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21年

6月15日

查看其他日期

人性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读《失序:机器人时代与全球大变革》

2021-06-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失序:机器人时代与全球大变革》
  理查德·鲍德温 著
  朱海燕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4月出版

◎毛志辉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开启了机器人自动化的新阶段。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自动化的关注大都集中在对制造业的改变和冲击。然而,随着一种被称为“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赋予了计算机前所未有的技能,如阅读、写作、谈话和微妙模式识别等,让大多数白领、服务人员和专业人士也深切感受到了自动化竞争的威胁。可以预见,随着“全球机器人化”的兴起,势必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

未来,机器人将带来哪些改变?人类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人类社会将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全球化研究资深专家理查德·鲍德温在其所著的《失序:机器人时代与全球大变革》一书中认为,“白领机器人”意味着自动化发展的新阶段,伴随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以及通信壁垒、语言壁垒的打破,来自计算机软件和“远程移民”的竞争将带来巨大的就业冲击,尽管新的职业阶层将会诞生,但是人们失业的速度将会快于新工作机会产生的速度。通过自动化和全球化两个视角,作者深刻分析了机器人时代人类社会将会产生哪些新的变化和问题,政府又该如何解决,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未来的基本图景。

全球机器人化可以视为近300年来人类社会将要面临的第三次重大经济变革,其特征也与前两次变革迥异。始于18世纪初的第一次大变革即工业革命,让人类社会从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工业生产为主,其技术动力来自于蒸汽和相关机械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第二次大变革又称为“服务业变革”,让人类社会经济以工业生产为主升级为以服务业为主,是基于芯片的计算机和相关通信技术发展的结果。而数字技术的驱动,正让人类面临第三次大变革,计算机将具备一定的直觉和无意识思维能力,并具备办公需要的重要技能,服务业将遭到颠覆。

我们当下可见的现实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技术等新技术革新浪潮的协同推动下,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组织模式、生产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都已经发生重大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成为常态,工作自动化和人员下岗的矛盾也势必将变得突出。

技术是增长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比尔·盖茨曾担忧,数字技术将引发一场大动乱;埃隆·马斯克曾预言,技术将带来大规模失业;斯蒂芬·霍金曾断言,人工智能的崛起将让很多中产阶级失业……技术的进步让我们享受到成果,也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一个核心问题,即人本身才应该是我们最终着眼的地方。

《失序》的开创性在于,将大家的预测和担忧进一步具化,并将关注的焦点回归到人。作者密切关注技术革命的规模、速度和范围,以及对就业的影响,从而指出,全球机器人终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而当变革发生得太快,人们就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这可能需要付出极高的人力、经济和社会代价。为此,我们需要警惕因为技术而引发的大动乱。大动乱不是由还未发生的事情所导致,而是受到当下正发生的事情所驱动。我们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变化的速度太快,即新技术创造新工作的速度赶不上人们失业的速度。

那么,全球机器人化必然会导致极端事件和暴乱吗?对于这个问题,作者认为,温和的反拨形式一定会出现。针对数字技术的威胁,“保护主义”的反拨已经开始,政治实力强大的集团正在呼吁社会的抵制并希望得到监管机构的庇护,以减缓或逆转社会变化。

一个典型的例子,前几年美国卡车司机鼓动监管机构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监管。卡车司机工会积极游说政府,以避免数千卡车司机的下岗,这也使得美国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仅支持在卡车以外的领域使用自动驾驶技术。作者认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汽车是保护主义抵制的最主要目标,但其目标范围正逐步扩大,美国国会也在扩大监管范围。2017年,美国参众两院都提出要建立一个联邦资讯委员会来评估人工智能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影响,而其民意基础正是美国人对全球机器人化转型的担忧,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机器人和计算机将导致很多人下岗。

那么,机器学习还有哪些学不会的技能?哪些人类活动不会受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哪些工作不受人工智能和远程移民的冲击?作者在书中一一作了展望,并乐观指出,未来经济会更加本土化和人性化,不会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冲击的将是那些需要人们互动并发挥人性特点的行业。这也意味着,人类的生活将会充满更多的关怀、分享、理解、创造、同情、创新,这些都是需要在场的人共同完成的。

人性,始终是人区别于机器的本质所在,也将会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竞争的“立身之本”。与机器人相比,人类天生喜欢合作、公平、互惠、同情和冲动控制等团队建设活动,简言之,人类是社会认知天才,而机器人显然无法应付社会认知。随着全球机器人化时代的来临,那些涉及人类独特品质,包括关怀、分享、理解、创造、同情、创新和管理的工作,将不会受到人工智能竞争的影响,并且还可能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而获得新的发展,创造出今天还难以想象的新机会、新职业和新价值。

技术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当面临人工智能威胁时,人类的生存体验将会发生巨大变化。有些基本能力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如一般认知能力、身体能力、交流能力等;而那些体现人性光辉的能力则变得更加重要了,如道德、理性、审美等。诚如作者所说的,人工智能会赋予仁者更多“智能”,但不能给予“智者”更多“仁心”。可以预见,21世纪将出现的技能转向,会对未来的经济社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但新经济时代总体上会是光明的。

当然,实践给出的答案极有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和预测,光明的前景也危机四伏。人类还必须让全球机器人变革以可以接受的速度发展,变革造成的破坏要能让大多数人可以承受,这就需要以历史为借鉴,以现实为基石,实现人、技术、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事实上,技术进步的速度并非受制于抽象的自然法则,人类应该并且可以控制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冲击。从根本上说,对技术进步的控制,恰恰也是对人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