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煤化工冯志武:做大氢产业,助力煤化工
| ||
|
阳煤化工冯志武:
做大氢产业,助力煤化工
⊙记者 刘向红 实习生 朱翔 ○编辑 覃秘
冯志武在下一盘大棋。
6月13日,阳煤化工全资子公司沧州正元化肥有限公司,更名为“河北正元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此前两天,沧州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决定拟投资28.84亿元,新建“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氢气供应商。
“国家重视环保,将来一定会发展氢能,我们必须提前布局。”身为国内煤化工规模前三甲企业之一的阳煤化工董事长,冯志武站在行业的高点,注视着能源革命浪潮的变化。
目前,阳煤化工正和国外某化学氢能研发领头企业合作,一起攻关氢气的储存、运输、使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所突破,届时,阳煤化工将迎来另一番景象。”冯志武说。
氢气供应量不断增大
做氢气的收益有些超乎冯志武的预料。
“现在,每卖1立方米氢气能挣0.3元。”冯志武说,氢气是公司煤化工的中间产品,收益已超过了许多其他煤化工终端产品。
制氢原料主要有石油、甲醇、水、煤。而煤制氢是最便宜的,“煤价低的时候,生产1立方米氢气的成本大概0.6元至0.8元。现在煤价上涨,成本也就1元多。”冯志武介绍。
阳煤化工最初制氢气,主要是自用。“我们生产合成氨、尿素的过程中,要用到氢气。富余部分,便对外供应。”冯志武说,用气的企业都在一个化工园区内,一些管道相连,供应起来成本低,比较方便。
今年初,公司对外氢气供应量约每小时2万立方米,现在已增长到每小时3万立方米。
供应量增大,主要源自下游炼油厂的需求。“随着发动机排放标准的提高,市场对高标号燃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要生产高品质的柴油,就要用到氢气。”冯志武说。
其实,炼油厂也产氢气,只是用石油制氢的成本相对较高,生产1立方米氢气大约要2元,而且量有限。目前,炼油厂已成为阳煤化工氢气第一大用户。
冯志武认为,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一定会大力发展氢能。氢气的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大。
为满足市场需求,也是从长远战略考虑,6月11日,公司子公司决定拟投资28.84亿元新建“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建设周期26个月,建成后,公司氢气供应能力将达到每年6.48亿立方米(9万立方米/小时),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氢气供应商。
公开资料显示,河北正元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化工开发园区——河北省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的气体中心,具备为园区供应氧气、一氧化碳、氢气及水蒸汽的能力。
“将来,我们的氢气会大量对外供应,客户目标肯定不只是化工园区,而是河北甚至华北区域。”冯志武说,目前,华北多地出台了氢能的发展规划和氢燃料汽车的发展规划,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氢气。“我们将努力做好产业链的上游,保证氢气供应。”
攻关氢气储运技术
尽管市场都看好氢能,但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技术问题。突出的一个就是氢气价格。
“我们生产出来的氢气很便宜,但一旦长途运输到客户那里,就非常贵了。”冯志武估算了一下,中间环节成本要占终端供氢价格的三分之二,“氢气价格贵,贵在储运上。”
据介绍,国内目前主要是使用高压钢瓶运输氢气。一般一个充气压力为20MP的高压钢瓶贮氢重量只占1.6%,导致氢气运输量有限,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冯志武介绍,氢能产业相对发达的日本,目前主要是用甲苯加氢,把氢气藏到甲基环己烷里,然后运输。这种方式下,氢气的容量比高压气态氢气要大,运输成本也低许多。从甲苯到甲基环己烷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甲基环己烷脱氢,尤其是如何提高脱氢率,还需要深入研究。
“我们估计将来的氢气不会便宜,大概每立方米6元多,和现在的日本差不多,但这个价格还是比汽油柴油便宜。”冯志武说,未来,氢气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是拼成本。
而要降低成本,必须在运输和储存上下功夫。目前,日本在此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阳煤化工正与相关研发领头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阳煤化工也在不断提高氢气的纯度。“我们现在生产的氢气,纯度99%以上就足够了,如果用于燃料汽车,纯度必须达到99.97%,并且严格控制CO、总硫、卤化物等杂质浓度。”冯志武说,“在技术和工艺上,公司已具备条件,投资也不大,只需在氢气之后加一个净化装置,就能生产出来。”
阳煤化工还计划向航空等更高端的应用领域迈进。冯志武透露,公司正在合作研发的氢气提纯技术,目标是将氢气纯度将提高到99.9999%。
双管齐下降成本
布局氢能产业的同时,阳煤化工也着力于内部改革,降本增效。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阳煤化工实现营业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净利润1.29亿元,同比下降38.54%。
“和以尿素为主业的同行比,我们效益一直不如国内先进企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生产和经营成本太高。”冯志武坦言,2018年,公司尿素毛利率为18.20%,但同行业先进企业达28.04%。
除了产能集中度低、历史形成的财务费用高、部分工艺技术落后等因素外,企业内部管理还存在提升空间。
“外部市场环境我们决定不了,但技改、管理等方面,我们是可以努力改进的。”冯志武说,尤其是公司气化用煤成本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
由于自然资源问题,阳煤的品质相对降低,因此有时不得不忍痛放弃自己的煤,而去高价采购别人家的煤。
如何降低烧煤成本,一直是阳煤化工心头的一个结。而R-GAS炉汽化炉的试烧成功,让冯志武看到了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的希望,虽然这一项目是由阳煤集团投资和美国燃气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但协议中约定集团内部化工企业可以免费使用,包括上市公司各下属企业。
今年8月,R-GAS炉将开始投入生产试验。“预计到明年上半年会出来结论,如果按照计划试验成功,就是突破性的技术革命,将彻底解决公司气化煤成本高的问题,成本有望降低一半。”冯志武估算了一下,如果公司现有的气化炉全部替换成R-GAS炉,生产成本可降低5亿元以上。
技术上持续改进,管理上,阳煤化工也在不断改革。
和同行比,阳煤化工产能比较分散,装置分布于全国各地,运营成本偏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公司从统购统销入手,开始进行营销系统改革。
“今年6月,已将煤炭采购统一起来。”冯志武介绍,阳煤化工用煤量很大,一年1200万吨,仅此一块有望节约一大笔费用。
公司还将对所有的物资,如备品备件、化学品等,实行统购。“对约7000多家供应商进行筛选,实现各企业以后买入的东西在电脑上都有记录。”冯志武说,预计统购统销后,原材料、化学品采购可节约资金5%至10%,产生效益3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