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8月24日

查看其他日期

国投安信股份有限公司

2017-08-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公司代码:600061           公司简称:国投安信

2017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二 公司基本情况

2.1 公司简介

2.2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3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2.4 截止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2.5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6 未到期及逾期未兑付公司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反映发行人安信证券偿债能力的指标:

√适用 □不适用

关于逾期债项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三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3.1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市场回顾和展望

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速平稳,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381,490 亿元,同比增长6.9%,经济增速连续八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加大结构性调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投资增速缓中趋降;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贷款和拆借利率上升,资金成本增加。去杠杆不断加强,央行资产表缩表,银监会收缩银行委外、同业等业务,打压“影子银行”;保监会规范保险公司投资业务;对信托、私募、基金子公司加强审查监管和提高风险准备金。金融监管持续从严从紧,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

2017上半年,A股市值从年初的51.3万亿增长至53.59万亿,增幅4.46%;流通市值从39.75万亿增长至41.53万亿,增幅4.48%。2017以来A股IPO提速,上半年共有225家企业获得IPO批文,成功发行上市的IPO企业有247家。2017年是全面从严监管年,各类监管文件频出。2017年2月证监会出台了再融资新规,严格定增条件,要求定增拟发行股份数量不能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两次融资时间间隔不少于18个月,定增价差明显收窄。2017年实施新修订的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后,加强了对重大重组的监管,明确了借壳上市的界定标准,不允许借壳重组上市进行配套融资,并延长相关股东股份锁定期。2017年5月证监会出台了减持新规,扩大了减持新规的适用范围,并从减持数量、减持方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行为作出了严格要求。

2017年7月14-15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下半年金融发展定下了总基调,会议强调:金融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大重要原则。会议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四个渠道,即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保险业和普惠金融。其中,直接融资排在第一位置,突出了其重要性,并对未来直接融资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定位,这也是未来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向,即“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2017 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延续复苏,国际贸易缓慢回升,全球货币环境继续趋紧。国内经济仍然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经济增速换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金融去杠杆不断深化,短期内货币政策难再宽松;监管政策延续,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

(二)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分析和展望

2017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的动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总资产1311.13亿元,所有者权益302.63亿元,资产负债率76.92%。2017年1-6月实现营业总收入48.67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7亿元。安信证券(合并)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60亿元,同比下降15.99%。国投泰康信托(单体)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18亿元,同比下降41.40%。国投瑞银基金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97亿元,同比下降3%。

1、不断优化金控平台的管理机制和内控制度建设

随着金控平台业务拓展,公司管理机制要不断深化、细化。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董监高的调整和内部管理机构的重设,组建了精简、高效、专业的人才团队。下一步,公司将以“优化管理机制”、“完善内控制度”等为重点,一是针对不同金融行业,梳理对各子公司的战略管控、风险管控、资本运营、业绩考核评价、薪酬管理、合理授权等方面的管控,做好股权管理,提升协同服务。二是开展全面的制度梳理、完善,以财务、人力、法务、风控、审计、投资决策等各个业务条线为单位,优化相关内控制度,形成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的制度体系,使公司整体管控更为有效、运行更加高效。

2、促进各金融子公司发展,提升平台整体价值

未来资本市场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价值,国投安信将通过促进旗下各金融子公司的发展,提升上市金控平台的整体价值,打造行业前景好、公司治理能力强、各子公司内生增长能力足的上市公司。同时,目前金控平台协同效应初显,未来公司将深入挖掘协同效应,力争将协同作用最大程度体现到促进公司整体业绩提升上。

(三)各子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分析和展望

1、安信证券主要经营情况分析和展望

(1)证券市场回顾和展望

2017上半年,宏观经济仍处于筑底恢复阶段,监管政策以防范风险、稳定市场为主线,“强监管”短期对市场走势造成了影响,国内A股市场行情分化明显,波幅收窄,成交量下降;但中长期看,将为证券行业发展进入上升通道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17年6月末,上证综指收于3192.43点,较2016年末上涨2.86%。2017年1-6月份累计股基交易56.65万亿元(日均成交4,761亿元),同比下降18.18%;市场股权融资0.88万亿元,同比增长7.59%;债券发行18.05万亿元,同比下降1.84%。2017年6月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合计11,316家,当年新增1,306家;完成1,479次定增,金额619.44亿元。2017年6月末两融余额8,798.6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32%。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提供的行业经营数据统计显示(未审计数据),2017年上半年证券行业129家券商实现营业收入1,437亿元,较2016年上半年下降8.53%;实现净利润553亿元,较2016年上半年下降11.52%。下半年,预计监管政策方面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将持续深入,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基础性制度改革效能等方面或有新的进展,A股市场整体上维持平稳运行。

