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负债结构
中信集团成功发行1000亿日元武士债
⊙记者 高翔 ○编辑 陈羽
时隔20年,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集团”)重返日本资本市场。昨日,中信集团成功完成1000亿日元武士债的定价发行并获超额认购。这是中国发行主体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武士债券发行,也是中资企业自2000年以来首次发行武士债券。
中信集团重返日本资本市场,将为中资企业未来在日本资本市场发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定价基础,并增加日本投资者对中资企业的关注。
事实上,中信第一次在日本发债可以追溯到1982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在境外融资的发行体。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改革开放前,中国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因此中信首次在日本发债有深远的意义。成立中信公司的使命,就是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按经济规律办事,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中信的武士债情结
据常振明回忆,中信首次在日本发债是1982年1月29日,当时发行了一笔100亿日元、票面利率为8.7%的私募债券,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家在境外融资的发行体。
彼时,国家22项重点工程之一的江苏仪征化纤项目一期工程因资金不足濒临停工,项目已有投入将面临重大损失。中信将发债所募得的80亿日元投入仪征化纤,不仅救活了该项目,开创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负债经营之路。余下的20亿日元,当时用来成立了北京联合出租汽车公司。
事实上,中信成立的使命就是引进外国资金以及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市场化运作道路,而在海外募资投入国内的民生建设正是这一使命的生动体现。
紧接着,中信于1985年1月发行了第一笔武士债。截至今年9月底,中信共在日本发行了2450亿日元的债券。常振明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许多日本的民众买过中信发行的武士债。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一些地方国投在日本发的债违约了,票面价值100元的债券曾跌到30多元,但中信的债券没有大跌过。正是长期以来积累的信誉,使得此次发行的武士债获得了超过2倍的超额认购。”
此后,中信又先后十几次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筹集了大量资金。
优化收益率曲线
1996年,中信在日本发行了一组不同期限、总额为400亿日元的武士债,最长期限为20年,于今年9月19日到期。
这笔债券到期后,中信手里没有了以日元计价的负债。常振明指出:“这次发行武士债的目的之一,就是补充集团的运营资金,调整负债的币种结构,配置一些以日元计价的负债。第二个目的,是用于一些境内外的战略性投资。负债是根据投资来定的,中信在日本有一些投资项目,不少子公司也在日本开展很多业务。同时,我们目前也在观察一些日本的投资机会。假如投资收益是以日元体现的,我们也有必要配置一些日元的负债。”
本次发行包括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固定利率武士债,票面利率分别为0.48%、0.67%、0.85和1.05%。不久前,评级优于中信的汇丰控股在日本发了7年期和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分别是0.84%和1.21%。
2014年8月,中信集团将中信股份100%股权注入中国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实现了境外整体上市。中信股份替代了中信泰富在香港上市后,中信集团便一直在调整其负债结构。
常振明强调,中信泰富的评级不高,因此原先由中信泰富发行的存续债券成本较高。中信股份上市后,将一部分募得的股本资金用来偿还了债券,同时发行各种期限结构的负债,以降低负债成本,拉长久期,使得投资者对中信有一个新的认识。
中信集团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朱皋鸣表示:“负债要与资产和投资收益匹配,如果是境外的项目,就境外发债境外用。这两年中信集团在调整负债结构,就是要使得市场按照中信股份现有的公司价值来定价,而不是仍按照中信泰富的标准来给中信股份发行的债券定价。调整到目前,中信的收益率曲线已有明显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