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用数字转型突破传统金融的局限——读《金融的价值:改革、创新、监管与我们的未来》

2021-12-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夏学杰
  《金融的价值:改革、创新、监管与我们的未来》
  黄益平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12 月出版

用数字转型突破传统金融的局限

——读《金融的价值:改革、创新、监管与我们的未来》

⊙夏学杰

《金融的价值》是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面向大众的金融知识普及之作,全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剖析了金融之于国家、社会与个人的价值,阐述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风险控制与监管,分析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让人们得以更好地了解现状,把握未来。

金融推动工业革命

英国的经济史学家约翰·希克斯发现,工业革命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更是金融创新的结果。金融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长期的廉价资金,是技术革新演变为工业革命的关键推动力量。耶鲁大学的威廉·戈兹曼教授在《千年金融史》提出19世纪东西方工业上的发展差异其实缘于金融差异,并且金融发展上的差距要先于技术进步上出现。

作者多次在演讲中提到约翰·希克斯等学者的论断,以强调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还从金融的角度解读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何没有诞生于中国。明清时期虽然中国也出现了以山西票号和钱庄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当时的票号最主要的功能是异地汇兑而非融资,无法从资本的角度支持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这也许部分地揭示了所谓的李约瑟之谜: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正如希克斯所言:“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

金融该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从2007年到2018年,中国的边际资本产出率从3.5上升到6.3。也就是说,每生产一个新的单位GDP,在2007年需要3.5个单位的资本投入,而到了2018年就需要6.3个单位的资本投入,这说明资本的效率已经有所下降。“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但是,另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是老百姓的“投资难”,百姓有很多可投资的资金,却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

作者在书中指出,出现这样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但金融模式还没有立刻转变过来,因此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如果说过去的增长模式是要素投入型的,今天则是创新驱动型。进入“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更高水平开放,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我国产业升级迫在眉睫,需要集中资源实施重大科研攻关,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引导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这些对于金融业而言,意味着需要金融服务模式、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如何更好地支持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成为摆在金融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下,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外部融资中,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占比大约为85%,资本市场融资占比大约为15%。在经济增长需要依靠创新驱动时期,这样的金融结构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大幅增加,金融资源的投入需要相对更高的回报来覆盖其承担的风险。在这方面,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能力更强,直接融资可以更为专业地识别风险,甚至在股票市场上实现投资家和企业家的风险共担。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推进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对比国际上的金融体系,美英是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为主,而德国和日本则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为主。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资本市场以多大程度、多快速度支持中国经济的创新增长,如何借鉴两种金融体系的经验和优势,都需要做好衡量。

数字技术推动金融普惠

传统银行业的风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对中小微企业等长尾用户的精准风险定价和服务。传统银行的风控:一看财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而不少中小企业在财务方面并不规范;二看抵押贷款,但不少中小微企业缺少房产等固定资产以供抵押;三是关系型贷款,即主要依靠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信息等软信息,但这仅仅适用于小规模的熟人社会,成本也相对较高。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过一个研究,把利用网商银行的后台金融科技和非传统数据构建的风控模型与传统银行依赖于财务数据和打分卡的风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前者更为有效。原因在于:一是互联网实时数据与行为数据的动态化和交互性更强,比传统有滞后性的财务数据更有优势;二是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抓住很多非线性关系和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后做出来的对违约的预测比传统银行更好。

当前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系统应如何支持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发展?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促进直接融资发挥出更大作用;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业需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线下中小银行利用好软信息,一条腿是线上新型互联网银行利用好大数据。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引领性发展,普惠金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方面的经验可以继续推广,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大风险管控。

数字金融还推动了农村金融普惠。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创立了为穷人服务的格莱珉银行。这家银行在云南大理做过试点,2017年他们从孟加拉国派一个人过来,带领13个中国年轻人一起做业务,一年间服务了130家贫困农户。作者表示,尽管他们做得非常好,但是这样做的效率太低。仅云南省弥渡县需要帮助的农民就有好几万,如果按照这种模式,需要多少人力才能服务得过来?网商银行在2017年依靠377名员工服务了500多万家小微企业客户,2018年达到上千万家。网商银行就是通过大数据风控突破了原来传统金融机构的局限。一些新兴与传统的金融机构利用移动终端和大数据分析支持金融决策,已经展示出极大的普惠性特点,而这恰恰也是数字技术可以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因。只要农民“触网”,金融机构并不需要把实体分支机构建到每一个乡镇,也不一定需要去实地验对抵押物、生产活动、收入来源。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或者网络购物等数据就可以分析潜在客户的信用状况。

1935年,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中国地图上画了一条线,从黑龙江的黑河市到云南的腾冲市,这条线以西以全国56.3%的领土面积仅养育了5.6%的人口。这条线后来也被称为胡焕庸线,地广人稀的现实困难使得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然而,近年来,在电商网络、移动支付等技术和创新的帮助下,数字金融公司首次越过了胡焕庸线,并迅速进入了我国中西部的许多地区,借助数字技术的超地理性,数字金融特别是移动支付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胡焕庸线”东西部地区的平衡发展,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更充分的发展机遇与红利分享。

什么是好的金融创新?

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简而言之即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由此,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为投入品赋予新的含义,二是提高同一投入品的生产率。作者表示,从这个定义来看金融创新,也可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现行金融体制的改变;其二是增加新的金融工具。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曾经说过,过去几十年最有效的金融创新是发明ATM(自动取款机)。ATM的出现极大延长了银行的服务时间,可以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成为银行柜面服务的有力补充和营业网点的有效延伸,使得银行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数字金融则是另一种金融创新,虽然从事的仍是贷款、支付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务,但是方式发生了变化,利用互联网技术放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创造了新的风控方式。

作者认为,好的金融创新至少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条是能够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美国金融危机的“次债”是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为底层资产发行的债券,它使得本不应该获得银行按揭贷款的高风险潜在客户拿到了按揭贷款,并且隐藏了其中存在的风险。作者表示,“次债”就不是好的金融创新,因为它刺激了不合理的贷款需求,风险迟早会暴露。同理,一些现金贷产品将资金借给了没有偿还能力的个人,这种金融需求就超出了合理的范围。第二条是风险可控。风险控制是金融交易的核心,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就会很危险。一些网络借贷平台没有风控能力,不仅自身存在极大风险,也破坏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纪律。数字金融虽然在推动金融创新、重塑金融市场格局、改善金融服务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所以,作者在本书始终不忘谈金融风险的防控问题。比如作者建议,所有金融交易都需要受到监管,需要设计新的监管框架以应对数字金融趋势下金融风险跨行业传递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需要通过增强监管科技来监测和监管金融风险;监管机构应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之间取得平衡等。

科技的发展推动金融创新,而创新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新的问题,社会总要前进,人们固然不应盲目激进,但也不可因噎废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不仅向大众普及了一些金融问题,还总结以往金融改革之得失,并务实地提出一些对策,很具有启发意义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