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8月25日

查看其他日期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2018-08-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0190/900952           公司简称:锦州港/锦港B股

一 重要提示

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本报告期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二 公司基本情况

2.1 公司简介

2.2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2.3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2.4 截止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2.5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6 未到期及逾期未兑付公司债情况

□适用√不适用

三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3.1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1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平稳增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面对国家供给侧“去产能”产业政策延续和环渤海港口市场竞争局面,锦州港继续贯彻“巩固提升主营板块、拓展非主营板块和做强临港产业”的发展思路,抢抓新机遇,培育新业态,顺应市场调整开发策略,应对竞争加强成本管控,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指标,推动公司经营业绩稳步上升和港口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2018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43.23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3.5%,同比增长31.6%;实现营业成本24.28亿元,同比增长35.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18.39万元,同比增长8.05%;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170.41亿元,较期初增长9.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0.74亿元,较期初增长0.88%。

(一)全国港口增长良好,锦州港经营逐步回暖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8%,受中美贸易摩擦及不确定因素影响,出口增速有所下滑,在此背景下,港口生产形势总体表现平稳。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自年初累计货物吞吐量65.4亿吨,比2017年同期增长2.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0.8亿吨,同比增长2.9%。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自年初累计完成1.21亿TEU,同比增长5.4%。报告期内,锦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较去年有所回落,与去年同期相比小幅增长3.79%,增速略高于港口行业的平均水平。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为29.6%。锦州港口岸集装箱吞吐量自年初累计完成77.3万TEU,同比增长33.21%,港口的生产经营形势正逐步回暖、趋稳。

(二)稳定和优化货源结构,市场掌控力持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货源结构日趋科学合理,以由褐煤占主导优化调整为油品、粮食、煤炭和集装箱多种主要货源均衡发展。同时,着力搭建产业合作方互惠互利关系,持续优化客户体验和客源管理,取得明显效果。①油品方面,上半年实现量利双增,吞吐量同比增幅达到14.32%。锚定所有腹地油品客户,实现货源引进全程跟踪、通关、货权、中转实时跟踪,增加货源中转份额;实现东西作业区原油管线互通,平衡作业压力,通过进出港船舶科学调度,保证靠离泊秩序,缓解船舶滞期现象;以油品储罐为媒介,锁定地区大型地炼企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延长信息链条,促成在港优质炼化企业之间互通有无、合作共赢。②杂货方面,公司积极应对上半年南方饲料市场采购量萎缩和东北港口散粮下海量下滑的严峻局势,货源承揽围绕稳定大客户中转份额和远程铁路粮食货源,合理安排集疏港计划,完善粮食班轮航线布局,散粮中转份额较2017年上半年同比有所增加,客户群体实力不断增强,大型央企、国企、跨国企业及民企成为主流客户;其他散杂货方面,积极引进小宗杂货商新客户,通过提供优质快捷服务、严格控制作业环节、保证顺畅接卸货源等措施树立新客户与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信心。上半年,碎石,石油焦,二程菜籽粕等新货种均实现在港首次中转,累计实现20余万吨增量。③集装箱方面,通过加大航线管理力度,新增两条班轮航线;通过启动码头升级改造、开展码头互联互通,保障大船顺利靠泊,实现作业效率提升;通过新建后方堆场,增加集装箱仓储能力;通过开展造箱租赁业务,创新经营方式,加强与港口、铁路、船公司、客户的紧密合作,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3.21%。

