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月23日

查看其他日期

人脑最先识别的
总是实物而非抽象概念

2018-01-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郝旭光
  □郝旭光

——股票投资心理学漫谈之二十六

卡尼曼和米勒的标准理论认为,人们对事件发生的怀疑程度取决于对事件正常性的判断。相对于大数字呈现的小概率事件,小数字呈现稍大一点概率事件更容易被怀疑其出现的可能性。如何在决策中避免被比率偏见误导,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很多投资者偏爱低价股?很重要的原因是觉得相对于高价股,低价股涨起来的空间大,跌的空间少。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比率偏见 (Ratio Bias)。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米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做过一个实验。一袋装有燕麦、巧克力两种口味的饼干。情境A:袋中有9 块燕麦饼干,1 块巧克力饼干;情境B :袋中有90 块燕麦饼干,10 块巧克力饼干。孩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闭着眼睛随机从袋中取一次,取出一块饼干。 哪种情况下取出巧克力饼干的可能性更大?尽管在两个包里取出巧克力饼干的概率相同,但实验结果却是,大多数被试认为,相比情境A,情境B从大包里取出巧克力的可能性更大。这个实验首次证明了比率偏见的存在。

卡尼曼和米勒给出的比率偏见的定义是:当小概率事件以不同比率形式呈现时,相对于较大数字(例如10|100),人们倾向于认为以较小数字(例如1|10)呈现的事件更不可能发生。绝对数量的多少,导致人们产生错觉。此时人们以直观感知而不是抽象比率作为判断依据。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Kirkpatrick 和Epstein 用随机游戏范式,把米勒等人的程序作了适当修改后在大学生中做了一个证明比率偏见存在的经典实验。

实验时,把盛饼干的盒子改为透明容器A和B,用红球代表巧克力,用白球代表其他饼干,A的红白比率1:9,B的红白比率10:90。被试者被告知,在这两个容器里抽中红球会获得一定的金钱奖励。问被试者偏好哪个容器?实验结果:三分之二以上的被试者选择数量多的B容器。因为被试者大多认为从容器B中拿到红球的概率要大一些。但实际上从A、B两个容器内拿到红球的概率相等。实验证明,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存在比率偏见。

比率偏见是否是非理性的行为?Denes-Raj 与Epstein在改进的随机游戏范式中,采用不等概率条件研究比率偏见,证明了其非理性的特点。实验如下,被试者从碗中拿到一个红球则获得1美元的奖励。A容器中有100个球,其中有5到9个数量不等的红球;B容器中有10个球,其中有1个红球。

为了让被试者明确知道这种比例上的差异,实验者特意把标明比例的标签贴在容器外面。结果,82%的被试者愿意选择采用大数字呈现小概率事件。实验者继续进行实验,通过增加赢钱数量来调动被试者正确选择的动机。结果,被试者仍愿意从数量多概率低的容器中选择,从而验证了比率偏见的非理性性质。从理性的角度,应该选择从B容器中抽出红球,因为B容器中抽出红球的概率是十分之一,高于A容器中抽出红球的概率百分之七。

比率偏见是由直觉经验的压倒优势引起的。当数字比例和代表数字比例的实物同时呈现,并且有认知上的冲突时,多数人常常根据自身对实物的直接感觉来做出判断。当抽象的概率与代表概率的实物同时呈现时,人们判断时在信息中占有更重要地位或者大脑最先识别的信息,是具体的实物而不是抽象的概率。

卡尼曼和米勒在1986年提出的标准理论(norm theory)认为,人们对事件发生的怀疑程度取决于对事件正常性(normality)的判断。相对于大数字呈现的小概率事件,小数字呈现稍大一点概率事件更容易被怀疑其出现的可能性。

认知经验自我理论认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两种相对独立的认知加工系统:经验系统和理性系统。经验系统信息加工时多依赖于经验,加工速度快,可自动化推进,很少占用认知资源,是结果取向的。理性系统对信息加工时遵从一定的逻辑规则,受意识控制,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是过程取向的。由过去体验的事件概括出来的东西,容易理解;具体实物的数量比抽象的比例更容易理解。因此,根据经验,1:n的小概率事件成功的可能性比较低。

数字效应认为,可从单个数字和数字间的比率关系来解释比率偏见的发生, 个体理解单个数字时占用更少的认知资源。 因此,经验系统倾向于对单个数字进行编码。

小数字效应认为,在相同认知资源的参与下,经验系统对小数字的加工程度更深,因此更容易理解,理解更准确。

积极呈现原则认为,在决策过程中,个体对关注点的选择,更容易倾向大数字小比例的东西。

经验—学习原则认为,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个体将过去重要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内化为一系列的认知图式,这些认知图式对决策过程产生了无意识的影响,并使结果朝着符合认知经验的方向发展。

基于人们在消费和投资决策过程中,极容易在无意中受到比率偏见的影响。如何在决策中避免被比率偏见误导,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系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