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4月19日

查看其他日期

山东东宏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8-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公司代码:603856 公司简称:东宏股份

2017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拟以公司 2017 年末的总股本197,242,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85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下一年度;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

二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业务主要是从事各类塑料管道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管道系统配套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塑料管道行业产品系列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的实力企业之一。公司建有三大智能化管材、管件、新材料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为PE钢丝管材管件,PE管材管件和涂塑管材管件等,主要应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燃气、工矿、化工、电力热力、居民住宅等领域,是南水北调、跨海工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工程、民生饮用水工程、机场管网建设、输卤工程等重点工程建材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多年来,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已成为塑料管道行业领军者,是中国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中国燃气协会、山东省煤矿矿用产品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跻身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塑料管道供应商之一。“东宏牌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东宏牌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东宏牌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东宏牌涂塑复合钢管”四项产品被评定为“山东省名牌产品”。报告期内,公司依托“煤矿井下用管道”产品的市场优势以及领先的市场占有率,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在各类塑料管道中,公司更专注于PE类塑料管道,尤其是公司的PE钢丝管材管件在同行业内处于技术优势地位,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在大口径领域,公司已具备dn1,000mmPE钢丝管材管件的生产技术能力,并已将该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南水北调滕州段工程中。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制定了《采购管理制度》,公司的采购模式根据生产需求的主、辅材料、大型设备等,主要分为询价、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计划部根据订单情况、生产计划,结合原材料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计划中列明采购物品或劳务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技术要求、估计价值、用途、品牌、设备配件、设备生产厂家、设备类型、使用部位等,供应部负责采购计划的执行。

其中生产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采取比价采购制度。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报价,确定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经公司领导逐层审批后,下达采购单并与其签订采购合同。

大宗原材料、大型设备一般采取招标采购方式,招标委员会总负责人为招标过程中的第一负责人,负责组织招标小组、审核供应部制定招标技术标准、招标公告和文件。供应部将公开发布招标信息并邀请供应商参加竞标,招标完成并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供应部负责发布中标通知书并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物资到达后,质量管理部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物资根据《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由采购人员负责联系供应商,商议退换货事宜。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即对大部分产品根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对小部分标准规格产品进行一定的储备。当公司营销中心接到订单后,首先通过内部系统查询库存情况,若该产品存货储备充足则直接安排发货。特殊规格产品向制造中心报送生产订单,由生产部门根据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安排生产。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方式主要是直接采用参与客户或工程的招投标,中标后进行商务谈判并签订合同,货款结算方式大多按照合同约定分期付款。一般合同约定付款时间为货到验收后一段时间内(根据工程进度)分批付款,剩余10%左右为质保金,1-2年后支付。

公司对于经销商及其他个别零散客户、新客户,一般采取款到发货或货到收款的信用政策,有效杜绝赊销风险。

(三)行业情况说明

一、产品行业定义

塑料管道是指用塑料材质制成的管子的通称。塑料管道具有自重轻,卫生安全,水流阻力小,节省能源,节省金属,改善生活环境,使用寿命长,安全方便等特点,受到管道工程界的青睐。近 10 年,在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我国塑料管道在化工建材大发展的背景下经历着高速发展。

塑料管道是化学建材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 U-PVC、PE、PPR 和 PB 等 高分子材料为主料,经过塑料的挤出成型、注塑成型以及复合成型技术等方式加工、生产而成,目前已经形成以 U-PVC、PE 和 PPR 管道为主的产业格局。塑料管道的发明与应用是全球管道业的一次革命,用于替代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传统的管道,很好地解决了饮用水二次污染、化学防腐蚀问题,并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免受污染。塑料管道与传统的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管道相比,具有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建筑业、市政、工业和农业领域。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高分子合成技术的发展,塑料管道产品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推动了全球塑料管道的高速发展。

二、塑料管道与传统管道的对比 塑料管道的优缺点

1、优点:

塑料管道与传统的金属管道相比,具有自重轻,耐腐蚀,耐压强度高,卫生安全,水流阻力小,节省能源,节省金属,改善生活环境,使用寿命长,安全方便等特点,受到管道工程界的青睐。

2、缺点:

(1)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管道时,分类十分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合算。

(2)塑料材质的管道容易燃烧,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塑料管道燃烧时产 生有毒气体。

(3)塑料管道供 应局限性,因为塑料管道原料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而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4)制成管道的很多塑料原料非降解性塑料,所以会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圾垃式原料。

传统管道的优缺点:

传统管道以钢管、铸铁管、水泥管及粘土管为主,传统管道材料普遍存在耗能高、易产生环境污染等特点;

同时管道也存在以下缺点:

(1)使用寿命短,一 般为 5-10 年;

(2)耐化学抗腐蚀性能差;

(3)水利学性能不好;

(4)施工成本高,周期长;

(5)管道整体性差,易泄漏等等。

三、产品行业消费特征

塑料管材与传统的铸铁管、镀锌钢管、水泥管等管道相比,具有节能节材、 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 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城乡给排水、城市燃气、电力和光缆护套、工业流体输送、农业灌溉等建筑业、市政、工业和农业领域。

四、塑料管道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塑料管道属于化学建材行业,对应政府主管部门为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

(1)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为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塑料管道属于化学建材产业。为推动我国化学建材的广泛应用,1994年建设部联合原化学工业部、原中国轻工总会、原国家建材局和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等 五个部委成立了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下设塑料管道专家组,负责指导、协调并推动包括塑料管道在内的全国化学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限制、淘汰危害人身健 康、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落后建材产品,推广应用新型化学建材产品。目前全国 2/3 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相应机构。