(三)延伸产业链各环节,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公司注重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各类产业链,实现资源整合,产销紧密结合。创新传统货源开发,通过优化客户体验,增强市场把控,为粮食货源市场营销开辟新的思路:布局了京哈线铁路西部远程粮食产区,建立产区库点,扩大对玉米产业前端的开发范围,在黑龙江、吉林东部等粮食产区拓展渠道,为客户提供集港口、代理、金融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在南方设立办事处,将触角伸向长江、珠江流域。抓住产区“最初一公里”和销区“最后一公里”,以港口为枢纽,整合产、销、中间贸易及物流运力资源,涵盖金融、海运、仓储、监管、汽运等物流环节,保障顺畅中转,实现多方受益;在促进新兴业务开展上,依靠联营公司船舶、自有码头和集装箱形成一体化运作,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从码头运营商转型为全程物流提供商。投资5亿元设立了全资子公司锦州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开展集装箱租赁运输和海铁联运等业务,以海运物流中心为载体,以融资租赁为依托,融合装卸、金融服务和海运运输为一身,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今年上半年海铁联运业务同比增长76%;集装箱一期、二期码头完成岸线互联、设备互用、货物互通,极大释放集装箱泊位作业能力。

(四)持续建立集疏运体系,联合带动货运增量

公司致力于积极构建海陆双线和公铁水三点集疏运体系,形成海陆相辅相成、公铁水支撑互济的对外大通道格局。成功开发两条集装箱新航线和三条海铁联运班列,扩大公司海路运输网络规模。开通“锦州-南通”和“锦州-虎门”两条集装箱直航精品班轮航线,“满洲里-锦州港-广州”、“扎兰屯-锦州港”和“绥芬河-锦州港”三条海铁班列路线,依托港口平台,整合车源、货源,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全产业链港口代理无缝衔接的一站式服务。与铁路局洽谈享受运费下浮,降低敞顶箱铁路运费,以车流带动物流。上半年,锦州港粮食远程铁运量同比增长达40%以上。

(五)深化非主营板块布局,建设综合服务体系

为了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业务规模,经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锦国投拟通过实施增资扩股引入六名战略投资者,新增注册资本至1,614,664.41万元人民币。截止本期报告日,锦国投已完成初步增资,与天津星睿卓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凡筠实业有限公司、盘锦金瑞石化贸易有限公司签署了《增资协议》,注册资本由30亿元增至90亿元,并已办理完成上述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续锦国投将按照董事会通过的增资方案,与长江航道局、大港投控等其他投资者协商洽谈,进一步推进增资扩股工作。增资扩股后的锦国投将以锦州港主业为平台,有序整合旗下项目投资、园区建设、保理、保险经纪、证券、融资租赁、贸易、物流、大数据处理、大宗商品交易等多种工具的非主营板块运营体系,搭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的新框架。继续坚定不移地布局临港产业,遴选合适的临港产业项目,目前,上述业务还在稳步推进中。

(六)加强公司组织运营、合规管控成本

确立生产指挥、生产操作和生产保障“三位一体”的成本管控模式。组建专业化作业公司,树立以成本管控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对系统内各个运营环节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实施能源控制、修后利废及优化作业环节等措施,合理降低成本费用支出;落实系统运营成本责任制,采取管控分离的方式,对系统内成本支出事项实施管控,实现从上至下的公司成本管理体系。上半年,成本管控已收到良好成效。

(七)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构建长效激励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在经营管理、生产运行等各项工作中细化管理环节,明确管控重点。①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更趋规范化,治理层建设和运作机制权责清晰。②人才资源,注重人才培养与发展,积极引进与企业发展需求匹配的人才,并结合岗位专业需求加大培训力度,培训重点立足于港口业务发展和主营业务需要,持续开展培训跟踪和管控。③员工激励,制定薪酬改革方案,优化薪酬结构和薪酬考核体系,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全员提高工作效率。制定员工持股计划长期激励方案,并顺利实施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此举丰富了核心员工激励手段,有效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建立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一致和共享机制。④财务方面,加强会计基础核算和精细化核算,优化财务预算考核体系,并且提高资金管控水平。⑤风控方面,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做好风险识别、评价和管控措施。重大项目全程跟踪。⑥安全管理,推行以责任、预防、培训、文化、科技及应急管理为主线的安全管理模式,筑牢安全防控体系,做好环保管控和消防管理工作。

3.2 与上一会计期间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

3.3 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名称: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报送日期:2018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