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3月13日

查看其他日期

城市地理空间重塑优化了资源配置结构——地理与高铁系列之六

2017-03-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周靖祥

因高铁成网而出现的城市地理新格局带来的较为深远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单体城市为谋求联动发展而抱团,逐渐演变为一体化和网络化发展区域性城市集团;众多城市群发展规划陆续上升为国家战略,因运力不足而长期困扰国人的春运难题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线。

得益于公路、铁路和航空三大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因运力不足而长期困扰国人的春运难题得以化解,每到年节时分的春运话题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线。回味“春运”一词,最早见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以“春运”为主题,在CNKI(中国知网)上检索,文献条目数较多的年份集中在2006年至2009年,依序为1093、1662、1400和1428条:2010年至2016年稳定在700条左右:今年不足300条。2009年,报刊发文的题名《春运2009:从“揪心”到“放心” 》,2011年的标题是《春运“痛苦指数”降低》,2013年《人民日报》刊文《铁路春运的新与旧》。

在京津高铁未开通前,我国已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三角城市群落;高铁时代,三角结构城市地理形态更加显化,中西部地区不断涌现铁三角城市群,如长沙-武汉-南昌中三角,昆明-南宁-贵阳西三角,高速铁路重塑了城市地理格局。由此,2015年主流媒体论调出现了微妙变化,比如,从大数据看新型城镇化,“孔雀不再一味东南飞”,短距离迁移务工成为主流,流动半径集中在200至800公里期间;逃离“北上广”,说易行难;逆向迁徙,人们产生了新的出行需要。

在已投入使用的2万余公里高速铁路上,铁路部门投入的动车组列车接近18000多辆。因高铁成网而出现的城市地理新格局带来的较为深远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单体城市为谋求联动发展而抱团,逐渐演变为一体化和网络化发展区域性城市集团;其二,众多有利于城市和区域联动发展的城市群发展规划已陆续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和城市治理结构在变,而城市地理空间格局重塑又使经济资源空间配置结构不断优化。

那些被称之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及因铁路运行而成长壮大的城市提供了最佳例证。前一类代表性城市有,河北的石家庄市(发展起来之后地位取代了保定)、河南的郑州市(地位超过洛阳和开封)、江西的鹰潭市、安徽的蚌埠市、湖南的怀化和株洲;后一类代表性城市,东部地区有北京、天津和上海,中西部地区有武汉、长沙和贵阳等。笔者运用联通东西南北中主要城市的24条铁路线1993年至2014年面板数据(周转量和平均运距)描摹客运和货运之间的关系时,散点图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的正相关关系,由此提供了两大证据:其一,为解决客货分运难题,修建客运专线,有其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其二,因果关系识别性检验结果表明,货物跟着人走,城市经济在地理上的集聚是人流和物流共同决定的。综合来看,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产生了货运需求,人口流动半径的拉长又使城市间货运运输半径在不断缩短。

以城市为节点,分布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铁路早已成网,新建的客运专线网络基本与客货共线的铁路网络重叠,甚至局部区域与高速公路网重叠。不过,对此有必要梳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其一,高速铁路不完全都是客运专线,普通铁路多半是客货共线,多半是因为已运营铁路难以满足货运需要,在此类城市之间才会新建客专。比如,厦深、兰新二线、海南东环等都是客货共用的铁路。其二,即便客货共线铁路,也分三类,客运为主、兼顾货运;客货并重;货运为主、兼顾客运。为较小城市之间货运压力,国家和地方就会选择在客运量大的城市之间修建客运专线。

基于36个城市样本组(31个省会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铁路客运数据,测算各城市与其余30个城市的空间联系,则能更精确地刻画出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全国中心城市的铁路空间联系呈现向东倾斜的“开”字形分布格局,沿京沪—沪深、京广—京哈、陇海—兰新、上海-昆明等主要铁路线分布,客运流也主要集中在这些线路,与城市经济和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相一致,区域性中心城市又是客货运输等的始发和终到地。普通铁路客运方面,地理空间联系较为密集的城市主要是东北地区的沈阳、长春、哈尔滨及其相邻的城市。细分动车组列车会发现,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之间、长三角的各中心城市之间、福州—厦门之间开行车次较多。从测算结果来看,仍呈现南方强北方弱(南北向)、东部强西部弱(东西向)的态势,而且南北的联系要明显强于东西走向的城市,原因是南北走向的铁路干线有京广线、京沪线、京哈线、京九线等,中部和东部城市客运车次数最多,中心城市体系与主要铁路干线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在高速铁路建设之初,国家主导的线路布局和出资安排,就已打破了省际和城市行政分区和边界。高铁运营,又使不同规模大小和行政层级的城市从竞争走向合作,谋求协同和联动发展。联通东西南北中的高铁网络,将有助于增强内与外、东与西、沿海与内地、东北边境与西南边疆、工业与农业、旅游与居家等多层次的时空联系紧密程度。在笔者绘制的中国铁路站点(对应于城市和城镇)图上,东部和北方地区是众多城市分布的密度区域。若是将横纵坐标调换,纵坐标对应的是经度,横坐标对应于纬度,绘制出来的铁路站点(城市镇)分布图更像是一只奔跑着的鹿。因高铁而塑成的节点城市,终将会成为城市地理重塑的中枢。

(作者系济南大学中国城市与高铁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