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3月31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2017-03-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公司代码:601390 公司简称:中国中铁

2016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以2016年12月31日总股本22,844,301,543股为基数,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人民币0.88元(含税),共计分配利润人民币2,010,298,535.78元。上述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经公司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

二、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本公司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之一,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套工程和工业产品及相关服务。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专用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延伸产业链条,扩展增值服务,开展了房地产开发、物资贸易、高速公路运营、矿产资源开发及金融等相关多元业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公司各业务板块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上下游关系,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矿产资源开发业务带动勘察设计与咨询、基建建设业务,勘察设计与咨询带动基建建设业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为基建建设提供架桥机、盾构等施工设备和道岔、桥梁钢结构等工程所需零部件,物资贸易为基建建设提供钢材、水泥等物资供应,金融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融资服务,逐步形成了公司纵向“建筑业一体化”、横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产品产业布局。

(一)基建建设业务

1.行业概览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仍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十三五”时期,基建建设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保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选择将继续健康发展。  

2016 年,国家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实施和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国内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建市场继续保持持续发展态势,全年完成铁路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约2.77万亿,其中,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5亿元,新建铁路投产3,281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公路建设完成投资约1.78万亿元,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国家继续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全年实现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535公里。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双向投资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60亿美元,增长9.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的47.7%。PPP作为新兴重要工程建设模式,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16年底,财政部全国PPP项目库已收录入库项目达11,260个,覆盖19个领域,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有1,351个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2.2万亿元,落地率达31.6%。

2.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基建建设业务涉及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港口航道、机场码头等工程领域,经营区域分布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等多类中国基建建设领域等级最高的资质。基本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以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BOT、PPP 等方式,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等任务,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负责。基础设施投资业务是基建建设传统施工核心业务产业链的延伸,随着国家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大力推广和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2016年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快速扎根,成为了重要的工程建设模式。为了积极适应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变化,巩固公司在基础设施的行业地位,公司通过“PPP+EPC”、“PPP+基金”、“BOT+政府缺口补贴”等PPP创新模式在铁路、公路、城轨、地下管廊等多个基建领域参与了基础设施投资业务,同步拉动公司传统施工业务。公司基建建设业务模式已进入“承包商”与“投资商+承包商+运营商”并存局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公司始终在中国基建建设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中国唯一的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铁路基建领域、城市轨道交通基建领域均为最大的建设集团。其中,在铁路基建市场的份额一直保持在45%以上,在城市轨道交通基建市场的份额为50%以上,在高速公路基建市场的份额为12%左右。

(二) 勘察设计与咨询业务

1.行业概览

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作为技术和智力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建筑、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十三五”时期,支撑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基础较为牢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不断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举措将为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层变革、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的新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将从创新能力、技术实力、质量水平、业务范围以及服务价格等方面对勘察设计行业提出更高要求,也将为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历史重任。

2.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勘察设计与咨询业务涵盖研究、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监理、工程总承包、产品产业化等基本建设全过程服务,主要涉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建筑等行业,并不断向现代有轨电车、磁悬浮、跨座式轨道交通、智能交通、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电力、节能环保等新行业新领域拓展。基本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及相关服务等任务。同时勘察设计业务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开展城市基础交通设施规划的优势,运作设计项目以及工程总承包项目。

作为中国勘察设计和咨询服务行业的主要企业之一,公司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协助制订建设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等方面的铁路行业标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铁路勘察设计业务市场份额约为30%,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市场份额约为35%。

(三)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务

1.行业概览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产业规划,指出了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十三五”期间铁路固定投资仍将保持高位,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地下空间开发等建设力度的加大,“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推进,都将推动道岔、隧道施工装备及服务、工程施工机械市场持续增长。同时绿色发展的理念的树立以及《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落地,市政桥梁钢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市场的发展,钢结构市场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2015年:6.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2%(2015年:3.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7%。

2.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务主要服务于境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涵盖道岔、隧道施工设备、桥梁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机械以及铁路电气化器材。道岔产品拥有从设计研发到制造工艺的全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具备年产各类道岔2万组的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地铁及有轨电车等领域。钢结构制造及安装方面,公司的钢桥梁制造技术为国内多项重大工程的首创,桥梁钢结构、钢索塔产品制造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隧道施工设备及服务方面,公司能够提供涵盖复合盾构机、土压平衡盾构机、泥水平衡盾构机、异型盾构机、硬岩掘进机等各系列隧道掘进机、隧道掘进配套设备、隧道施工机械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全方位产品和服务,并已构建了零部件及配套设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工程施工机械方面,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从事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利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特种施工机械的制造与研发的大型科技型企业,产品线包括铺轨机、架桥机运梁车及搬运机等铁路施工特种设备以及包括起重机械、工程特种车辆及桩工机械等其他大型工程机械,几乎涵盖了所有基建施工装备需求。基本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按合同要求按期、保质提供相关产品及服务。