(2)安信证券主要经营情况分析和展望

截至报告期末,安信证券(合并)总资产1160.19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31.05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41.75亿元,同比下降13.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60亿元,同比下降15.99%。 主要受证券市场股基成交量同比下降和佣金率同比下滑双因素影响,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降31.09%。上半年,行业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严监管的政策基调将长期延续,安信证券顺应行业发展形势,严控业务风险,为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经纪业务方面:在股票二级市场量价齐跌的不利环境下,安信证券苦练内功,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针对不同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继续完善各类服务平台,增强客户和员工体验感,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手机证券APP和各种移动服务终端,丰富产品体系;按照“总分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继续加强与大型银行、互联网企业之间渠道合作,充分推进“安系列”产品和工具在营销和渠道合作的使用;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提升经纪业务线上、线下的获客能力。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安信证券不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凭借较强的投资能力,实现了受托管理规模以及收入排名的提升,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报告期末,安信证券(母公司)受托管理资金3,868.12亿元,同比增长66.29%,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排名从上年同期的22位上升至本年的第19位。

自营业务方面:上半年,债市股市行情相对平稳,安信证券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择机调整投资策略,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固定收益投资领域,根据对市场的研究和预判,择机调整仓位和策略,严控交易对手风险,同时持续推进新业务的研究和实践,创造新业务增长点。在权益投资领域,积极开展行业和个股基本面的研究,不断提升选股能力和投资收益水平。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受再融资新规影响,行业再融资规模大幅萎缩,加之新三板挂牌家数同比萎缩,导致上半年行业整体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呈明显下滑态势;凭借IPO业务承销收入的强势增长,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统计,报告期内,安信证券(母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排名第8位,较上年同期上升2位。

融资融券业务方面:截至6月30日,安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和排名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报告期末,安信证券(母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排名为第12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位,业务优势进一步巩固。除此之外,安信证券在相对处于劣势的股票质押业务领域,亦已有所突破,截至6月30日,股票质押业务余额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安信证券(母公司)股权质押业务余额58.99亿元,同比增长236.46%。

2、国投泰康信托主要经营情况分析和展望

(1)信托市场回顾和展望

2017年以来,信托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一是行业资产规模稳健增长,根据信托行业协会数据,2017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资产规模21.97万亿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3230.43亿元。二是行业资本实力显著提升, 2017年上半年共有7家信托公司增资,平均增资金额为24.99亿元。三是转型取得一定效果,上半年在金融市场监管趋紧背景下,信托公司积极主动应对,大力推进业务转型,部分领先公司转型成效显著。四是监管政策密集出台,银监会密集发布多项政策,主要针对同业、投资、理财等业务,重点关注杠杆、嵌套、监管套利等领域,并开展了一系列现场检查,对信托公司部分业务开展产生一定影响。

从当前宏观环境和金融市场发展形势来看,2017年下半年对信托公司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强监管、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金融业整体将脱虚向实,对于部分过度依赖传统业务的信托公司而言未来业务空间可能会收缩,短期收益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下半年市场机遇仍旧存在,金融回归实体的过程中在各个行业都有较多的投融资机会,需要信托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2)国投泰康信托主要经营情况分析和展望

在市场环境不容乐观、监管政策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国投泰康信托加强主动管理类业务的开拓,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进转型。报告期内,国投泰康信托(合并)实现经营收入7.8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幅19%;利润总额4.5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幅25%。经营成果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本期间市场环境不利,监管趋严,业务开展难度增加,证券类收益亦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信托及基金业务的自身周期性特点,报告期间内新增管理规模尚未在本期间形成收入。

