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5月3日

查看其他日期

公司经营与股市中的“信任”效应

2018-05-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阎志鹏

学者综合调研各国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在社会信任度高的国家,股市对公司盈利信息的反应更为积极。即使监管可能不力,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公司盈利公告,相信审计师、公司高管、券商说的话和公布的数字,由此引发股市更强烈(有效)的反应。

LR孩提时的梦想是成为意大利餐厅大厨。一场车祸诱发了他的哮喘病,使他无法忍受厨房的油烟,梦想彻底泡汤。他大二时为了补贴家用在一家金融公司收发室兼职。没几个月,妻子生病住院,急需1万美元。LR父亲早逝,母亲无力支持他,唯一收入是每周70美元兼职收入。他被迫向一位初识的公司合伙人借钱。“我当时确信他会解雇我。”LR多年后回忆道。但合伙人却告诉他“医院的账单会被处理好”。LR起初没理解这位合伙人的意思,认为公司会先垫上医药费,之后从他每周工资中抵扣。但这么一来,他就无法生活了!“医院的账单会被处理好。”合伙人重复了一遍。结果公司帮这位兼职了3个月的收发室员工支付了账单。这事发生在1968年,这家公司是当时华尔街知名投行所罗门兄弟,LR全名是刘易斯·拉涅利(Lewis Ranieri)。这位当年收发室兼职员工后来成了所罗门兄弟公司副主席,抵押支持证券之父,亿万富翁。

所罗门公司的慷慨行为深深打动了拉涅利。之后,当他谈到忠诚,谈到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盟约”,他总是记得当年公司对他的雪中送炭:“做个好人比做一个好的经理更重要。”但到了《说谎者的扑克》作者刘易斯在所罗门工作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所罗门已不再是合伙人企业,公司虽是债券交易市场霸主,可山头林立、管理混乱、激励错位。为公司赚钱无数、无比忠诚的拉涅利被解雇。

在所罗门一位交易员“这是个好交易”的诱骗下,“菜鸟”刘易斯将公司烂在手上好几个月的300万美元AT&T公司债券卖给了一家德国银行。卖出的第二天,债券价格就跌了2个点,德国银行账面亏损6万。当刘易斯质问交易员为何欺骗他时,交易员不耐烦地问道:“你是为谁工作?是所罗门兄弟,还是这个客户?”一个月后,德国银行投资亏损增至14万,该行负责交易的经理被解雇。多年后,所罗门兄弟因在交易政府债券时做手脚被美国证监会罚款1.9亿美元。不久,公司被卖给Travelers集团,然后是花旗集团。在2003年花旗内部结构调整中,所罗门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金融业上峰要求员工忠诚,不是对客户、对企业忠诚,而是对上峰忠诚。就像刘易斯所说:“如果说我在华尔街学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当投资银行家开始谈论原则时,他通常是在捍卫自己的利益;而且除非他相信这么做有利可图,否则他很少捍卫道德制高点。”也许金融界就不该谈忠诚、谈信任;就该谈贪婪、谈钱。但没有忠诚、缺乏信任,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走不远。

作家西蒙·斯奈克在TED演讲中讲述了这么个故事。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密苏里州一家大型制造公司Barry-Wehmille一夜之间失去了30%的订单。为了存活,公司必须缩减1000万美元开支。董事们开会讨论裁员,但总裁查普曼拒绝裁员方案。于是他们提出了无薪休假计划。公司所有人都必须有四周无薪休假。查普曼宣布这个计划时说:“与其让我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因被解雇而)遭很多罪,不如让所有人都受一点苦。”他这句话极大鼓舞了员工士气。结果公司不是节省了1000万而是2000万美元。当人们感到安全并受到保护时,自然的反应是相互信任和合作。相当自发的,没人预料到的事发生了!员工们开始相互交易假期。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会主动要求5周无薪休假,这样经济条件不好的同事就只需要3周无薪休假,多赚点钱。

信任是非常人性化的体验,它来源于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因为节省了监督和筛选的成本,信任促进了交易,是润滑经济体系车轮的重要润滑剂。在需要信任的情况下缺乏信任会导致巨大损失。1980年,IBM邀请Digital Research的创始人Gary Kildall参加会议讨论开发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因担心IBM会从任何可能的合作中拿走所有好处,Kildall拒绝了,结果千载难逢的商机被一个叫微软的小公司获得了。

在决定是否购买股票或做其他投资时,哪怕是“韭菜”都会考虑被骗的风险。三位学者研究了信任和股市参与度的关系。他们的结论是,投资者对股市的信任取决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客观因素包括监管层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对违法违规者的惩罚力度等,主观因素包括各人的教育经历、投资经历、成长经历、宗教信仰、种族等。

利用一组荷兰国家银行家庭调查数据,学者们发现信任(他人)的个人更有可能购买股票和高风险资产。在所有投资股市的个人当中,那些信任的投资者会将个人财富中的更大比例用于投资股市。信任他人会使一般投资者购买股票概率加大50%。

自从1981年以来,“世界价值调查”组织(WVS)每隔几年都会在全球范围近100个国家对人类信仰和价值观进行抽样调查。所有国家使用完全一样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个问题是:“一般来说,你会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信的,或会觉得在和人打交道时要格外小心?”各国居民的回答相差很大。在巴西,只有7.1%的人认为多数人是可信赖的,而在瑞士,高达60.1%的人认为多数人是可信的。

学者综合WVS调研数据和各国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在社会信任度高的国家,股市对公司盈利信息的反应更为积极和显著。原因是在社会信任度高的国家,即使监管可能不力,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公司盈利公告,更相信审计师、公司高管、券商说的话和公布的数字,因此引发股市更强烈(有效)的反应。

(作者系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