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专业团队”代理索赔? 警惕假维权的二次伤害

2022-05-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谭一凡 ○编辑 孙放

几天内就能让机构赔偿全部损失,维权行动有部委“红头文件”支持……在互联网平台上,针对证券投资咨询、期货、券商等机构,各类“维权信息”层出不穷,但细看其“文案”,多数内容高度相似,不同之处多只是更换了所针对机构的名称。

是谁在大量发布此类“代理维权”信息,他们真的是在帮助投资者维权吗,其背后的利益驱动是什么?

据记者的调查,网络平台上的虚假维权已形成“灰色产业”,所谓“代理维权”者或以维权为名“碰瓷”各类机构、或诱导需维权的投资者支付所谓“保证金”,以此非法牟利。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多家社交媒体平台和财经论坛上,充斥着大量“网络维权”信息。就内容看,主要包括“代理提供法律援助”和“冒充权威官方机构”两种模板。

其中,“代理维权”的宣传文案会对目标机构进行“曝光”,以个人投资者语气介绍“上当受骗”经历,并在最后给出核心提示:“某某法援团队仅用几天时间,就成功让该机构赔偿了投资者的服务费和全部损失。”

“冒充权威官方机构”类文案往往会以监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口吻,告知投资者目前已出台多项支持“申请退款”的规定文件(多系伪造),提示投资者须尽快向目标机构索要赔偿和退款。

在不同的网络平台随机查看数十件维权文案后,记者发现,其内容中除了目标机构名称、损失金额和投资类型外,其他内容大多为复制粘贴,明显是套用同一模板批量制作传播的。这些文案还有一个“共同点”,发布者会附带提供所谓“代理团队”和“官方机构”的联系方式,并“友情提示”投资者要“马上联系,及时止损”。

对此现象,近期有机构运用爬虫技术,以81家投资咨询公司、150家期货公司、140家证券公司的名称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相关“维权宣传”文案共涉及其中369家机构,覆盖观察样本的99.5%,而对证券公司的“覆盖率”达100%。

在添加数个所谓“维权团队”的联系方式后,记者发现,相关“代理维权”大多自称“某某法援”或“某某法务”,而不是正规从事法律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代理维权”人员在询问维权对象的机构名称及投资者损失金额后,会第一时间提到“将收取追回资金的30%作为费用”,部分“法援”团队还表示,要登录投资者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以便与目标机构联系。

据记者了解,此类“代理维权”其实并不以帮助投资者为目的,在多数情况下通过收集投资者利益受损的信息,再对相关机构展开“碰瓷”,即以维权为名,行敲诈之实,实现非法获利。而投资者如将个人账号交给“维权团队”,还可能面临重要信息外泄等二次伤害。

冒充“权威官方机构”的非法组织的做法也与之类似。一位投资者向记者表示,自己在进入所谓的“官方群”后,群内人员就要求必须提前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才能追回投资者此前购买理财产品的全部投资款。有法律界人士提醒,这类模式已涉嫌诈骗,投资者很可能非但原有的损失要不回来,还会再搭进去一笔所谓“维权保证金”。

为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多地监管部门近期在出手整顿虚假“代理维权”,并提示风险。如4月11日,浙江银保监局、浙江省公安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不良代理投诉举报风险 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打击不良代理投诉举报灰色产业。北京银保监局此前提醒广大投资者,警惕非法“代理维权”侵害,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