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专栏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8月21日

查看其他日期

经济学专家的预测能力到底如何?

2018-08-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阎志鹏

尽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基于客观指标的统计运算法则作出的判断要优于专家们的主观判断,但当实践经验突然被证明无用且事件超出任何人的正常经验时,我们依然需要听到经济学教授专家们尤其是狐狸型专家用他们的研究和良知发出的声音。

保罗·克鲁格曼2012年在里斯本一次名为“危机中的经济学”的演讲中说:“危机时刻是最需要经济学家的时候。如果经济学家无法让他们(有用)的建议被成功采纳,或者更糟,如果他们无法提供有用的建议,整个经济学界最基本的职责都丢失了……在正常情况下,当事情进展顺利时,如果没有专业的经济学建议,世界照样可以运作良好。正是在危机时刻,当实践经验突然被证明无用且事件超出任何人的正常经验时,我们需要(经济学)教授用他们的模型来指明前进的道路。但当那一刻真正到来时,我们(经济学家们)却失败了。”

在投资领域,经济学家也起着很独特的作用。各大券商、大型投资机构都会高薪聘请“首席经济学家”。知名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解读、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和对市场走势的预测等,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学家们的预测能力究竟如何?是否值得投资者跟随呢?

早在1954年,心理学家Paul Meeh在统计20项心理学研究成果后发现,心理学家的预测结果,无论是学生能否学业成功还是假释人员是否会重新入狱,都不如建立在一些客观指标基础上的“机械化(mechanical)”简单运算法则来的准确。医生专家的意见也是如此,俄勒冈研究院在上世纪60年代研究了放射科专家对胃癌的诊断。研究人员先根据专家意见总结了判断胃癌的7个信号:溃疡的大小、溃疡的形状、溃疡造成的坑的宽度等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简单的判断法则——简单平均这7个影响因子。然后,让专家们诊断96张X光片,让专家给片子在0-7之间打分,0-绝对良性,7-绝对恶性。研究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这96张X光片其实只有48张,即每张片子重复了一遍。研究者打乱了片子的次序,让专家们意识不到他们看了同一张片子两次。结果很吓人。首先,简单加权平均的判断法则作出的诊断高度预测了医生的诊断。其次,对同一张片子,不同专家的意见千差万别。最不可思议的是,对于相同的片子,专家自己的意见也不同。这证实了一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基于客观指标的统计运算法则作出的判断要优于专家们的主观判断。

全球畅销书《超级预测术》的作者菲利普·泰特洛克与丹·加德纳借希腊诗歌故事将预测者分为两类:狐狸和刺猬。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只有一个或几个大想法。狐狸会从多个来源获取信息,并根据所面对的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分析手段与工具。刺猬则围绕熟知的想法或观念来整合信息、思考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刺猬就像有些专家,只会一招。在《绿野仙踪》里,人们进入翡翠城时都必须要戴上有绿色涂层的眼镜,这使得人们看任何东西都是绿色的。刺猬们所熟知的想法或观念让他们在分析问题时戴上了有色眼镜。而真正的预测专家都是狐狸型的,他们收集各种信息,利用各种工具,不断更新自己的预测。

然而,在现实中,刺猬型专家们往往更受到重视、更有影响力。泰特洛克与加德纳研究发现,预测准确度和预测者的声望成反比。平均而言,越是有名的专家,预测越不准确。这些专家善于讲述简单明了、能够吸引眼球的故事。他们自信满满,以一套偏颇的理论为基石,寻找各种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他们的论断是正确的;他们更倾向于判断某事件肯定会、或肯定不会发生。而真正有才干、独立的狐狸型专家则经常更新自己的预测,并用比较难懂的概率来推断某个事件。遗憾的是,多数人喜欢听到肯定的论断,而不是“目前有80%的概率会发生”。

几年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学时,我有机会和一个大型社交平台上负责财经频道的朋友交流。他们跟踪了平台上大V推荐的股票,并根据这些股票做成了投资组合。结果证实,这些网上无限风光、追随者众多的大V推荐的股票组合实际业绩很让人失望。

还有一类专家,虽也有一定的真才实学,但很可能也不会提供客观、真实的意见,因为他们被他人“俘获”了。前一段时间,一位经济学家在一次演讲中公开宣称乐意接受学生价格不菲的礼物。我想这样的经济学家是不会拒绝企业几十万、上百万顾问费、咨询费的。这样的专家如被聘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能有多少独立性?

不少经济学家、分析师因大胆煽动性言论,善于自圆其说而成了众星捧月的对象。他们像明星一样站台、演讲,赚取高额的出场费。让人痛心的是,不少投资人因为他们的论断作出了错误的投资决定,蒙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

芝加哥大学几年前针对美国一流大学高级经济学家做了一项调查。发现那些曾做过公司董事的经济学家,比那些没有做过董事的经济学家,有高出4倍的可能性反对以下两个论断:“美国上市公司的CEO得到的报酬要比他们对公司所做出的边际贡献要高”;“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允许股东就公司高管薪酬不具有约束力的投票是个好主意。”也许做过公司董事的经济学家更理解大公司的情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也许更可能的是,这些经济学家因为对公司高管友好才被聘为公司董事的。

当实践经验突然被证明无用且事件超出任何人的正常经验时,我们依然需要听到经济学教授专家们用他们的研究和良知发出的声音。在那一刻,我更希望投资者能在狐狸型经济学家的带领下拨云见日。

(作者系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