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奥马哈亲炙巴菲特的教诲
|
——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一百二十六
在巴翁诸多优异禀赋中最难学的,是他的“定力”。他“坐如松、行如风”从长计议的招牌风格,既有遗传又靠修为。巴菲特深知,聚财和散财实质上是一种人际博弈,他完胜“市场先生”的艰难博弈,是他洞悉人性、世情,尤其他了解自身的成果。
差不多一年前上证报出了个专版,纪念系统介绍价值投资理念二十周年。1995年底,我首次介绍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和财富观念,在投资市场上引起了长远的反响。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逐渐深入人心,巴菲特的精彩人生对此有很大贡献。在巴翁来讲,价值投资不仅在证券投资,也不止在理财技巧,而是他的“三观”。在收和支两条线上,不但在挣钱上,同时也在花钱上,他两次战胜了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竞争者,还非常成功地战胜了自己。巴翁可说是得到了人生博弈的三面金牌!
这些年来,巴菲特的理财技巧和理念,人们积极琢磨勤加学习,对国内的市场规范操作的影响已然相当可观。以巴菲特的话来讲,数十年来他在市场上一直是自由自在地“绘画”,画笔是自己的、画布是自己的,随心所欲地驰骋,而无需听命于任何人。巴翁身心健朗、智慧超卓,固然有天赐的成分,他的洞晓人性,从善如流,却是拜努力修炼之赐和亲友的帮助。他本人最珍视的一些经验,我常在想,是我们大家理所当然能仿效且能收到实效的。
今后一年甚至今后数年,市场环境的不确定变数会很多,简而言之,世界变化的速度和力度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全球化的经济合作和资本流动将退缩;各国的关系会趋于猜疑和紧张;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波动会急剧加大。如今再也没人谈论什么“华盛顿共识”了,似乎它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世人对知识精英,所谓的“专家”从信心淡薄转向看法敌对。在面临这个大变局的时节,深入探询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人生信念,就特别有意义了。
为此,我将赴奥马哈——巴翁的居住地和集团公司的总部参加5月初的股东大会。说来有点惭愧,我致力于传播巴菲特思想多年,作为伯克希尔的小微股东也有几十年了,但还未曾亲临过会场,虽然到过奥马哈——一个宁静精致的城市两次,为的是考察银行的数据处理中心,顺便拜访过伯克希尔的总部和巴翁的住宅。参加本届的股东大会我还有一项培训工作,去年成立了一个机构——“价值投资教育与研究中心”,这个非盈利组织设立在奥马哈,得到了巴菲特的最密切的合作伙伴斯考特(Walter Scott)先生的支持和参与,他和我是学会的两名荣誉顾问。和芒格先生一样,斯考特先生和巴翁是终身挚友,幼年就深交的铁哥。作为伯克希尔的十二个董事之一,他和巴翁都是87岁,而大名鼎鼎的芒格已年届92了。虽然三位亿万级的企业家还都思维敏捷,热情洋溢,有如天佑神助一般,可毕竟是在年岁上了。到会亲炙他们的言传身教,感悟其人生和理财价值的真谛的机遇,可说是时不我待了。
斯考特先生对我们的鼎力支持,除了高风厚谊外,也有如此的考量。巴翁、芒格和他都认为,中国过去四十年来的伟大崛起,数亿人脱贫,成为体量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不可限量。世界期待着中国能发展出一个健康稳实、规范有序、运作有效的金融市场。这次在奥马哈举办的活动,围绕5月6日的股东大会,前后有两天的节目,包括培训介绍、项目推介、联谊分享投资理财的经验等等,都以价值投资为核心来设计。
顺便说几句巴菲特的价值理念。巴翁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仍抱有积极的展望,特别对美国市场十分看好(11月大选后他增持的股票达到了120亿美元)。事实上他这几年来的战略投资布局,无论在铁路运输、精密制造、数据处理、房产管理等领域的大手笔,正在发力,展露出他的卓越眼光。芒格先生曾笑称,巴翁像个小孩子,想要买的“玩具”迟早要买到手。我们一时看不懂没关系,要知道,巴翁的“童心未泯”有他的深邃洞察力做后盾。最近他又出手数十亿买了美国三大航空公司股票,而航空业正是他遭到为数极少的重挫后声言再也不碰的产业。这说明巴菲特与时俱进。反观中国的航空公司,业务不俗前景亦可观,但就是不被国际市场认同。比较中国三大航空公司的A股和H股价格,套利空间不可思议的巨大。你不难明白,A股市场的开放和规范,依旧道远而任重。这种状况对中国股民何去何从,怎么沉得下心去解析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发掘其价值并长期持有,挑战是十分艰难的。
在巴翁诸多优异禀赋中最难学的,是他的“定力”。他“坐如松、行如风”从长计议的招牌风格,既有遗传又靠修为,正如巴翁自己所言,影响他最深远的,是他的父亲和太太。巴菲特深知,聚财和散财实质上是一种人际博弈,他完胜“市场先生”的艰难博弈,是他洞悉人性、世情,尤其他了解自身的成果。他从自己的练历提出两条宝贵经验与大家分享:一是善用时间。他说他有能力买任何东西,唯一买不来的是时间,这和众人并无不同。为此他非常注重时间的配置,有效地做几件有意义的事。二是他非常注重人际关系,尤其与孩子的关系。他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对自己的孩子很失望而能对生活满意的,无论在其他方面显得如何风光。也就是说,子女和父母的敬和爱的关系,是幸福人生的终极,也是最平实的试金石。
我想这是大家都能学到的,难道有什么人要等到有了钱之后才能仿效的吗?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