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高比例质押 上市公司股东主动降杠杆
⊙记者 夏子航 乔翔 ○编辑 孙放
高杠杆伴生风险,上市公司实控人、股东们对此并非毫无警惕。实际上,早在今年初,就已有上市公司大股东、负责人预感到了问题。一位上市公司负责人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今年初,我们就开始提醒主要股东要主动降杠杆,目前正一步步降到安全线内,目的就是消除股票质押平仓隐患。”
从最新公告看,以开元股份为代表的部分上市公司及其实控人、股东们已意识到了高杠杆问题,变现部分资产,筹措并调配资金,进行“主动降杠杆”。
“主动降杠杆”案例增多
以开元股份为例,6月底,公司公告称,第一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罗旭东解除质押8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36%。这是一次提前解除质押,其质押起始日期为2017年11月。
最新公告显示,截至6月末,罗旭东持有约4000万股开元股份,占总股本的11.79%,累计质押约1829万股,占其所持股份的45.68%,占开元股份总股本的5.39%。相比一季度末逾3100万股的质押规模,目前,罗旭东质押股份数缩减了约1200万股。
一季报显示,罗建文、罗旭东、罗华东分别持股15.90%、12.70%、3.20%,为开元股份实际控制人。其中,罗建文的质押比例仅在20%左右。
“上市公司的业绩和业务发展没问题,股东就会有底气。”开元股份相关人士向上证报记者表示。2017年年报显示,开元股份的“仪器仪表+教育”双主业发展良好,全年营收近10亿元,增长187.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1.54亿元,增幅4203.28%。正是在有利的经营状况下,“大股东解除大部分质押,降低杠杆比例与风险,相当于排除了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上市公司也是好事。”开元股份上述人士称。
不止大股东,开元股份其他股东也在积极降杠杆。“我们也提醒其余股东降低杠杆,有的已经降了不少,正在努力进一步降低。”
记者注意到,去年年末,开元股份股价在20元/股上方(前复权,下同),经历今年的市场波动后,最新股价为13.42元/股。显然,股东提前解除部分质押及时降低杠杆,使开元股份股价压力明显减小。
除开元股份外,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东近期也选择提前解押。如银泰资源主要股东程少良将其质押给广发证券的4230万股于6月11日办理解除质押手续。该笔质押的起始日期为6月5日,到期日为2019年6月5日。类似案例还有拉芳家化,其控股股东吴桂谦5月29日质押给海通证券的611万股已在6月15日解除质押,而该笔质押本应在2020年3月27日到期。
据上证报统计,近两周(6月18日至6月29日),上市公司大股东解除股权质押(且不再新质押)的公告密集发布,共有150余家,上月同期则是130家左右,去年同期仅为110多家,环比同比皆呈上升之势。
有助于防范“两类风险”
解除质押案例增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对此,有券商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在去杠杆的大趋势下,部分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已意识到风险所在,开始主动通过提前解押降低杠杆,控制风险。这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当部分股东的现金流没有问题。
从过往案例看,当上市公司股价处于质押预警线以下时,上市公司股东采取的措施大致包括补充质押、解除质押以及要求停牌等。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对质押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股东来说,在当下的市况,补充质押仅是延缓手段,并不是降低风险的最有效途径,要求停牌则不排除将陷入更被动的局面。解除质押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主动降杠杆,一方面可防范极端行情下股价下跌带来的平仓风险,一方面也可应对来自机构的变数,如券商等收缩股权质押业务规模带来的冲击。”一位上市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已在逐渐被收紧。今年初,证券业协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管理指引》并实施。券商已相应地开始收紧股票质押业务。某券商从事股票质押业务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指引出来后,很多资金渠道都收紧了,现在(质押)的确不好做了,监管环境摆在那里,另外我们也担心平仓风险的发生。”
该人士进一步透露:“相比以往,现在对于新的质押项目,除了融资利率可能更高,我们也会更关注标的上市公司的质地、流动性、业绩、成长指标等,要求比原来严很多。”
正是基于上述变化,上市公司股东降杠杆似乎正在形成趋势。对此,有市场人士表示,“总的来说,上市公司大股东筹措资金,清理变现部分资产,主动降低股票质押比例,都是降低风险的方式。当前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主动解除部分质押,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不过,市场对股权质押的风险不必过于担心。近期,沪深交易所均公开表示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总体可控。6月26日,上交所表示,沪市股票质押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181%,股票质押总市值占沪市总市值的3%,其中,低于平仓线的股票质押市值在沪市总市值中的占比不到0.2%。深交所则称,深市股票质押平均(按质押市值加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