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8月5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1版)

2022-0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上接1版)

(上接1版)

目前,注册制下向创业板提交IPO申请的企业已超过千家。截至2022年6月底,创业板注册制下已有351家IPO、341家再融资、13家重大资产重组注册生效,330家公司成功上市,累计融资3007亿元,受理首发企业广泛分布于50多个行业,近九成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

背靠坚实的资本市场,创新企业吸引了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集聚。近年来,创业板公司技术人员数量逐年递增,2019年至2021年,创业板公司平均研发人员数量分别达434人、507人、649人。

融资渠道的畅通,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的研发创新。2021年,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共计1361.25亿元,同比增长29.08%。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7.29%,超出板块平均水平。

大量的研发投入造就了突出的创新能力,迈瑞医疗、汇川技术等创业板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数量均超千项,强大的研发实力支撑了企业快速发展。

受益于资本的注入及技术进步,上市公司投产扩产积极性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明显提速。2021年创业板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38.16%,其中693家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上一年增加,占比达60.78%。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的特征明显。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为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在内的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投融资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壮大,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表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开设科创板服务于“硬科技”,创业板改革后主要服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北交所定位于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支持实体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集聚 强链补链

科创板、创业板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在产业集聚、强链补链方面各擅胜场,多渠道、多链条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目的是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释放创新活力。三年时间,科创板奋笔疾书将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硕果写在“试验田”中。

在多个面向科技前沿的“硬科技”领域,科创板已汇聚了一批涉及各产业链环节、多应用场景的创新企业,在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中发挥引领作用,逐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

截至2022年7月22日,科创板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数量达64家,占A股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涉及上游芯片设计、中游晶圆代工及下游封装测试,同时兼具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制造等支撑环节,持续深耕创新链、完善供应链。生物医药领域上市公司总数93家,治疗领域涵盖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水痘等多种疾病,科创板成为国内创新药企业的首选上市地。在面向科技前沿的多个“硬科技”领域,中芯国际、晶科能源、君实生物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者,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创业板亦动能澎湃,强链补链功能日益凸显。截至2022年7月28日,创业板上市公司1158家,总市值共计12.22万亿元,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产业在创业板集群化发展趋势尤为明显,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引领产业持续创新,进而深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有行业专家指出,科创板与创业板联动,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溢出效应和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作为联结资本市场与技术要素市场的纽带,两大战略板块正持续推动形成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引导资本投入的有效循环,营造产、学、研、资共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