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这句话对吗?
资产管理大时代,跟着超姐来理财!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很多选择,择校、择业、择偶……一个个选择最终构成了人生。投资里也是如此,选择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构成了最终收益。
做选择,需要认真衡量各选项之间的风险和收益。投资中,一直有着这样的论断: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这句话对吗?在超姐看来,这句话有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一枚硬币的两面:风险和收益
假设投资者能准确评估单一资产的风险及收益属性,那么按照高低两档划分,资产的风险收益情况大概可分为以下四类:
■
假设投资者能够准确识别风险和收益的高低,且风险和收益静态不会持续变化的情况下,基于理性考虑,市场上出现的机会大多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所以,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是市场选择后的一个现象。
而在橡树资本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看来,如果更高风险的投资确实能够可靠地产生更高的收益,那么他就不是真的高风险了。对于风险和收益,他认为更精确的表述应该是:为了吸引投资资本,风险更高的资产需要提供更好的收益前景、更高的收益承诺或预期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实现更高的收益。
马克斯对传统的风险收益关系图进行了修正,他认为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更高的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增加和损失概率的增加。在这样的描述下,当定价公平时,风险较高的投资意味着:1)更高的预期收益;2)获得更低收益的概率增加;3)在某些情况下,更小幅度的收益或更大程度的损失。
以大众最熟知的股债投资来举例,股票和债券是资产配置中最常见的一对“双生花”。人们普遍认为股票的风险比债券高,其收益预期也更高。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如果看长期,截至12月18日,过去10年间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76.17%和95.44%,符合风险越高、回报越高的预期。但就收益分布来看,股票型基金的收益表现更加离散,基金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股票型基金的收益区间是61.46%至472.38%,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区间是24.49%至279.42%。
如果看短期,不同年份的情况并不相同。例如,股熊债牛的2018年,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为-24.81%,而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回报是4.20%。而且,表现最好的股票型基金(4.02%)还不及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水平。
基于上述数据情况,超姐想告诉大家三点:
1.资产的风险收益情况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点情况并不相同;
2.只要时间够长,股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3.虽然股债长期收益风险比呈现稳定特征,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选择专业的FOF团队,优化风险收益比
为了获得良好的风险收益比,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针对第一点和第二点的应对方式是做好资产配置。
从短期来看,不同市场条件中,资产的风险收益比并不相同。投资者需要结合宏观环境和资产的表现调整股债配比,做好不同资产间的配置。就大类资产而言,可参考美林投资时钟等理论进行配置;就权益投资而言,就是寻找分化的市场中的高景气赛道。
长期视角下,在穿越牛熊或经历“复苏-过热-滞涨-衰退”的完整经济周期的时间里,资产的风险收益比特征稳定,资产间的相关性也较为明确。例如,根据股市和债市过去15年的表现,可以发现,在大多数年份中,股市和债市之间都存在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即“你跌我涨”。
因此,投资者应当根据组合投资目标,将资金分散地投入相关性较低的不同资产中,或者利用资产间的相关性进行合理配置,在承受一定的风险下,追求更高的收益。
除了择时调仓位,选对风格和赛道,做好这些资产配置,针对第三点,还应力争选到能够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标的。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好基金时,大部分投资者重点看业绩,其实过往业绩仅代表历史,大家要寻找的应该是未来的好基金。
可见,要想投资得好,就要对短中长期的资产收益风险性价比有综合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身持有时长,选择合适的标的构建组合。这是一系列的科学严密的投资过程。相比而言,机构投资者在这方面有优势。
如超姐所在的广发基金资产配置团队,除了在宏观、股票、债券等多个层面拥有公司团队的研究支持,还有资产配置模型、GFund基金综合评价体系等为基金经理提供系统支持。此外,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在宏观研究、行业分析、资产配置、风险控制等方面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形成了科学成熟的投研一体化体系。
其实,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也需要在衡量好收益风险比后再做选择。例如,是自己经过一道道工序选择基金,还是交给FOF基金经理实现一键资产配置。超姐的看法是,我们日常要补充投资知识,形成对市场、资产、基金的底层认知。但不得不说,个人在专业性和时间精力的分配上,不如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对大部分个人投资者而言,交给FOF基金经理选基金,收益风险比或许会更高。(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