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8月5日

查看其他日期

环保行业掀起并购整合潮
龙头企业乘势跨界新能源

2022-0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问之
周洋 制图
部分环保企业借道并购涉足新能源领域


◎记者 张问之

今年以来,A股节能环保板块已有上百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展开行业整合、延伸产业链,不同细分龙头企业更是依托自身禀赋加速布局新兴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龙头企业“跨界”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成为此轮并购重组的新动向,业务涉及新能源材料、风光发电、储能等多个细分领域;与此同时,资源化利用领域也成为环保龙头“掘金”的新方向,涵盖危废资源化处置、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资源再生利用等。

“新能源的源头是节能。当下,新能源各种技术的完善,给了环保企业很好的入场机会。”对此,扎根环保行业多年的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发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认为,环保行业的发展主线正在由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传统环保)、新能源方向(泛环保侧)切换。

跨界抢滩新能源

“环保企业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能源为重要方向之一。环保企业历经几十年发展,龙头产能、利润体量已颇具规模。”广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

在业内看来,作为新能源领域的“近亲”,环保行业中不少企业掌握着节能降碳的相关技术。比如,固废企业本身业务即为发电,有能源化的需求,对新能源的理解远超其他企业;水治理企业早在十年前已着手布局屋顶光伏和水源热泵方面。

技术相通、产业协同、资金优势、股东资源等成为环保企业“跨界”新能源的推动因素,具体业务则涉及新能源材料、风光发电、氢能、储能等各细分领域。

比如,固废处置龙头旺能环境依托控股股东美欣达集团废弃车拆解产能,致力于打通锂电回收的上下游渠道。今年1月,旺能环境披露,拟通过子公司浙江旺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收购立鑫新材料60%的股权,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产业。资料显示,立鑫新材料以钴酸锂电池废料、三元锂离子电池废料为原料生产钴、镍、锂盐类氧化物类电池级、化工级新材料产品。

固废龙头中国天楹则将目光投向储能领域。2021年12月,中国天楹披露,拟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公司新能源相关领域的业务,注册资本20亿元。2022年1月,中国天楹控股子公司Atlas Renewable LLC与瑞士重力储能技术开发商Energy Vault(简称EV)签署5000万美元的技术授权许可协议,并向Novus Capital Corporation II(纽交所上市企业,简称Novus)投资5000万美元,投资完成后将持有其500万股股份。2021年9月,Novus已与EV签署合并协议,通过反向合并的方式收购EV的全部股份。中国天楹表示,公司现阶段形成以“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战略,积极向储能方向发展。

ST龙净则通过投奔紫金矿业,转战新能源。今年5月8日,公司原控股股东龙净实业投资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与紫金矿业签订控制权转让协议,将合计持有的15.02%股份转让紫金矿业。6月22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完成改组,标志着公司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公司在最新披露的半年报中表示,新董事会明确了“环保+新能源”的战略目标。

在薛涛看来,环保企业“跨界”新能源需要思考的是自身“比较优势”在哪里。环保企业尤其是市政类环保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在城市中有固定的设施和人员,对地方基础设施运行有着深入的理解,以此为基础适合做一些伴随性、分散性的新能源及节能降耗业务。

并购掘金“资源化”

“资源化”赛道成为多家环保龙头延伸产业链掘金的又一重要领域。资金实力雄厚的龙头公司多以并购为抓手,向资源化利用领域拓展,寻求多元布局、协同发展。案例显示,清新环境、旺能环境、维尔利、北清环能等环保细分领域龙头均有所行动。

业内认为,“双碳”背景下,再生资源价值将持续提高,需求也将释放,再生资源行业将从“前端回收驱动”到“后端需求驱动”,并将进入正向循环阶段。“‘资源化’延伸实质上是纵向延伸产业链,环保企业大多从某个工业产业的源头或末端嵌入,成为产业链的一分子。”薛涛解释道。

最新案例是旺能环境对南通回力的收购。7月18日,旺能环境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旺能投资拟以约3.31亿元收购南通回力77%股权。南通回力是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首批准入企业,具有年产各类再生橡胶8.1万吨能力,目前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再生胶生产企业。对于此次收购,旺能环境表示,将进一步扩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产品线。

薛涛认为,环保企业掘金“资源化”赛道,需要关心的重点在于如何将“资源化”做通。“只有在产业链中嵌入比较深的时候,才能够找到价值基点。”

以废油脂处置为例,餐厨处理企业通过与政府签订BOT协议获得合同覆盖范围内的餐厨垃圾长期且排他的处理资质,是生物柴油行业的重要资源方。在资源化趋势下,餐厨龙头聚焦餐厨有机废弃物处理及废弃食用油脂资源化利用,可通过并购不断扩容。

比如,北清环能今年2月披露,拟以1.254亿元收购银川保绿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95%股权;3月,公司披露下属公司北控十方拟以2.42亿元收购北京驰奈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99.996%股权。这两项收购已于4月完成。

亟待寻找第二成长曲线

“环保产业传统业务确定性比较强,像传统污水、垃圾处理业务,项目服务年限大多在25年左右,非常稳定。”薛涛说,伴随自身资源禀赋的不断挖掘,传统环保步入成熟期且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撑,许多环保企业选择商业模式优、成长空间广阔的新业务作为第二成长曲线开发点。

“企业转型要考虑新兴业务的成长空间、竞争格局、商业模式等,也要考虑自身是否具备竞争力。”对于行业新动向,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转型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新能源赛道为例:首先是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除了环保企业,其他企业也在加速进入新能源领域,且新能源龙头企业都在加速扩产能、扩大布局,环保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仅就锂电回收而言,车企、电池企业都已将触角伸向锂电池回收资源化领域,对环保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只有具备渠道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以较大的概率赢得一席之地。其次,项目的投产、达产能否按计划进行,下游销售渠道能否打通,是否真的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这些问题都需进一步验证。这也对环保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销售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未来几年环保行业会否加快对新能源赛道的布局?薛涛表示:“会,非常明显,固废会更明显。求变、求生存、求发展趋势不会变。不过,从优势的地方‘缓变’,或较完全跨入新领域胜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