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3月20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19-03-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0688 公司简称:上海石化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或“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2018年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未出席董事情况

4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审计了本公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报告期”)的财务报表,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18年度,本公司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277,186千元(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336,331千元)。根据董事会2019年3月19日通过的201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公司的总股数为基准,派发2018年度股利人民币0.25元/股(含税)(“末期股利”)。201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待2018年度股东周年大会(“股东周年大会”)批准后实施。有关本公司召开股东周年大会之日期和时间及暂停股份过户登记安排将于稍后公布。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根据《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另行公告。股东周年大会通告、随附通函及代理人委任表格将按照《香港上市规则》寄发予H股股东。

如末期股利藉本公司股东于股东周年大会通过决议案而予以宣派,H股末期股利预期将于2019年7月18日(星期四)或左右支付予于2019年7月1日(星期一)营业时间结束时名列本公司H股股东名册之股东。末期股利以人民币计值及宣派。应支付予本公司A股股东的末期股利将以人民币支付,应支付予本公司H股股东的末期股利将以港币支付。应付港币金额将按于股东周年大会通过派发末期股利当日之前一个公历星期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港币收市汇率平均值计算。

本公司预期将于2019年6月26日(星期三)至2019年7月1日(星期一)止期间(包括首尾两天)暂停办理H股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认获发末期股利之权利。H股股东如欲收取末期股利,必须于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下午4时30分或之前将填妥之H股股份过户表格连同有关之股票交回香港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地址为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17楼1712-1716。

本公司向A股股东派发股利的股权登记日、派发办法和时间将另行公告

二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本公司位于上海西南部金山卫,是高度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主要把石油加工为多种石油产品、中间石化产品、树脂和塑料及合成纤维。本公司大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国内市场,而销售额主要源自华东地区的客户。华东地区乃中国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

中国对石化产品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是本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公司利用其高度综合性的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同时不断改良现有产品的质量及品种,优化技术并提高关键性上游装置的能力。

2018年,本集团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抓好安全环保、优化运行、降本减费、市场开拓、发展攻坚、人才储备等工作,生产经营取得较大进步,继续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2.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3.2 主要财务指标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 以上净资产不包含少数股东权益。

3.3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单位:人民币千元

3.4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资料(近五年)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本公司于2013年12月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转增后公司总股本从72亿股增加到108亿股。

本公司于2017年8月股权激励计划首次行权,行权后公司总股本增加1,417.66万股。

本公司于2018年1月股权激励计划第二次行权,行权后公司总股本增加963.69万股。

3.5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

单位:千元 币种:人民币

3 股本及股东情况

3.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 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3.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包括中石化集团境外全资附属公司盛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通过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中石化股份的553,150,000股H股股份。

4.3公司的主要股东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的权益与淡仓

于2018年12月31日,根据公司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所知,本公司主要股东(即有权在本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或控制行使5%或以上投票权的人士)(除董事、最高行政人员及监事之外)拥有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第2及3分部须披露或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规定须记入存置之披露权益登记册内在公司股份及相关股份的权益或淡仓如下:

公司普通股的权益

(L):好仓; (S):淡仓; (P): 可供借出的股份

注:(1) 根据本公司董事于香港交易所网站获得之资料及就董事所知,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

中石化集团直接及间接拥有中石化股份68.77%的已发行股本。基于此关系,中石化集团被视为于中石化股份直接持有本公司的5,460,000,000 股A 股股份中拥有权益。

(2) 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 持有的402,870,300 股H 股(淡仓)全数均为以实物交收的非上市衍生工具。

(3) 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持有的2,016,000股H股(好仓)为以现金交收的非上市衍生工具;

(3) 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持有的920,000股H股(淡仓)全数均为以现金交收的非上市衍生工具。

(4) JPMorgan Chase & Co. 持有的H 股(好仓)股份中,2,445,835 股H 股(好仓)为以现金交收的非上市衍生工具;