公司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等交通基建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拥有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地位。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道岔和桥梁钢结构制造商,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盾构研发制造商,还是国内最大铁路专用施工设备制造商,拥有中国唯一的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高速道岔市场份额为65%左右,盾构生产销售市场份额为40%左右,大型桥梁钢结构市场份额为65%以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市场份额80%左右。

2016年,公司顺利开展了工业板块与中铁二局的资产置换,2017年初“中铁工业”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平台在中国资本市场崭露头角。中铁工业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中国工业的“三大转变”,在现有行业领先的业务基础上不断优化产品和业务结构,积极拓展地下工程产业链条,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及应用的新模式;加强工业和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加快开拓特种轨道交通业务,积极参与高层、超高层、高端和高难度建筑钢结构,着力将中铁工业打造成为世界顶尖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服务型装备制造商,实现“中铁工业,世界品牌”的宏伟愿景。

(四)房地产开发业务

1.行业概览

2016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地方政府按照中央房地产调控部署“因城施策”,去库存稳房价,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上半年开始,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地价、房价不断上涨,另一方面,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形式依然严峻。针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家将“化解库存”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举措,注重解决区域性、结构性问题,同时实行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在热点城市引导房地产企业理性拿地,防止土地市场过热,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截止2016年年底,已先后有24个城市出台了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一线和二线核心城市重启限购限贷,进一步提高购地门槛。对于库存压力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宽松的购房政策还在延续,促进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增速比2015加快5.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6.4%。全国地产销售大幅增长,销售额与销售面积均创历史新高,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349万平方米,增长22.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2.4%,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1.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6.8%。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7,627亿元,增长34.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6.1%,办公楼销售额增长45.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9.5%。

2.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包括土地一级开发和房地产开发。土地一级开发经营模式是地方政府通过竞争方式授权公司按照规划要求,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用、拆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使区域内的土地具备规定的供应条件,并通过土地供应收入收回投资及收益。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获得房地产开发授权,将新建成的商品房进行出售或出租。

公司是国资委认定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截至2016年底,公司在全国23个省、50个城市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总建筑面积5,300.7万平方米,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公司已在住宅、办公、商业、城市综合体、产业园区、轨道交通上盖物业综合开发、会展中心、文化旅游地产等多个领域取得较大优势地位。2016年房地产业务贯彻落实“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提质增效”的经营战略,积极推动养老养生地产、文化旅游地产、产业地产、特色小镇等新型房地产业务模式的开展。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本及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 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5.1 公司债券基本情况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5.2 公司债券付息兑付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目前现存的公司债券产品均为单利按年计息,不计复利。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一起支付。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债券发行时付息日的约定,向10中铁G2、10中铁G3、10中铁G4产品投资者支付债券利息。

5.3 公司债券评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2016年5月26日为公司2010年公司债券以及2016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出具了AAA级跟踪评级报告,详见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刊登的相关公告。

5.4 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适用 □不适用

三、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政府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贯彻落实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 年,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持续蓬勃发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政策持续深化;国家围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和统筹推进了一批重大项目计划,铁路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位;随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机制改革顶层方案的出台,PPP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工程建设模式。同时为了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发挥交通重大工程建设对于促投资、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作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对未来拟重点推进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基础交通网络,强化基础设施功能,推动形成国内国际的通道连通。

2016年,公司管理层紧紧抓住国内外基建市场发展的良好机遇,围绕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这一主线,抓好“做实基础、做精项目、做新机制、做严管理、做强实力、做优企业”这六大重点,团结奋进、求真务实,通过外抓市场经营、内抓科学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全年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均再创新高。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业务。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433.57亿元,同比增长3.08%;利润总额176.72亿元,同比增长8.3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5.09亿元,同比增长2.05%。受益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投资加大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公司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2,350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公司海外业务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025亿元,同比增长49.6%;PPP等基础设施投资新签订单2,911.6亿元,同比增长593%。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未完成合同额为20,377.8亿元,同比增长13.1%。

