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9月8日

查看其他日期

美国金融政策
会逆转吗

2016-09-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乔新生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益临近,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政策越来越具体。值得世人注意的是,无论希拉里还是特朗普,都提出要改革美国现行的金融制度,特朗普更直言不讳提出,要恢复当年罗斯福执政时期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金融改革法案。

上世纪20年代末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诱发了大萧条后,美国朝野各界都在寻找解决危机的方案。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格拉斯和众议员斯蒂格尔提出要对美国金融体系来个脱胎换骨的改革:一方面必须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策略,改变金融体系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实行通货紧缩政策,扩大联邦储蓄系统,从而使美国金融行业逐渐恢复正常运营。《1933年银行法》是这次改革的重要标志,它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分业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储蓄业务必须严格分开,商业银行不得通过发行证券方式筹措资金,美联储必须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防止金融机构采用混业经营方式,不断扩大信用,酿成金融危机。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财政出现盈余,经济景气。为了满足华尔街金融投资者需求,克林顿政府推出了金融现代化法,允许投资银行从事多元化经营。从此,美国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华尔街投资银行通过证券、银行、信托、保险、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主权债务评级等一系列手段,在世界各地聚敛钱财。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华尔街投资银行之所以输出金融危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华尔街投资银行出售的金融产品无处不在,即使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华尔街投资银行仍然有能力通过资本经营手段,把华尔街投资银行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当地的企业经营者。包括希腊政府在内的一些国家领导人纷纷谴责华尔街投资银行的信用扩张行为,认为华尔街投资银行是世界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无论共和党的总统竞选人还是民主党的总统竞选人都已充分意识到美国现行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呼吁国会尽快修改现行的法律,重新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金融模式,避免金融危机扩大化。法国在担任20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办国期间,曾向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建议设立国际金融稳定基金,并对投资银行征收特别税,以此来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不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保护投资银行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法国提出的方案并没有完全落实。因此之故,此次希拉里、特朗普都在竞选演说中提出对美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不能不令人感到突兀。如果希拉里真心实意主张改革美国金融政策,那么,希拉里与其丈夫、前总统克林顿正好形成历史的轮回。当年正是由于克林顿提出金融现代化法案,才使华尔街投资银行成为脱缰野马,在世界金融市场上横冲直撞。

部分学者认为,如果美国当真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那必然导致美国金融市场逆转,对此,我国理当保持高度警惕。不过在笔者看来,不管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政策,还是混业经营混业管理政策,这都不是问题的本质。之所以爆发金融危机,是因为美国金融行业信用膨胀到了危险的地步。由于华尔街投资银行不断透支自身信用,向世界各国金融市场推销自己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导致世界各国金融交易越来越复杂,金融风险越来越大。假如只是象征性地将投资银行分拆开来,而不对美国投资银行信用膨胀行为实施有效监管,怎么可能从根本上减少金融风险呢?

无疑,希拉里、特朗普都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以急于恢复上世纪30年代金融监管体制,试图通过限制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减少系统性风险。可问题是,由于美国经济结构已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今天的美国经济是典型的信用经济,这种经济结构不变,总统候选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现状,摆脱周期性金融危机几无可能。

世上有两种经济体系:一种是建立在量入为出基础之上的储蓄经济体系;一种是建立在寅吃卯粮基础之上的信用经济体系。我国是典型的储蓄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发展,充分依靠国民储蓄,政府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储蓄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经济学者主张中国应建立信用经济体系,借鉴美国金融模式,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依靠轻微通胀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坦率地说,这种经济政策,有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央政府之所以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要求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的发展,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目的就是要保持我国传统的储蓄经济结构,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供给侧”改革,就是期望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美国问题是信用经济问题,美国金融政策会否逆转,且拭目以待。历史告诉我们,美国大选期间候选人的言论,事后总要打上很大的折扣。在金融政策改革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定力,根据我国经济结构循序渐进推进改革。只要我们有效控制信用规模,切实防止信用不断扩张,就能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机。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