(4) JPMorgan Chase & Co. 持有的H 股(淡仓)股份中,30,000 股H 股(淡仓)为以现金交收的上市衍生工具,18,283,514 股H 股(淡仓)为以实物交收的非上市衍生工具及2,704,000 股H股(淡仓)为以现金交收的非上市衍生工具。

(5) 该等股份由Corn Company Capital Limited持有。孔宪晖于Corn Company Capital Limited持有100%的权益。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孔宪晖被视为于Corn Company Capital Limited所持有之股份中拥有权益。

(6) 该等股份由Yardley Finance Limited持有。陈建新于Yardley Finance Limited持有100%的权益。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陈建新被视为于Yardley Finance Limited所持有之股份中拥有权益。

(7) Citigroup Inc. 持有的H 股(好仓)股份中,4,061,600 股H 股(好仓)为以实物交收的上市衍生工具及74,000 股H 股(好仓)为以现金交收的非上市衍生工具;

(7) Citigroup Inc. 持有的H 股(淡仓)股份中,798,000 股H 股(淡仓)为以现金交收的非上市衍生工具。

除上述披露之外,于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董事并无接获任何人士(除董事、最高行政人员及监事之外)通知,表示其于本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拥有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第2及3分部须向本公司披露或记录于本公司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须记入本公司存置的披露权益登记册内的本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的权益或淡仓。

三 董事会报告

(除另外有说明外,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所收录的财务资料摘录自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总论一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回顾

2018年,世界经济维持复苏态势,美国经济表现抢眼,欧洲经济增长呈现放缓,日本经济也遭遇下行压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长趋缓。我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困难挑战,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有所提升,但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国内股市汇市波动加大、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等问题影响下,经济运行呈现温和回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6%,比去年降低0.3%。我国石化行业总体态势继续稳中向好,生产和市场需求增长基本平稳,产品价格上涨,行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实现双增长。

2018年,本集团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抓好安全环保、优化运行、降本减费、市场开拓、发展攻坚、人才储备等工作,生产经营取得较大进步,继续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

(1) 加强HSSE管理,夯实生产运行基础

2018年,本集团积极探索HSSE管理新模式,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试点构建过程安全管理体系,为全面推行过程管理奠定基础。加强风险点领导承包管理、承包商和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等。积极开展绿色企业创建,以大气治理为重点,完善LDAR基础数据建设,推进LDAR全覆盖工作。积极推进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二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相关项目。持续开展全员安全诊断和“万员行动查异味”活动。全年公司保持了“七个为零”的HSSE纪录,并荣获中石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称号。加强生产运行管理,强化非计划停车管理和考核,加强关键机组设备的维护管理,顺利完成以2#乙烯新区为主的48套装置集中检修改造,并全部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在公司监控的71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38项指标好于去年,同比进步率为53.52%;29项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行业先进率为40.85%。

2018年,本集团装置运行平稳,原油加工总量基本持平,来料加工有所减少,致本集团的产品商品量上升,主要产品销售总量为1341.60万吨,比上年增加6.42%。2018年,本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107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0%。产品产销率为100.21%,货款回笼率为100%,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优质稳定。

注1:销量不包括来料加工业务。

注2:产销量差距部分为内部销售。

以上销量数据不包含本集团石油化工产品贸易数据。

(2) 石油石化市场继续景气,产品价格上升

2018年,国内石油石化市场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行业投资恢复性增长,行业继续保持景气,石化产品价格上涨,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均出现增长,但成品油市场日趋饱和竞争更加激烈,化工毛利收窄。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的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0.35%、7.77%、9.68%和24.72%。

