市场中并不少见。原本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要耐心进行市场调研,重新改进设计,产品也能焕发活力,给公司带来可观的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这样一个看似不大的事件,可归结为管理层失误,但这失误是可弥补的。只要管理层及时调整决策即可。只不过这失误会在短期内给公司带来损失,业绩增长不如意,面子上就显得难看了。

如果股权不分散,管理层和股东多沟通,股东也能理解,因而公司能很快渡过难关。但假如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问题的性质就会改变。股权分散,就意味着存在众多的股东,这些股东当中,有些是有专业能力的机构和投资者,还有很多是散户。散户往往就是看热闹,但看不出门道。而专业投资者因为持股少,也顾不上仔细研究。此时,出现一个“野蛮人”,利用股东们不了解实情的机会,大肆宣称公司高管失责,甚至可能会来点更奇葩的抹黑。特别是,“野蛮人”可雇佣几个知名的专业分析师,出几个研究报告,把管理层的失误放大到极致。说谣言止于智者,这得有一群智者才行。问题在于,因为股权分散,投资者更侧重组合管理,相对消极投资,对单个公司反而缺乏深入的研究。当“野蛮人”一抖猛料,很多股东定会信以为真。此时“野蛮人”悄悄在市场上收购股票,成功率就比较高。即使触动了公开要约,很多股东还是会认为这个“野蛮人”是个好人,是来帮助自己解套的,于是乎争先恐后地把手中的股票卖给“野蛮人”。结果“野蛮人”顺理成章获得了公司控制权。

这种类型的“野蛮人”一旦获得控制权,其实啥也不用干,因为公司原本就没大问题,高管也一直尽责,只不过“野蛮人”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放大了公司的代理成本而已。但“野蛮人”入驻公司,就可堂而皇之地推行他们的改革,比如重组管理层,重组业务等。实际上,重组管理层是关键,先踢掉不听话的人。重组业务并不重要,因为公司原本业务就没多大问题。但这类“野蛮人”通常会把一粒芝麻吹成一个西瓜。收购前放大代理问题,收购后则放大改革绩效。原先雇佣的分析师继续吹捧,这次是往好的方面吹,把“野蛮人”吹成公司的救世主,足以带领公司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航程。接下来就是公司在市场上逐步获得知名度,股票成为抢手货,股价慢慢上涨,而“野蛮人”则踏准节奏,合法地逐步退出公司。当中小股东回过味来,才猛然发现“野蛮人”已脱身了。而身后的公司已千疮百孔,元气大伤。这种“野蛮人”做坏事的例子,并非我假想出来,是华尔街上曾经发生过的。也正因为有这类“野蛮人”的存在,促使监管当局实行制度变革,提高了“野蛮人”争夺公司控制权的门槛,增加了“野蛮人”实施野蛮行为的代价。

华尔街的经验教训是不是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