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或致良知,你究竟选择啥?
|
太多糟糕的事都是抱怨造成的。避免悲剧,就要改变,就要停止抱怨。如何放下强大的后天意识,回到做人做事的良知真源,是个大课题。在最腐烂的污泥处,必有洁白的荷花;在龌龊腐朽流畅中,必有致良知的良药。内心光明,就可“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一只手表摔坏了,引发了三口之家的口水战。抱怨、指责、纠结、冲突由此而生。原本一个祥和的早晨,却启动了一连串的意外悲催和醒觉。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去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又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于是二人猛烈斗起嘴起来。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可是家中没人,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待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从讲述这个手表的故事出发,引申出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在上述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就因为当事人没能掌控好那另外的90%,才把这一天弄成了“闹心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比如抚慰儿子:“不要紧,手表摔坏了没事,拿去修修就好了。”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现实中,常听人抱怨: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霉的事缠着,怎样就不让我消停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帮帮我?这其实都是心态问题。能帮助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心态。
手表打碎是偶发事件,是每天都可能发生,也必然发生的口水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自我感觉对,要纠正他人的错。因为彼此的自是、自矝、自夸、自傲、自闭,听不到看不到感觉不到对方的理儿。因为我们的后天意识太强大了!
太多糟糕的事情是由抱怨造成的。避免悲剧,就要改变,就要停止抱怨。如何放下强大的后天意识,而回到做人做事的良知真源,这是一个大课题。人奔忙一生究竟为了啥?就为了得到清静和拿出绝活!奋斗一生,也只有清静和绝活归属于你。回到道德真源,头拱地拿出绝活!我国儒释道三家核心主题,就是如何回到道德真源。我的体会,王阳明悟道三个阶段,给出了回到道德真源的三种基本路径。
第一阶段:立志,证悟万物一体圣人境界,都一样。
1506年,35岁的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一路上还被追杀,他没有抱怨。厄运没有丝毫影响他立志做个圣贤!反而成了他达到人生目标的机遇。龙场生存艰难,他每天耕地种菜。每天见证生死,干脆向死而生!他凿了一副石椁,日夜沉默端坐其中,自誓“吾惟俟命而已!”。
一天深夜,王阳明从山洞狂奔而出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吾心即道”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万物一体”是宇宙真理。同时也意味着,无论发生什么,都一样。
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谦虚、敬畏、谨慎、恭敬、精进、纯粹,只要你有了这样一些品质,就会没有抱怨,就会坦然面对所有的发生。
万物一体,发生什么都一样。世界上无非有两类新发生:挑战和危难,是来成就我们的;便利和资源,是来滋养我们的。关键是立志与担当。天崩地裂也能淡定与平和,“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立志!担当!慈悲!立志向世间的苦处行,担当解救万千生命于危难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恻隐之心,万物一体之真善美。
第二阶段:立诚,包含着大爱和惟精惟一,我爱你。
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有着巨大的喜悦,但能听懂者了了。这个天大的道理就在那里,可能接近的人却少之又少。王阳明苦苦思索。圣人境界难有人及,但人们知道做人做事都需要“立诚”。立诚,在王阳明那里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是惟精惟一,还有全心全意的爱。普通人的爱,可能连接不到万物一体,但能连接到家人、朋友、同事和伙伴。平时在这些圈子里,纷争不少。手表碎了,一句“我爱你”或“我错了”,立刻就会消弭一场战争。
商业上的立诚,就是拿出绝活。为什么要把豆腐磨好?因为你的爹要吃,因为你的娘要吃,因为你的孩子要吃!我们爱我们的爹娘和孩子,我们可以把全部的爱投入磨好豆腐中。这样,我们也就可以与所有客户一体了,进一步我们也就自然有了“万物一体之仁”了!
第三阶段:致良知,知行合一在事上磨,这一刻。
无奈,人们被利得心驱使,常常迷失,把“诚”给丢了,“爱”被贪婪吞噬了。王阳明又在实践中苦苦思索。最后,他悟道“致良知”就在当下这一刻。不必那么纠结,只要能沉下心来,当下这一刻该干吗干吗,把所要做的事情做好,再有点制心一处的精专。你就已可以“致良知”了。
日本学阳明心学,就不在概念逻辑上兜圈子,而在实践中推崇惟精惟一的工匠精神,推崇无论做什么,只要是你经手的,就要没挑儿,就要成为绝活。这就是你全部的价值和自尊。如此天长日久,工匠精神就成了一种国民意识。
所以,工匠精神就是致良知之路。致良知不在概念中,而在你聚精会神的“这一刻”!
(作者系地头力智库创始人,希贤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