(3)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震荡,全年均价上涨,原油加工量基本持平

2018年国际原油价格呈倒V型走势,前三季度在主要产油国减产效果显现和一系列地缘政治风险的作用下,布伦特原油价格震荡攀升到86美元/桶的近年高点;进入第四季度市场开始担忧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使原油供应过剩,美国和俄罗斯原油产量创历史新高及美国通过政治手段向沙特施压抑制油价等因素使油价呈直线下滑的趋势,油价一路跌至当年最低。至2018年底,布伦特原油价格较2017年底下跌约20%,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价格较2017年底下跌约25%。但2018年全年原油平均价格仍然高于去年水平,2018年WTI原油平均价为64.22美元/桶,比2017年的50.92美元/桶增长26.12%;布伦特原油平均价为71.59美元/桶,比2017年的54.79美元/桶增长30.66%;迪拜原油平均价为69.87美元/桶,比2017年的53.45美元/桶增长30.72%。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共加工原油1,437.90万吨(其中来料加工72.92万吨),比上年增加2.62万吨,微增0.18%。2018年,本集团加工原油(自营部分)的平均单位成本为人民币3382.38元/吨(2017年:人民币2,581.35元/吨),增加31.03%。2018年度本集团原油加工总成本为人民币461.68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329.04亿元增加40.31%,占总销售成本的51.39%。

(4) 持续优化运营和降本减费

2018年,本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生产经营,持续降本减费,实现了经营水平和增效能力的有效提升。坚持三个月滚动价格预测,动态调整生产运营安排,做好原油配送优化、乙烯原料结构优化等工作,吨乙烯原料成本位列中石化第二。优化成品油结构,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工作,8月份实现国六标准汽柴油投放市场,累计柴汽比1.16,较2017年下降0.06,高牌号汽油比例达31.42%,同比提高2.46个百分点。持续推进降本减费工作,大力实施降低原油采购成本、费用管控、开展货币类金融衍生品业务等措施,原油采购成本较中石化平均价低1.12美元/桶,重点费用较目标值下降1.28亿元,积极争取各类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增效0.95亿元,全年财务费用-3.37亿元,同比减少1.30亿元。

(5) 继续深化节能减排

2018年,本集团继续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全面完成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2018年,本公司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684.9万吨标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760吨标煤(2010年不变价),比上年的0.769吨标煤/万元下降了1.17%。同上年相比,全年COD排放下降24.58%,氨氮排放下降39.20%,二氧化硫排放下降64.01%,氮氧化物排放下降39.96%,VOCs排放下降16.63%,外排废水、有控制废气外排达标率达100%,危险废物妥善处置率100%。加热炉平均热效率为92.67%,较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

(6) 努力开拓市场和提升销售服务水平

2018年,本集团积极协调出口计划,灵活转换贸易方式,扩大成品油出口,4月份顺利打通陈山油库出口柴油全流程,全年出口成品油212万吨,同比增长14.35%,并首次实现沥青出口。建立重点产品销售跟踪机制,积极推进原液着色腈纶等产品销售,大力推进网上平台挂牌竞拍交易和E贸平台销售。强化技术服务,加强用户走访和技术交流,继续开展腈纶、涤纶、塑料等产品销售的技术专家服务工作,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7) 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科研开发和信息化工作

2018年,本集团全力推进油品清洁化项目环评工作,7月份完成了项目环评公参。强化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成功签约独山港浙沪新材料产业园公共管廊项目。推进碳四原料下游发展、碳纤维技术研发应用等合作项目。“劣质油浆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等4项成果获中石化科技进步奖,全年完成专利申请71件,专利授权32项。着力推进碳纤维技术攻关和产品应用,48K大丝束碳纤维在第二十届工博会上荣获新材料产业展优秀参展产品一等奖。持续深化“两化融合”,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地理信息平台、大型机组三维培训等项目上线运行,炼化一体化价值链表征等项目继续推进,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评为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8) 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

2018年,本集团稳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开展精细化工和碳纤维业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持续推进化工部扁平化管理模式试点,完成专业化集中管理后评估、公务用车管理职能调整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工作效率和活力。积极推进法人压减工作,检验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完成法人压减,金地公司由投发公司吸收合并。积极推进配售电公司组建工作,年内完成股权架构搭建、存量资产评估、合资合作意向书签订等工作。颁布实施公司2018年岗位设置和劳动定员标准,推进劳动用工优化配置。推进培训教材体系建设,初步建成技能岗位培训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基本薪酬体系,优化生产运行岗位激励机制。持续优化人员结构,不断畅通离岗人员出口渠道,全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集团净减员(包括自愿离职及退休人员)764人,占年初在册员工总数10,361人的7.37%。