2017年下半年,国投泰康信托面临更为严峻的外部环境,通道业务将受到更加严格的约束,高速增长很难持续;房地产市场面临转折,优质项目竞争激烈;地方平台债务压力加大,政信业务持续低迷;货币政策基调未改,市场利率难以提升。

针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国投泰康信托下半年将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努力实现任务目标。一是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水平,拓展外部资金渠道,重视个人客户开发与维护,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为信托业务发展提供更可靠的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做大证券信托业务规模,大力开展阳光私募和证券配资业务,实现证券信托规模和报酬的稳定增长。三是努力实现传统信托业务转型升级,在房地产业务方面,探索资产证券化、并购基金、股权投资等多种业务模式;在政信业务方面,积极探索PPP等新业务方向;在消费金融业务方面,努力实现向主动管理型消费金融业务转型。四是探索培育新业务领域,加大股权投资业务支持力度,提高家族信托业务规模,积极培育新的信托业务增长点。

3、国投瑞银基金主要经营情况分析和展望

(1)公募基金市场回顾和展望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国内金融领域防风险去杠杆,监管力度不断升级,虽然长期有利于金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资管行业回归资管业务本源,但短期调整不可避免带来压力和阵痛。同时在大资管的背景下,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旺盛,但各类金融机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一是货币政策趋紧给资金面和业绩带来双重压力。2017年,央行的流动性净投放明显减速,且政策性利率也出现了上调。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随着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落实和加强,5、6月广义货币余额(M2)增速连续两个月创新低,分别9.6%和9.4%。一方面,货币流动性的收缩,将对资金面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上半年的债市的下跌,公司债券型基金业绩也出现了不断程度的下跌。

二是证监会监管新规对经营合规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监管新规新政密集出台,新八条底线、子公司管理和风控指标管理规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分级基金管理指引、压力测试管理指引、保本基金、新基金单一客户不能超过50%等,对经营合规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上述新规导致新基金发行数量减少。

三是银监会监管新规导致委外资金大规模撤离。银行委外资金已成为公募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随着银行理财资金被纳入MPA考核指标,预计未来银行委外资金的规模将会有所缩减。3月底至今,银监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如“三违反”、“四不当”、“三套利”等7项文件,严格规范同业和委外业务。在新监管要求下,公募基金定制化产品无法继续推行。

下半年,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各项改革将持续推进,市场风险偏好会有所好转。 金融加强监管预计还将持续。

(2)国投瑞银基金主要经营情况分析和展望

从资产管理规模看,截至2017年6月底,国投瑞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789亿元,同比下降21.4%。一是公募基金净赎回压力加大,规模减少。截至2017年6月底公募基金期末管理规模798亿元,较年初减少14.6%。二是专户产品规模和净值双降。专户管理规模956亿元,较年初下降35%。专户产品规模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监管新政影响,根据资本金情况,本年度开始压缩规模,停止原有低费率通道业务,同时对现存费率偏低的项目尽可能的提前终止清算。另外香港资产管理规模同比下降29%,主要是因为去年的汇率和监管原因,RQFII公募基金和RQFII专户赎回导致。

从净利润情况看,2017年上半年,国投瑞银基金实现净利润11,15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其中,专户管理费收入(不含业绩报酬)4,0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受上半年市场不景气以及赎回等因素影响,剔除“营改增”影响,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0%。

在强监管政策背景下,国投瑞银基金提出“以客户需求为导,以产品为中心,以投研和销售为双轮驱动”的总策略。在此策略指导下,下半年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投研的互动和配合,努力提高业绩。加强和改进投研的相互配合,重点在深度、模型、前瞻和原创等方面着手,研究跟的住,投资与研究继续良性互动。

二是加大机构客户维护和开拓力度,提升机构占比。提升渠道销售能力,深挖增长潜力。

三是加强与互联网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与天天基金网、蚂蚁聚宝合作;立足银行余额理财业务,深化与银行合作,提升产品规模。

四是加强直销平台建设,加大直销营销力度。推进蚂蚁财富号上线,优化运营单品推荐、社区互动。建立直销统一平台。全面改版,建立APP、微信、官网直销统一的网上交易系统和平台,提升交易功能,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直销客户服务水平。

五是严守合规底线,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预案。提升合规风控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3.2 与上一会计期间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

3.3 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