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 基金·市场  查看版面PDF

东方基金刘长俊:债市回调现建仓良机
纯债基金投资正当时

2021-05-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东方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副总经理

刘长俊

受国际市场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最近铜、铁矿石等多种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通货膨胀预期成为焦点话题。

5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下一步,货币政策会如何走?对债市影响几何?信用债的投资前景是否已经明朗?本文就市场关注的一些话题进行分析。

目前债市存在较强趋势性

《报告》认为,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通胀中枢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延续温和抬升走势。

在笔者看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不会引发明显的输入性通胀。货币政策没必要为了控制通胀而进行收紧,对债市更多是短期的情绪上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债市回调或许是建仓的良机。

具体来看,预计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将“稳”字当头。另外,监管部门根据实体经济需求,通过总量及结构性的政策灵活投放流动性,既不会大水漫灌,也不会明显收紧。

至于经济基本面对债市的影响,整体来看,经济增速对债市的影响中性偏多。

目前债市之所以存在较强的趋势性,源于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全球经济依然朝着复苏的方向前进,但各经济体复苏进程并不同步。具体到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外需依然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则出现分化,房地产项目更具韧性,制造业投资有所好转,基建投资则相对偏弱。

信用分析应回归基本面

个券信用风险事件也是近期投资者关注的话题。

笔者认为,发生个券信用风险事件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受疫情影响,去年一些企业经营不佳。其次,部分企业投资激进,存在过度融资、期限错配的情况。同时,自身经营情况不佳、偿债能力较弱,主要依赖外部支持和债务滚动,一旦新发债券困难,即面临很大的集中兑付压力。

对于后续信用债的投资,笔者判断,信用市场出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各种刚兑会一一被打破,信用分化将继续加大,投资级和投机级债券会有明显的区分,而不是评级都是AAA,定价也会更加公允。基于此,投资者对于债券基金的投资策略也应适时改变。

在理财向净值化转型背景下,“固收+”得到了银行渠道及客户的追捧。笔者认为,年内A股市场将大概率呈现震荡和结构性行情,“固收+”基金预期收益率走低。

展望后市,建议投资者更多关注纯债类的基金。如果投资者对回撤容忍较大,且期望长期持有资产,可以继续增持“固收+”基金。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则应在市场化出清过程中,降低信用风险偏好,回归企业基本面分析。(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