(9) 持续推进党建工作,党建经营深度融合

2018年,公司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需求、问题、效果导向,有效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坚持向先进水平挑战、向最高标准看齐,落实从严从紧、抓细抓实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提质增效升级、深化改革创新、全面从严治党“三条主线”和环保治理战、发展攻坚战、人才储备战“三大战役”,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切实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把企业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具体措施为: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坚持以好干部标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修订完善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一步细化规则、规范运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细化为62项工作措施,推进监督体制机制建设,成立了上海石化监督委员会,有效开展家庭助廉,并试点开展了巡察工作。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党员季度思想汇报、全员职工家庭走访等要求,切实帮助职工群众解决思想、工作、生活等实际问题。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聚焦责任担当,强化宣传教育覆盖力,不断提升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影响力。

2、会计判断及估计

本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容易受到与编制财务报表有关的会计方法、假设及估计所影响。该等假设及估计基于管理层的历史经验及其认为合理的其他不同假设。管理层基于这些经验和假设对无法从其他渠道进行确定的事项作出判断。管理层会持续对这些估计作出评估。由于实际情况、环境和状况的改变,故实际业绩可能有别于这些估计。

在审阅财务报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重要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应用这些政策产生影响的判断及其他不明朗因素,以及已呈报业绩对状况和假设变动的敏感程度等。主要会计政策载列于财务报表。管理层相信,下列主要会计政策包含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最重要的判断和估计。

(1) 存货跌价准备

按单个存货项目计算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入存货跌价损失。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管理层以可得到的资料为估计的基础,其中包括产成品及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过往至完工时实际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如实际售价低于估计售价或完成生产的成本高于估计成本,实际存货跌价准备将会高于估计数额。

(2) 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本集团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某些事件或情况变化显示账面金额可能无法收回的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减值测试的结果显示长期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法全部收回,则会就相关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部分计提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

可收回金额是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或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需要对该资产(或资产组)生产产品的产销量、售价、相关经营成本以及计算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等作出重大判断。本集团在估计可收回金额时会采用所有能够获得的相关资料,包括根据合理和可支持的假设所作出有关产量、售价和相关经营成本的预测。

(3)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可使用年限,以过去性质及功能相似的固定资产的实际可使用年限为基础,按照历史经验进行估计。如果对于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发生重大变化,则会在未来期间对折旧费用进行调整。

于每年年度终了,本集团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并作适当调整。

(4) 所得税

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部分交易和事项的最终税务处理存在不确定性。在计提各个地区的所得税费用时,本集团需要作出重大判断。如果这些税务事项的最终认定结果与最初入账的金额存在差异,该差异将对作出上述最终认定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的金额产生影响。

此外,未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现取决于本集团于未来年度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弥补之前的所得税亏损。若未来的盈利能力偏离估计,则需在未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作出调整,因而可能对盈利造成重大影响。

在评估本集团是否可能抵扣或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时,管理层首先依赖未来年度可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支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若要全部实现于2018年12月31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集团在未来年度需要获得至少人民币4.76亿元的应纳税所得额(2017年12月31日:4.77亿元)。根据未来盈利预测和历史经验,管理层认为本集团很有可能在未来年度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5)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本集团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并基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在确定预期信用损失率时,本集团使用内部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等数据,并结合当前状况和前瞻性信息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在考虑前瞻性信息时,本集团使用的指标包括经济下滑的风险、预期失业率的增长、外部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客户情况的变化等。本集团定期监控并复核与预期信用损失计算相关的假设。上述估计技术和关键假设于2018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

3、公司经营业绩比较与分析(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3.1概述

下表列明本集团在所示年度内的销售量及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销售净额:

