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2月6日

查看其他日期

让“物之美”重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018-12-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本设计六十年》
  内田繁 著
  张 钰 译
  中信出版社
  2018年9月出版

——读《日本设计六十年》

⊙林 颐

很多人路远迢迢行旅东瀛,不止为了看风景,还为了购买日本产品。因为,“日本制造”有很多优点:质优价惠,美观大方,简洁实用,以及各种人性化的考虑。此外,日本产品让世人感兴趣的一点,还在于《日本设计六十年》作者内田繁提到的“变化·细微·当下”,也就是那种想别人所想不到的,不吝于在小物件上下功夫,每个细节都力求做到极致的完美。

他山之石可攻玉。要了解日本产品成功的秘诀,就要认识现代日本设计史。这段历史在内田繁的《日本设计六十年》里展示无遗。内田繁是一位获奖无数的日本资深设计师,并且是内田设计研究所的创始人,他对设计和设计史投入了无数的精力。全书大致以每十年为期,阐析上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设计的流变。从历史事件、社会变迁、生活方式转变等角度介绍日本的设计历史,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才是让人感到幸福的设计。十年不是机械定量,像一条长绳上的节点,是贯穿的,只为了计数方便。

对日本工业的发展来说,上世纪50年代是重要的十年。日、美的频繁接触,带动了日本国民对美式消费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迷恋,在艺术界也掀起了产品设计思潮的改革。很多富有远见的商人被组织起来去美国考察,学习经营管理技术。其中就有日立总裁仓田主税,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他们在考察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设计在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松下回国后在公司里建立了据说是日本第一家专业的工业设计部,起初只有少数几个设计师,后来扩充到了50多人,其他企业纷纷效仿,佳能、东芝、夏普、索尼等都相继成立了专属的设计部门。

内田繁把日本“设计运动之黎明期”的标志时间定在1953年,即日本设计委员会的成立之时。内田繁说,由柳宗理、丹下健三等知名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组成的日本设计委员会奠定了今天日本设计的基础。当时会议宣言的措辞相当激进,强调在以科学技术为垫脚石的基础上对生产性和社会系统的崭新追求。无论在“设计对社会的作用”方面,还是“设计与生活”“工业与设计”方面,都走在时代前端。

设计并不仅仅关乎艺术,在全书依次展开的每个时段里,设计将不断与工业化、多元化、环境保护、国家策略、泡沫经济等紧密联系,日本设计是一种内置于企业的环节,为生产和消费服务。在每一个十年里,内田繁的阐析都会谈及国际局势以及日本产业政策的相应变化,包括各类委员会、社团、民间组织的运作,尽管受到政治、经济、外交、社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艺术必须是而且始终必须是设计的核心。所以,全书的重点仍然落实在每个时期设计趋向的主要特征,以及介绍当时的知名设计师、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

继日本设计委员会之后,日本还成立了宣传美术会等协会。日宣美的成立是平面设计师走向集团化的标志。再接着,日本设计中心于1959年作为一家共同开展宣传和制作的机关得以成立。这个中心由朝日啤酒、丰田汽车等八家公司出资组建,改变了以往设计师个人与企业的对接关系,代之以集团和组织的形式将广告和设计紧密联结在一起。因此,上世纪50年代是日本广告业走上发展轨道的时期,广告成了平面设计领域中的顶梁柱业务。书中展示了伊藤宪治《佳能相机》、早川良雄《卡隆制衣学校招生》等海报,设计师抓住了产品的精髓,以明快简练的方式传达给视众。

在确立日本制造声誉的过程中,日本设计界还致力于反抄袭,鼓励原创。1957年为保护知识产权而设立的G-MarK奖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汽车、相机、手表、视听、办公设备、家用设施等工业设计在许多领域奠定了自身的位置。1960年的世界设计大会是日本主办的首个国际性的设计会议,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引发了全世界对日本的兴趣。而在随后的70年代,日本从工业化社会渐渐走向信息化社会,设计界开始反思60年代的混沌不清与无序,重新回归“日常性”。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避免了之前各国举办世博会习惯的搭建纪念碑或者建筑物的做法,采用了节日广场与打造未来城市、修建交通以及生活基础设施的方式。与此类似,西武百货店变身街道,PARCO(公园)成为年轻群体的娱乐场所,资生堂、三得利等产品广告都主打“健康生活”,三宅一生的服装秀放在室内球场举行。这些情形意味着日本设计主张面向生活,面向大众。普通百姓换购汽车成为家常便饭,价廉物美又好用的日产车逐渐行销全世界。

此时,日本已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体,其设计在许多领域都享有盛誉,从摩托车到电动器械,从办公设备到照相机、录像机,从平面设计到高级时装。虽然在进入上世纪80年代之后,遭遇了泡沫经济的危机,但设计界很快以“多元化”展开自救,并带动工业经济系统转型。看《日本设计六十年》的叙述,数字时代带来新的挑战,让日本设计师的作品风格更为多变,个性更为鲜明。内田繁重点展示了一系列空间设计的效果图,光与影交错折射,被分割的空间深透无边际,呈现出各种迥然的面貌,而内里都在追求简约,追求物的实用美感。从三宅一生的周边产品到米兰的家具展,从大牌设计到独立品牌,数字化为设计师开拓了更多新思路和可能性。

内田繁把设计归结为“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与大自然共生”。这也是日本的民族传统精神使然。日本人相信“万物有灵”,从《古事记》、《日本书纪》所描述的族群起源开始,神话与历史、自然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哲学家冈田武彦曾有言:“日本人的世界观就是以简素的精神为基石的。”日本设计注重吸收外来文化,但根植于传统自然的美学思想,鉴于机械时代对人与物的关系造成了损害,设计的目标就是要让“物之美”重新创造人与环境的和谐。当然,美学的看法是一种高境界的哲学理解,从现实层面来看,我认为,六十年的设计史,事实上略等于日本跨国企业与产品走向全球化的历史。

怎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保持自身特色,日本设计提供了太多让人细细思索与回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