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5月27日

查看其他日期

■披沙录

2017-05-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披沙录

《“一带一路”》

中国崛起的天下担当

王义桅 著

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

“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时代的战略创新,是中国模式和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表达,正为全球特别是沿线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2015年,王义桅曾出版《“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此后继续深入研究,本书为其研究文章合集,可视为《机遇与挑战》的拓展与深化,核心是阐述“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回馈和贡献,体现了中国担当。从文明角度看,过去的全球化是西方着眼于解决“西方的问题”,而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中国不仅要探讨中华民族如何实现伟大复兴,而且要探讨中华民族如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智慧,以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理念丰富人类可持续发展观。“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承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未来的新型国家关系,亦将由此奠基。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郭建龙 著

鹭江出版社

2017年4月出版

一部中国历代财政制度史,就是一部“大政府”与“小社会”博弈的历史,一部官僚集团治理手段日益专业化的历史,同时也是开启历代王朝兴衰之门的密钥。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这是作者以现代经济理论分析中国古代经济、财政现象的尝试。作者自陈,他不仅仅是回顾古代,而是通过研究古代问题来研究现代。当了解了古代的财政逻辑之后,再看现代问题时,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角,并能判断现代经济和社会的走向。为此,作者详尽考察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动,支撑现代经济和财政体制的三大支柱在历史上的来龙去脉、经验教训。

《虚构的犹太民族》

(以色列)施罗默·桑德 著

王岽兴 张 蓉 译

三辉图书策划

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3月出版

《圣经》为何会成为记录一个民族起源的可靠史籍?以色列人是犹太民族直系和唯一的后裔吗?以色列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教授施罗默·桑德认为,大多数犹太人的故土遍布中东和东欧,这些分散的群体之所以能形成犹太民族,进而成为犹太国家,只可能诉诸被改编过的历史。以色列人强烈排他的民族认同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始自19世纪下半叶,由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人类记忆的代言者发明而成。桑德在这本批判性的民族史中,拆解了犹太人的整套民族记忆架构,极具胆量地批判了广为传布的主导性叙事和史学话语,运用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澄清了古老的神话。桑德并非贸然推翻现有理论,而是为“犹太人”集体进入民族国家这个已不可逆的历史进程寻找更具现代性的方式。无论了解以色列的过去、中东的现状,还是解决争端、构想未来,这位大屠杀的幸存者、波兰裔犹太学者挑战主流史学的著述,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品尝的科学》

从地球生命的第一口,

到饮食科学研究最前沿

(美)约翰·麦奎德 著

林东翰 张琼懿 甘锡安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5月出版

普利策奖获奖记者约翰·麦奎德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在全世界最大博物馆体系史密森学会的刊物《史密森杂志》以及《华盛顿邮报》《连线》等杂志上发表文章。他的作品还拿过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生物科学协会和国际专业烹饪协会大奖。在本书中,他从地球早期生命咬下的第一口食物,谈到今日美食科学发展与味道革命。他深入厨房、超市、农场、餐厅、大型食品公司及科学实验室,披露最新的饮食科学研究,例如人的心智怎样把感官感受到的味道与从人体代谢系统传来的信号组合起来;为什么有些让某人厌恶的东西,另一个人却觉得很美味;隐藏的味道知觉如何避开障碍到达我们的器官和系统;今日大众对极端美食的迷恋,能说明大脑的什么事情?他的结论是,“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文化”,而“品尝”是门不仅涉及感官,还受脑科学、心理学、演化、人体或食材基因,甚至各地文化差异等影响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