下表列明本集团在所示年度内的合并利润表概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3.2比较与分析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与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比较如下:

3.2.A 经营业绩

(1)销售净额

2018年本集团销售净额为人民币956.135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792.183亿元增加了20.70%。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的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上涨了20.35%、7.77%、9.68%和24.72%。

(i) 合成纤维

2018年度本集团合成纤维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21.824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20.053亿元上升8.83%,主要系本年原材料成本上涨带动产品销售价格上升。但是下游需求疲弱持续,对原料采购积极性不高导致本期销售量下降,销售量同比下降9.57%。合成纤维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上升了20.35%。其中,本集团合成纤维主要产品腈纶纤维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了20.35%,涤纶纤维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上涨了13.63%。腈纶纤维、涤纶纤维和其他产品的销售净额分别占合成纤维总销售额的81.20%、9.88%和8.92%。

本年度合成纤维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2.3%,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

(ii) 树脂及塑料

2018年度本集团树脂及塑料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105.421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102.184亿元上升了3.17%,主要系本年原材料成本上涨带动树脂塑料产品销售价格上升。树脂及塑料的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上升7.77%,销售量同比下降4.27%。其中,聚乙烯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上升2.74%,聚丙烯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上升9.95%,聚酯切片的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14.71%。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切片和其他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树脂及塑料总销售额的29.01%、37.39%、20.66%和12.94%。

本年度树脂及塑料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1.0%,较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

(iii) 中间石化产品

2018年度本集团中间石化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121.606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100.702亿元上涨了20.76%,主要系本年原材料成本上涨带动中间石化产品单价上升,中间石化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9.68%,销售量同比上升10.10%。对二甲苯、环氧乙烷、纯苯、乙二醇和其他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中间石化产品总销售额的28.14%、12.96%、13.81%、15.79%和29.30%。

本年度中间石化产品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12.7%,较上年无变动。

(iv) 石油产品

2018年度本集团石油产品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434.030亿元,较上年的人民币324.006亿元上涨了33.96%,主要系本年国际原油单价上涨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上升。主要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24.72%,销售量上升7.41%。

本年度石油产品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45.4%,比上年上升了4.5个百分点。

(v) 石油化工产品贸易

2018年度本集团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265.440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236.973亿元上涨了12.01%,主要系子公司中国金山联合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本年的销售额增长30.25亿元。

本年度石油化工产品贸易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27.8%,比上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

(vi) 其他

2018年度本集团其他的销售净额为人民币7.814亿元,比上年的人民币8.265亿下降了5.46%。

本年度其他销售净额占本集团销售净额的比例为0.8%,较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

(2)销售成本及费用

销售成本及费用是由销售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及其他业务收入等构成。

2018年度本集团的销售成本及费用为人民币900.284亿元,比2017年度的人民币728.164亿元上涨了23.64%。其中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贸易和其他的销售成本及费用分别为人民币25.834亿元、人民币96.417亿元、人民币102.257亿元、人民币404.930亿元、人民币264.391亿元和人民币6.455亿元,比上年分别上升4.14%、8.79%、30.03%、38.29%和11.86%,下降6.71%。

本年度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销售成本及费用比去年增加,主要是本年原材料成本受国际原油单价上升影响,导致销售成本大幅增加。

-销售成本

2018年度本集团销售成本为人民币896.390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723.983亿元上涨了24.09%,销售成本占本年度销售净额的93.96%。本报告期原油单价上涨导致销售成本上升。

-销售及管理费用

2018年度本集团销售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5.361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5.353亿元上涨了0.15%,主要由于代理手续费支出增加0.246亿元所致。

-其他业务收入

2018年度本集团其他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026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1.190亿元上涨70.25%。主要系本年收到金山区地方教育费附加返还上涨0.281亿元,导致本部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中的政府补助增加,因此其他业务收入大幅增加。

