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6月19日

查看其他日期

由常住人口变化把握产业结构新着力点

2019-06-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盘和林

据最新报道,截至6月15日,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常住人口数据随即出炉。仔细观察这份常住人口榜单,二、三产业已逐步成长为我国产业结构的新着力点。

排名前列的大多是农业大省。其中,山东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等指标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五年粮食总产稳定在900亿斤以上;河南、四川也均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可见,常住人口人数与第一产业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这是由第一产业的劳动密集特性所决定的。在劳动力供给较为充足的地区,劳动力雇佣成本相对较低,为了推动社会就业和满足劳动市场的供需平衡,当地政府会出台更多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来扶持农业等第一产业的发展,遂使当地形成了第一产业规模较为庞大的产业结构特点,而充足的劳动力储备也能保证该产业结构能长久持续下去。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根据其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提出,就业概率和生活成本是决定劳动力迁移的决定性因素。鲁、豫等地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农业较为发达,留给他们的就业岗位也更多,因此能吸引常住人口迁入。浙、闽等地的产业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要特征,同样也是受到当地人口特征的影响。这些地区的劳动力雇佣成本较高,企业必须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来解决劳动力劣势,提高产品技术加成,这促成了这些地区的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广东登上常住人口榜首,原因就在于该地区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广东已基本建成了我国最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深圳、东莞、惠州等地代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最高水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以广州、深圳等为引擎,珠三角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还将继续得到深度提升。2017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为260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带动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等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

可见,人口情况会直接反映当地的产业结构特征。人口数量大,劳动力供给充沛的地区,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地区,则主要以第三产业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乔根森的劳动力流动模型,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将会逐渐增强,所形成的需求消费结构也将会稳定这种劳动力迁移趋势。

我国由第一产业所奠定的区域人口分布特征已出现了明显变化证明,常住人口并不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障碍,更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地区繁荣的源动力。笔者以为,常住人口与产业结构是一种此呼彼应、唇齿相依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常住人口现状将会如实反映当地的产业结构特征,而且会随着产业结构改变,因而,二、三产业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