1.基建建设

2016年,公司基建建设业务营业收入5514.86亿元,同比增长3.08%;新签合同额9,827.2亿元,同比增长27.8%。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基建建设业务的未完成合同额16,588.8亿元,同比增长14.2%。

(1)铁路建设

2016年,公司铁路建设新签合同额3,340.1亿元,同比增长16.9%;国内铁路一级市场占有率为47.4%,继续保持在第一位。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铁路建设业务的未完成合同额6,011.0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年公司共完成铁路正线铺轨(新线、复线)7,161公里,完成电气化铁路接触网8,250公里。公司参建的蒙华铁路、(北)京张(家口)铁路、(武)汉十(堰)高铁、中(国)老(挝)铁路等一批重点在建项目保持良好生产态势;参建的郑(州)徐(州)高铁、沪(上海)昆(明)高铁等一批重点铁路项目建成通车,为原“四纵四横”高铁网的基本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参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帕铁路隧道、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等重点海外铁路项目建成通车,大大提高了当地交通运输能力,改善了民众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和发展。

(2)公路建设

2016年,公司公路建设新签合同额1,261.9亿元,同比增长40.4%。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公路建设业务的未完成合同额1,972.5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年公司共完成公路建设2,244公里,其中包括1,121公里的高速公路。公司参建的京新高速公路、陕西黄延高速公路等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西藏最大跨度斜拉桥——迫龙沟特大桥通车。

(3)市政工程和其他建设

2016年,公司市政工程和其他建设新签合同额5,225.2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城市轨道工程新签合同额2,523.3亿元,同比增长79.0%,市场占有率约为50%。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市政工程和其他建设业务的未完成合同额8,605.3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城市轨道工程未完成合同额3,282.7亿元,同比增长34.4%。公司2016年共参与建设城市轻轨、地铁线路土建工程198公里,铺轨工程220公里。参建的北京地铁、深圳地铁、广州地铁、成都地铁、昆明地铁等一批重点难点项目进展顺利。

2.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

2016年,公司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6.15亿元,同比增长14.78%;新签合同额155.6亿元,同比增长1.2%。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的未完成合同额267.3亿元,同比增长11.3%。2016年,公司设计并首次采用全套中国标准的亚吉铁路成功建成通车;勘察设计总承包的国内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投资规模最大、设计时速最高(120km/h)的城市轨道交通线——深圳地铁11号线开通运行;承担勘察设计的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成都中唐空铁试验线成功投入运营;参与勘察设计的国内首个跨座式单轨交通-芜湖轨道1号线、2号线一期项目顺利开工。

3.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务

2016年,公司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3.15亿元,同比减少5.69%;新签合同额260.7亿元,同比增长6.9%;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务的未完成合同额273.9亿元,同比增长10.8%。大型桥梁钢结构、高速道岔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均在65%以上;公司作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盾构研发制造商,盾构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规模均有较大的提高,具备了年产165台盾构的能力,2016年销售盾构112台,生产制造盾构87台。与此同时,公司在继续巩固国内盾构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公司的盾构产品已经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以色列等国家。

4.房地产业务

2016年,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公司房地产业务采取“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提质增效”的经营战略,实现房地产业务健康持续发展。全年竣工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同比上升0.7%;销售额291.9亿元,同比上升8.4%;销售面积303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0.8%;实现营业收入325.83亿元,同比上升12.85%。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共计143个;公司在建项目占地面积2,89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300.7万平方米;可供开发的土地储备面积约1,719.2万平方米,可供开发的建筑面积约2,597.5万平方米。

5.其他业务

2016年,公司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3.58亿元,同比减少4.56%。根据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关于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的要求,公司于2016年末完成了芒来、小白杨煤矿等涉煤资产的转让,正式全面退出煤炭业务,矿产资源开发业务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随着铜、钴产品价格的回暖,鹿鸣矿业、刚果(金)华刚铜钴矿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进入良好的运营状态,矿产资源业务进入稳步发展轨道。高速公路BOT业务整体运营良好,收入稳步提升。物资贸易业务围绕公司内部集中采购开展业务,稳健开展对外经营,毛利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务结合市场需求发展迅速的同时,进一步整合内部金融资源,扎实推动产融结合,创新投融资模式,搭建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收入和利润贡献逐年上升,助推主业发展。

(二) 主营业务分析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1.收入和成本分析

(下转14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