-其他业务支出

2018年度本集团其他业务支出为人民币0.325亿元,比上年度的人民币0.214亿元上涨51.87%。主要系协解员工补偿款增加,使得其他业务支出增加。

(3)营业利润

2018年度本集团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55.851亿元,比上年度的营业利润人民币64.019亿元减少人民币8.168亿元。2018年,由于布伦特原油的年平均油价较去年上涨30.66%,各主要板块成本端较去年呈上升趋势。虽然产品销售单价亦随之上涨,但由于生产周期和下游市场需求的影响,产品销售单价上升幅度小于原材料采购单价上升幅度,故营业利润较去年小幅减少。

(i)合成纤维

本年度合成纤维的营业亏损为人民币5.735亿元,较上年营业亏损人民币4.753亿元增加亏损人民币0.982亿元,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本年合成纤维板块亏损增加。

(ii)树脂及塑料

本年度树脂及塑料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9.004亿元,较上年营业利润人民币13.559亿元减少了人民币4.555亿元,本年营业利润减少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影响,导致成本端大幅增加,本期销售成本及费用增长8.79%,销售单位成本上涨14.37%,销售净额增长3.17%。

(iii)中间石化产品

本年度中间石化产品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9.349亿元,较上年营业利润人民币22.061亿元下降了人民币2.712亿元,主要是由于中间石化产品销售净额增长人民币20.904亿元,但同期销售成本及费用增加人民币23.616亿元,使盈利同比下降。

(iv)石油产品

本年度石油产品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29.10亿元,较上年营业利润人民币31.200亿元减少了人民币2.100亿元,本年营业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产品本年销售成本及费用增加了人民币112.124亿元,而同期销售净额增加人民币110.024亿元,使本年度产生营业利润减少。

(v)石油化工产品贸易

本年度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营业利润为人民币1.049亿元,较上年营业利润人民币0.606亿元上升了人民币0.443亿元,主要是由于贸易的销售净额增加了人民币28.467亿元,而同期贸易成本及费用增加了人民币28.024亿元,使盈利同比上升。

(vi)其他

本年度本集团其他营业利润为人民币3.084亿元,较上年人民币1.345亿元的营业利润增加人民币1.739亿元,主要是因为本年度资产处置收益增加。

(4)财务收益净额

2018年度本集团财务收益净额为人民币3.374亿元,较上年度财务费用净额人民币2.073亿元变动人民币1.301亿元,主要是报告期内本集团银行存款平均余额上涨37亿元,拉动利息收入上升人民币1.951亿元,此外,利息支出金额从2017年的人民币0.610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人民币1.062亿元。

(5)税前利润

2018年度本集团税前利润为人民币68.081亿元,比上年度的税前利润人民币78.529亿元减少人民币10.448亿元。

(6)所得税

2018年度本集团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14.719亿元,上年度所得税费用为人民币16.987亿元。主要是由于本公司税前利润减少,导致应缴纳的当期所得税随之减少。

根据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2018年本集团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7年:25%)。

(7)本年度利润

2018年度本集团税后利润为人民币53.362亿元,比上年度税后利润人民币61.542亿元减少人民币8.180亿元。

3.2.B 资产流动性和资本来源

本集团主要资金来源是经营现金流入及向非关联的银行借贷。本集团资金的主要用途为销售成本、其他经营性开支和资本支出。

(1) 资本来源

(i)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本集团2018年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为人民币66.594亿元,比上年的现金净流入量人民币70.608亿元减少现金流入量人民币4.014亿元。报告期内本集团经营业绩盈利,本集团2018年度经营活动流入量为人民币85.015亿元,比上年的经营活动流入量人民币87.845亿元减少现金流入人民币2.830亿元,2018年支付所得税人民币18.064亿元,较2017年支付所得税人民币17.060亿元增加现金流出量1.004亿元。

(ii)借款

2018年期末本集团总借款额比上年末减少了人民币1.089亿元,为人民币4.972亿元,是由于短期借款减少人民币1.089亿元。

本集团通过对借款等负债加强管理,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从而使本集团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安全水平上。本集团的借款总体上不存在任何季节性。然而,由于资本支出的计划特征,长期银行借款的支出能被预先适当安排,而短期借款则主要用于经营运作。本集团现行的借款条款对本集团就其股份派发股利的能力并无限制。

