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7月15日

查看其他日期

遍地开花的城市小黄车能走多远

2017-07-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场共享经济盛宴》
  以共享单车为例
  林宸 华挺 蒋中铭 程世东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

——读《一场共享经济盛宴:以共享单车为例》

⊙朱玉强

在我国,共享单车发展神速,在不足两年时间里就从零一跃而超过数百万辆;在很多人还没弄明白共享单车是怎么回事时,共享单车就已在诸多城市铺开了,形成遍地开花之势。对此,《一场共享经济盛宴:以共享单车为例》(以下简称《共享单车》)对这股创新型经济的浪潮做了初步的总结。

2016年下半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强势介入,我国共享单车市场呈狂飙突进之势,ofo、摩拜、小鸣单车、优拜、骑呗等3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竞相在各大城市布局,抢占市场。由于各家企业大都有自己鲜明的品牌颜色,因此人们调侃,竞争中的企业们只恨颜色不够用了!而在这30多家企业中,目前领跑市场前两名的是ofo和摩拜。创造了“无桩单车共享”模式的ofo无桩共享单车出行平台由四名北京大学学生于2014年创立。2015年9月,ofo以北京大学为起点,开启共享单车服务。截至2016年10月,ofo已覆盖了全国22座城市的200多所高校,累计为高校师生提供超过4000万次共享单车服务。2016年11月,ofo开启城市服务,截至今年1月,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35座城市,累计投放单车超过80万辆。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于2015年1月。2016年4月,摩拜单车在上海试营业。此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摩拜单车进驻了北京等33座城市,其中仅在京、沪、穗、深、蓉5座城市投放的单车均已超过10万辆。据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今年2月摩拜单车的活跃用户量突破了700万人。另据Talking Data 移动数据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2月,在主要共享单车的覆盖率排名中,摩拜单车位居第一,覆盖率为0.72%, ofo其次,覆盖率为0.35%,其余共享单车的覆盖率均较低。而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预计,今年我国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态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根据交通运输部通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000万辆,注册用户超1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

共享单车如此火爆,并不是偶然的。《共享单车》的作者认为,共享单车是对城市现有公共交通系统的补充,以企业的自发行为做了政府该做的事,具有一定的公益特征。现在很多城市由政府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普遍存在运营费用大、网点布局欠合理、车辆少、办卡难、还车难等短板,时常遭到市民吐槽。而共享单车一举化解了这些难题,为政府省下了巨额开支,为市民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麻烦。官方也已认可了共享单车的社会价值。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今年3月23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说,共享单车是城市交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交通运输部在5月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肯定共享单车对解决公众短途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并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

最主要的是,共享单车以其方便、快捷赢得了社会公众尤其80后、90后们的青睐。这是因为共享单车解决了之前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车的痛点:一是首创无桩取还车模式,极大提高了用户使用的灵活性、便利性。共享单车停放在所有合法的自行车停车区,几乎可以实现出租车式的“门到门”服务。二是操作流程互联网化,大幅简化手续,体验感突出。用户不再需要到指定地点办理实体卡,可直接通过手机APP完成在线注册、查询车辆位置、预约车辆、解锁车辆、支付租金、存退押金等一系列操作,最大限度简化了使用共享单车的各项手续。

有报道说,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希望腾讯和摩拜能一同提供城市生活“互联网+”服务。携程董事会主席梁建章也表示,“携程和摩拜可以合力为城市旅行者打造无缝衔接的城市短途出行体验。”显然,这些互联网公司看好共享单车的高效运营模式、健康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换个角度看,火爆的共享单车也引出不少新问题,常常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重现本世纪初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的那种情形。

在《共享单车》作者看来,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盈利。共享经济兴起时间尚短,正处于资本投入、市场拓荒阶段,特别是商业模式还在探索,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因此,讨论共享经济,不能用传统标准,就像互联网在刚起步阶段时那样,总要给其一个验证其真正价值的时间和机会,给予企业充分的自由权,尊重企业和资本的决定,耐心等待共享经济拿出漂亮的成绩单。共享单车要想达到赢家通吃的局面,离不开平台商业模式,即把供需结合放在同一平台,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使消费者的价值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因此,组织转型平台模式需充分运用互联网精神,发展共赢生态圈,从竞争到协同,把对手变成合作伙伴。让人欣慰的是,至少现在我们已能隐约看到共享单车漂亮成绩单的影子了:据《共享单车》作者以摩拜单车为例测算,如果能保证每车每天被骑两次以上,摩拜单车就能保证盈利!

在共享单车营运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共享单车》作者认为最突出的是频遭盗窃、破坏、乱停放等,用户经常陷入有车不能骑的尴尬境地。据报,共享单车入驻的每座城市都发生过盗窃、破坏单车的案例。可见,人为损毁共享单车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对此,《共享单车》作者认为这暴露了社会中丑陋的一面,缺乏规则意识、公德意识,而共享单车由此也成了公民素质的“照妖镜”。然而,从统计数据看,毁坏、偷窃共享单车的行为毕竟还是少数,随着共享单车投放规模基数的迅速放大,这个比例还会下降。而且,共享单车平台在运营之前就做过单车破损率的预案,只要破损率不超过一定限度,平台就能支撑得起,不至于伤及根本。

《共享单车》作者认为,公民素质确实是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但强大的社会舆论已显示了力量,其监督和约束作用不可小觑,而人性的善大过恶,乃是社会得以延续的基石,也是驱动共享单车继续发展的动力。对此,笔者并不完全认同。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是个没有定论的哲学难题,不宜作为论证的根据。而从实践和国人的普遍感知来看,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共享单车势必会演绎新的“公地悲剧”,为“破窗理论”增添新的论据材料。这就如同整治行人过马路不遵守红绿灯的乱象一样,仅靠行人的自觉是不行的,必须辅之以法律规则和严格的惩处。因此,笔者认为对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要立规矩、重严惩,而且要常抓不懈。此外,《共享单车》作者经过分析认为,也要把共享单车设计、生产得更牢固些,降低自损率、提高人为损坏难度。对此,笔者也是认同、支持的。

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占据了大中城市的人行道,尤其在闹市区,这也造成了不少矛盾。笔者认为,面对共享单车浪潮,市政规划要及时跟上,停车区域划定要合理、到位,在狭窄的停车区域内,共享单车可以停得密一些、挤一些,但不可乱停,更不可停到规定区域外,关键要有规则意识。《共享单车》作者说得好:用户要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社会公德心,培养规则意识,主动保护好单车,将其完整地传给下一位用户。事实上,遵守游戏规则乃是最大的利己,只要大家都能约束自身的行为,就会形成正反馈的良性循环效应。

共享单车另一个被大众吐槽的是其投放量。为抢占市场,各共享单车运营机构铆足了劲跑马圈地,完全不顾市场是否已饱和。如何管控共享单车投放量?《共享单车》的作者是坚定的市场经济调控主义者,他们认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规模之争不可避免,这是市场竞争的必要阶段。共享单车企业最终需要靠合理的盈利模式谋得生存,那些没有市场支撑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从而达到供需平衡状态。政府无需对这种能通过市场调节解决的供需失衡过分担忧,市场出现的问题,最终将由市场解决。对共享单车的投放实行数量管制的提议很难落实。一方面,这是因为对市场需求政府的判断并不比企业更准确;另一方面,由于很难做到数量管制下的公平分配,弄不好还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笔者完全赞同由市场来调控的主张,但同时也还想补充一句:任何时候政府服务企业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规则、规划、提供信息、反垄断等手段来服务企业,并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概而言之,共享单车要想行稳致远,离不开政府、企业、用户及市场的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