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3月13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东西方币材选择
背后的经济结构

2017-03-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丁骋骋

在中国,一说起货币就意味着铜钱,从地中海至西欧的世界,一说起货币便是金银币。东西方货币体系截然不同而又遥相呼应。这种差异即使没有资源禀赋的不同,也会因为经济结构的差异客观地存在。

史家黄仁宇评价中国古代社会是个“潜水艇三明治”,上层是巨大的官僚体制,底下则是庞大的农业人口。这种大一统的帝国体制很早就形成,与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封建时期的欧洲完全不同。与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相对应,中国古代在经济上实行地主所有制的小农经济,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为基本生产结构,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程度较差,许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劳动者生活的必需品比如盐、酒、铁器等,必须通过市场交换。为了交换需要的商品,农民必须出卖一部分自己的产品。在这种条件下,必然游离出一个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作为小农经济补充,表现在中国经济史上,就是颇富特色的墟集小市场体系。“十家之聚,必有盐米之市”(刘宰:《丁桥太霄观记》)。方圆几十里内的村落小民,通过这类盐米之市,用农副产品交换必需的生产资料及其他生活资料。

这种小农经济衍生出来的商品经济,交易主体是具有剩余产品的农民,他们用来交换的商品价值并不高,虽然大部分情况下通过物物交换完成,而一旦有了交换媒介,金银显然不适用,而铜钱基本上就能满足需要。汉初,“十余钱”大概就能买到一石粟(《史记》)。16世纪末,治水工人每天可赚到二三十文钱(黄仁宇)。晚清,50文铜钱即可买到一斤猪肉。如果用金银作为货币,一人出门在外,真有可能连饭都吃不上。我曾说过,《水浒传》里宋江、武松等梁山好汉在酒肆喝酒,用银子买单,细究起来是不符史实的,最大可能应是铜钱。一枚小小的铜钱,从秦半两到五铢钱,再到通宝钱,购买力虽有大有小,但总体上满足了小额交易的需要,因此两千多年里形制、重量基本相沿不变,历代王朝将其作为事实上唯一的硬币来发行。

与中国古代不同,西方以金银贵金属作为货币——这种现象令人着迷。有人说这是因为西方有丰富的金银矿产,而我国恰恰缺少。在古埃及、古巴比伦与古希腊等古文明的记载中,我们常可看到有关金银作为交换媒介的记载。如尼罗河下游向来盛产黄金,小亚细亚和亚美尼亚盛产白银,古希腊境内的马其顿、阿提卡和爱奥尼亚均有储量丰富的金银矿,这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货币材料。相比之下,我国直到明代中期,每年白银产量不过十万两,且主要集中在云南,清代前期产量有所增加,但加上广西、贵州、山西和新疆等主要产银区,所有产量也不过二十万两,远远无法满足这么一个大国商业发展的需要。

作者认同矿产资源是造成东西方货币体系差异的重要原因,但除此以外,可能还有更深刻的背景。诚如马克思所说,货币“不是反省和协商的产物,是在交换过程之中本能地形成的”。币材的确定,也是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在中国,一说起货币就意味着铜钱,从地中海至西欧,一说起货币便是金银币,东西方货币体系截然不同而又遥相呼应。贵金属被用作货币,最早记录可上溯至公元前4000年的埃及,和三千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当时货币形式并非硬币,而是按重量计价的块锭。世界上最早的铸币出现在小亚细亚的吕底亚,那里实际上就是古希腊文明的一部分(公元前800年在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时期,本土40多个城邦先后在地中海西岸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南部、小亚细亚西部、黑海周边等地建立一百多个殖民城邦,形成古希腊世界)。公元前7世纪,吕底亚就出现了金银合金铸成的货币,之后出现纯金打造的铸币,慢慢传播到希腊和爱琴海诸岛,形成了古希腊金银为主的货币体系,到公元前5世纪才出现青铜币。

罗马人一开始却以青铜条块(as rude)充当货币,受前者影响,在公元前3世纪使用银币,后来又开始使用金币。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通过专制力量使铜币流通全国,但这使得长距离的大宗贸易变得几乎不可行。当时的罗马帝国城市手工业和商业非常发达,大宗贸易操纵在贵族手里,他们都是大奴隶主,商业触角不仅延伸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黑海、红海和印度洋,也联结欧洲内陆。古罗马时期虽然没有消除铜的流通,因为它满足小额交易的需要,但在欧洲货币史上与璀璨夺目的金银币相比黯然失色,并不占有主要地位。

中世纪,欧洲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国王是全国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他将所掌握的土地以“礼物和恩赐的方式分给随从”,后者又用同样方式把土地分封给部下,于是形成许多小领主。他们的土地往往连成一片,成为封闭式庄园,是中世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基层单位,除生产粮食,还有菜园、果园及分工细致的各类手工作坊。农奴们为庄园主生产各式产品,向领主交纳实物地租。因此,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的自给性和封闭性都很强,普通农奴没有多余的产品用于交换,商品经济主要集中于庄园主和大商人,他们从事远程大宗商品贸易,显然需要价值较大的金银币作为结算货币。在普通集市,一般情况是信用交易或以相当数额的实物结算。

按东京大学经济史教授黑田明伸的说法,西方的贵金属货币更多作为“地域间结算通货”,而中国铜币是为了解决“地域内部流动性”的本地通货。东西方货币体系的差异,即使没有资源禀赋的不同,也因经济结构不同而客观存在差异。这种格局直到美洲大陆“发现”后才开始融合。从那时起,白银源源不断从新世界流向旧大陆并成为主要通货。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