(2)资产负债率

于2018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31.37%(2017年:27.71%)。资产负债率的计算方法为:总负债/总资产*100%。

3.2.C 研究与开发、专利及许可

本集团拥有各种技术开发部门,包括化工研究所、塑料研究所、涤纶研究所、腈纶研究所和环境保护研究所,负责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设备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本集团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研究和开发经费分别为人民币1.021亿元、人民币0.367亿元和人民币0.373亿元,本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增加主要是安全隐患治理相关项目的研发投入增加。

本集团未在任何重大方面依赖于任何专利、许可、工业、商业或财务合同或新的生产流程。

3.2.D 资产负债表外的安排

有关本集团的资本承担,请参阅本年度报告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附注33。本集团无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

3.2.E 合约责任

下表载列本集团于2018年12月31日根据合约于未来应付之借款本金:

3.2.F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控股和参股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分析

于2018年12月31日,本公司持有50%以上权益的主要子公司如下:

注:所有子公司均未发行任何债券。

本集团应占其联营公司的权益,包括于中国成立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的38.26%,计人民币15.868亿元的权益,以及于中国成立的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赛科”)的20%,计人民币25.550亿元的权益。上海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规划、开发和经营位于中国上海的化学工业区。上海赛科的主营业务是生产和分销石化产品。

(1)报告期内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主要控股和参股公司盈利情况说明

2018年度,上海赛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63.200亿元,税后利润人民币32.287亿元,本公司应占利润人民币6.457亿元。

(2)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变动超过30%的主要控股和参股公司情况分析

a) 2018年度,上海投发经营业绩较上年度下降37.80%,其主要原因系上海投发本期吸收合并了其亏损的原控股子公司上海金地,因此上海投发经营业绩较2017年下降。

b) 2018年度,金山联贸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减少73.59%,其主要原因系2018年第四季度原油价格回落,导致化工产品价格下降,而金山联贸存在部分以库存进行销售的乙烯,导致2018年经营业绩大幅下降。

c) 2018年度,上海金昌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减少99.48%,其主要原因系受原材料聚丙烯价格上涨和下游产业不景气的影响,2018年经营业绩大幅下降。

d) 2018年度,上海金菲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增加149.90%,其主要原因系2018年收入较2017年上升5.60%,而平均采购价格下降,导致成本仅上涨0.98%,使得净利润大幅增加。

e) 2018年度,浙江金甬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增加179.85%,其主要原因系浙江金甬本年度将大量固定资产处置,获得资产处置收益,使得净利润大幅上升。

f) 2018年度,金贸国际经营业绩较上年度增加90.66%,其主要原因系乙烯和丙烯产品净利润增加约1250万,使得公司净利润大幅增加。

3.2.G.主要供应商及客户

本集团在2018年度内前五名供应商为: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盛源吉(江苏)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株式会社、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商业储备有限公司本部和丸红株式会社。本集团向这前五名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为人民币527.099亿元,占本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60.89%。而本集团向最大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为人民币408.498亿元,占本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为47.19%。

本集团在2018年度内前五名客户为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上海赛科和嘉兴石化有限公司。本集团由这五名客户取得之销售金额为人民币605.266亿元,占全年营业额的56.17%。而本集团向最大客户取得之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24.928亿元,占全年营业额的比例为39.43%。

根据董事会了解,以上供应商和客户中,本公司股东和董事及其紧密联系人在盛源吉(江苏)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株式会社、丸红株式会社、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及嘉兴石化有限公司中没有任何权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为本公司控股股东中石化股份的附属公司;上海赛科为本公司控股股东中石化股份的附属公司及本公司参股公司。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公司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1、主营业务分析

1.1合并利润表及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项目变动分析

单位:人民币千元

合并利润表主要变动分析

(下转9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