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21年

3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所有竞逐都是富强的铺垫

2021-03-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竞逐富强:
  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威廉·麦克尼尔 著
  孙 岳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12月出版

——读《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禾刀

战争,是人类竞争的最残酷形式。这种形式总是充满血腥杀戮的暴力,自古以来,越是“战斗力”爆表的一方,越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咄咄逼人的一面,“强权即公理”不无市场。

1963年,威廉·麦克尼尔以一部《西方的兴起》一举成名。为了给该书“补遗”,麦克尼尔耗时近20年,潜心研究技术、军事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终成此书。麦克尼尔在本书中重点叙述了在公元1000年后,世界东西方主要国家工业进步、武器制造、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演变等方面的内容。麦克尼尔的论述钩沉历史、视野开阔,令人印象深刻。

冲在竞逐前面的军事技术

麦克尼尔用笔描绘了人类历史上一幅幅恢弘的战斗画卷。公元1000年左右,职业化军队相对成熟。为战胜对方或不被对方战胜,交战双方总会不断加码,试图在战场上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然而,能否夺取最终胜利,既取决于统帅的运筹帷幄,也离不开参战人员数量、装备技术水平、协同熟练程度、粮草供给等诸多硬件要素。谁能率先打破力量均势,谁就更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麦克尼尔回顾了人类战争的发展史:从最初的步行作战到骑士,从弓箭大刀长矛到线膛枪火炮飞机导弹,乃至今天脑洞大开的先进武器。数千年来,战争形态早已从冷兵器时代的人海战术,上升到高科技制胜阶段。如果说“二战”是军事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那么,上世纪90年代爆发的海湾战争,则让世人看到了高科技战争展现的巨大魔力,自然也激励各国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卫星定位、巡航导弹等尖端军事科技方面。

然而,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一开始并没那么吃香,这一方面是因为新技术一开始往往显得较为粗糙,稳定性较差;另一方面则因为当时的军事理念还停留在传统层面。例如在16世纪20年代的欧洲人眼里,绅士徒步作战和骑马战斗没有什么区别。

在15世纪的欧洲战场上,虽然线膛枪的出现已经让军人初尝甜头,但真正的战争工业化则要等到工业革命。略感滑稽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动军事技术进步的居然不是浴血奋战的军人,而是由私人发明家,他们想说服当权者去改进现有武器或生产方法。私人发明家也不是出于高风亮节,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求获得收入”。

一旦战争步入工业化的轨道,欧洲的军事技术便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方面工业化可以为战争的巨大消耗提供更大保障,另一方面战争的巨大需求也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带来更多收益。当技术在军事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强大的军事优势去征服其他地区掠夺财富,而不必担心遭到征服者的反抗时,战争成为欧洲人“理所当然”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强权逻辑之下,欧洲人的殖民足迹几乎遍布全球。

不可否认,近千年来,战争确实扮演了创新驱动力的角色,但必须看到这样的驱动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麦克尼尔对核武器表示出深深的担忧,担心如果没有统一的共同约束机制,像核武器这样的终极武器技术在未来将更多更平常地出现在人类眼前。

竞逐催生现代市场经济

提起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很多人会联想起亚当·斯密,以及他的《国富论》。然而在此之前,历经千年发展,无论是否有亚当·斯密,市场经济体系的雏形其实已经呈现。

麦克尼尔在本书中设置了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即公元1000年前后。麦克尼尔在第一篇中阐述了本书立论前提:公元1000年前后的几百年间,中国朝着市场调节的方向迅速演变,而这一点在世界历史上起到了改变均势的关键作用。麦克尼尔在书中重点介绍了宋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较为辉煌的重要朝代。

宋朝的军事力量与其经济实力并不匹配,因此长期受到北方军事威胁,最终覆灭。在麦克尼尔看来,宋朝炼铁和造船技术比欧洲更有优势,但他们并没有扩大这种优势。商人们只是借此作为其个人或子孙有朝一日“在官场争得一席之地”的门票。

虽然同时代的欧洲商人并不比宋朝商人地位高多少,不同的是,基督教的分裂为社会竞争带来强大压力,其中包括安全,这使得市场行为与军事行为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密切交融。也就是说军队对商人有了更多依赖,甚至还有点军商不分。在16世纪,英国皇家海军一开始和商船队没有太大差别,在同时代的西班牙的战船中,多达三分之二的战船是由商船武装起来的。

战争就是烧钱,在税收无法满足战争需要时,欧洲皇室率先开启了民间借贷的社会融资尝试,这种模式继而被应用到海外探险和拓展殖民地方面。从哥伦布的探险,到后来的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均能看到这些融资模式的痕迹。不难看出,与郑和船队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截然不同,欧洲船队一开始就是奔着利益而来。

市场的形成需要剩余商品,需要买卖双方的交易。因为融资,欧洲摸索出一套信用机制。因为需要交易,契约合同于是产生。虽然军队与商人间的纽带日益紧密,但军事不可能为市场提供可持续的需求,尤其是在和平年代。这意味着商人要想发展,必须自寻出路拓展市场,除了本国军队外的其他买家,只要不是敌人或潜在的竞争对手都可成为买家。时至今日,军事装备出口在国际贸易中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其中美国一骑绝尘,无人能望其项背。

最后必须慎重提及的一点是,作为《西方的兴起》的续篇,麦克尼尔在论述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后,不忘发出掷地有声的忠告:“人类似乎有这样一种天性,他们需要有敌人去惧恨、去全力消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同仇敌忾、共担风险并争取最后胜利。”可笑的是,环顾四周,靠制造敌人从而实现内部团结的想法,在今天依然不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