(2)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为行业自律组织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成立于1989年,是由中国塑料行业及相关行业单位根据协会章程自愿申请组成的,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一级社团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反映行业意愿、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协助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经济技术政策;协调行业内外关系、参与行业重大项目决策;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 组织技术交流和培训、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参与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及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等。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下设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公司为中国 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协会下属塑料管道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2、行业法规及政策

(1)行业相关规划

《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加快重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区域性高标准自由贸易体制挑战。局部地区地缘博弈更加激烈,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 威胁交织,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大。

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消费升级加快,市场空间广阔,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资金供给充裕,人力资本丰富,创新累积效应正在显现,综合优势依然显著。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成长壮大。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金融风险隐患增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商品房库存过高,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持续上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开发粗放低 效,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难度加大。 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尊重规律与国情,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继续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 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 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确保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基本原则

——坚持把支撑国家重大需求作为战略任务。

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强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

发和转化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塑造引领型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把加速赶超引领作为发展重点。

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实施非对称战略,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坚持把科技为民作为根本宗旨。

紧紧围绕人民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把科技创新与改善民生福祉相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扶贫脱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升民众获得感。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

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破除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励原创突破和成果转化,切实提高科技投入效率,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把人才驱动作为本质要求。

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坚持把全球视野作为重要导向。

主动融入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在全球 围内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把科技创新与国家外交战略相结合,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在更高水平上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力争成为若干重要领域的引领者和重要规则的贡献者,提高在全球创新治理中的话语权。

发展目标

“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 15 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整体水平由跟跑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 2.5%,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 1.1%;国际科技 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12 件,通过《专利 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 2015 年翻一番。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在促进经济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 34 万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 20%,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 2 万亿元; 成长起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品牌和标准,若干企业进入世界创新百强,形成一批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增长极,新产业、新经济成为创造国民财富和高质量就业的新动力,创新成果更多为人民共享。

——创新型人才规模质量同步提升。

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初步形成,涌现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人力资源结构和就业结构显著改善,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 60 人年。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 加完善,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健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治理 结构和发展机制更加科学,军民融合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

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创新创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 10%。

(2)行业发展政策

为推动我国化学建材发展,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和建设部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化学建材发展的政策措施。

1999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轻工业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化学建材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速化学建材产业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强化学建材的推广应用。‘十五’ 期间重点促进塑料门窗、塑料管道、新型防水材料和建筑涂料的推广应用;推广应用 U-PVC、PE、玻璃钢夹砂管、塑料金属复合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PR) 管道等,大力开发新型复合改性塑料管和配套管件,逐步限制、淘汰镀锌钢管、 传统铸铁管;制定推广措施和办法,加快化学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

《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 2010 年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化学建材主要产品的推广应用应达到下列目标:到 2005 年,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 管道中市场占有率达到 50%以上;塑料门窗在全国建筑门窗市场占有率达到25%以上;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 50%以上;外墙装 22 饰采用建筑涂料市场占有率达到 45%以上。到 2010 年,塑料管道在全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建筑排水管道 8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 70%采用 塑料管,城市排水管道 30%采用塑料管,建筑给水、热水供应和供暖管 80%采 用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 以下)70%采用塑料管,村镇供水管道 70% 采用塑料管,城市燃气(中低压管)塑料管的应用量达到 60%,建筑电线穿线 护套管 90%采用塑料管。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为了促进我国化学建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了化学建材的发展规划方向,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化学建材有关法律、法规颁布情况序号政策和法规名称实施时间

1、《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化学建材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1999.11

2、《推广应用化学建材,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的管理规定》 1999.11

3、《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09 号) 2001.11

4、《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建科[2002]222 号) 2002.09

5、《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建设部公告第 218 号)2004.03

6、《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建科[2006]315 号) 2006.12

7、《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建设部公告 第 659 号) 2007.06

8、《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 见》(建科[2008]95 号) 2008.05

9、《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建科[2008]147 号) 2008.08 10、《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30 号) 2008.10

此外,为加强塑料管道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塑料管材、管件的国家、行业标准及施工规范,对塑料管道产品生产和应用进行规范,如:GB/T13663-2000《给水用聚乙烯( PE)管材》、 GB/T18742-2002《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 GB/T19472.1-2004《埋地用聚乙烯结构壁管道系统第一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 23 材》、CJ/T175-2002《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CJ/T250-2007 《建筑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及管件》、CJJ101-2004《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49-2005《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等等。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出台的化学建材有关法规颁布情况为加强塑料管道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检疫总局的支持下,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分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塑料管材、管件的国家、行业标准及施工规范,对塑料管道产品生产和应用进行规范。

五、2018-2022 年塑料管道市场规模预测

近几年我国塑料管道市场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关应用技术的发展都对塑料管道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宽起到了积极作用,极大地带动了塑料管道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伴随着我国塑料管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2017 年全国塑料管道总产量预期超过 1,522万吨,同比增长超过 6%。预计未来几年,塑料管道行业规模将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预计到 2022 年塑料管道市场规模将达到 2725.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8.26%。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本及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 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6,479,946.45元,较上年增加34.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1,902,121.06元,较上年增加24.76%;截至2017年末,公司总资产1,726,020,102.16元,较上年增加48.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32,928,751.75元,较上年增加71.67%。

2 导致暂停上市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3 面临终止上市的情况和原因

□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适用√不适用

5 公司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适用√不适用

6 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适用□不适用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控制是指本公司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该回报金额。合并范围包括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子公司,是指被本公司控制的主体。

一旦相关事实和情况的变化导致上述控制定义涉及的相关要素发生了变化,本公司将进行重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