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 基金周刊  查看版面PDF

净值高波动影响基民获得感
私募莫忘“绝对收益”初心

2022-11-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今年1至10月私募基金业绩情况

◎记者 马嘉悦

近日,产品净值一周反弹近20%的消息,让业绩大起大落的集元资产再次走到聚光灯下。

数据显示,尽管近期业绩快速修复,集元资产旗下产品今年以来回撤仍超40%,净值波动剧烈。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正圆投资、希瓦投资、东方港湾等知名私募的业绩也均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回撤,一度行之有效的投资理念似乎在“测不准”的市场、复杂的宏观环境面前“不堪一击”。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头部私募开始思考:如何真正对投资者负责,让投资者真正赚到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私募须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在发行节奏、风险控制层面下功夫;另一方面,须探索通过量化、衍生品工具等手段,在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的同时平滑净值波动,让投资人和基金一起赚钱。

明星私募业绩剧烈波动

“11月第一周,A股和港股市场均出现明显反弹,公司跟踪的知名私募业绩有所提振,不过其中反弹势头最足的是集元资产,旗下代表性产品净值上涨19.7%,在知名主观多头私募中排名第一。10月集元资产反弹幅度也接近30%。”一位券商渠道人士透露。

据悉,集元资产掌门人为昔日的“公募一哥”任泽松。2013年,任泽松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一举夺冠,规模一度超过300亿元,以“基于成长的价值投资”为主要投资策略。2018年,任泽松离开中邮基金转战私募。

不过,今年以来,集元资产旗下产品净值可谓是大起大落。

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任泽松管理的代表产品今年亏损超过40%,今年以来最大回撤出现在5月6日,达到60.61%。从任泽松的产品月报看,其今年重仓成长赛道,如新能源车、高端装备、国防军工、汽车电子等。据业内人士透露,任泽松偏爱成长风格,打法激进,其管理的产品净值成立以来波动率一直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集元资产,诸多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业绩也波动较大。

例如希瓦资产基金经理洪俊骅管理的私募基金,今年8月中旬时有投资人表示:“回撤已经达到60%,净值从2元跌至0.8元附近。”据悉,该私募重仓物业板块,前期由于物业板块剧烈调整,产品净值也快速回调,今年以来最大回撤超过60%。

颇具知名度的百亿级私募掌门人但斌今年以来的业绩也备受非议。数据显示,截至11月4日,东方港湾价值投资15号1期产品今年以来回撤超35%。据渠道人士透露,该产品10月第一周的净值回撤高达14.92%。

正圆投资旗下基金经理戴旅京管理的多只产品,今年以来回撤一度超50%。淡水泉旗下多只产品今年以来最大回撤超过40%。在此背景下,淡水泉创始人赵军、和谐汇一董事长林鹏,以及戴旅京等基金经理公开道歉。

如何才能让投资人赚到钱

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为何今年以来出现大幅回撤?记者采访获悉,对于绝对收益理念认知不足、宏观研究能力欠缺或是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且在市场情绪影响下,很多优质标的被‘错杀’,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价格总会回归价值,因此这类波动不是风险,而是机会。不过,对于一只基金或一个组合而言,在没有对尾部风险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坚定持有或增持被‘错杀’的公司,很可能造成组合的大幅波动。这种波动对投资人而言是巨大的风险,因为部分投资人不仅会在底部止损,当净值修复后,很可能快速赎回,根本赚不到钱。长期来看,应降低净值波动,引导投资人长期持有。”沪上一位私募创始人坦言。

林鹏也反思称:“我们过去习惯于用逆向思考、均值回归的方式去捕捉机会,这在大部分环境下是适用的。但近年来,在‘黑天鹅’事件不断出现的市场环境下,股票的价格与价值产生了非常大的偏离,加上我们对宏观政策不够敏感,因此没有做好对组合的风险管理。”

“投资行为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损失厌恶心理’,即损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额收益带来的喜悦相比,对人的心理刺激程度高1倍。当基金净值出现大幅回撤后,投资者会更加厌恶风险。一旦净值反弹到1元附近,就容易产生赎回的想法,因此稳健的净值表现最容易引导投资人长期持有,从而实现财富增值。此外,部分明星私募会选择在业绩高位或市场高位募资,虽然能实现公司快速发展,但投资人获得绝对收益的概率较小,因此私募应更多从绝对收益的角度考虑发行节奏。”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夏盛尹表示。

新探索:借助多元化工具平滑波动

出于为投资人实现绝对收益的考虑,多家私募正在探索平滑净值波动的方式。

沪上一位券商人士透露:“今年以来,市场波动加剧,包括私募在内的机构对于定制化风险对冲工具,即复杂的定制化衍生品需求明显增多,最近和私募洽谈雪球、安全气囊等衍生品工具。”

北京一家百亿级私募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会阶段性使用一些股指期货工具,同时学习期权等相关对冲工具。“公司想长期持有一个标的,但又担心个股波动较大,可能会找券商定制个股安全气囊。所谓安全气囊,即私募和券商约定个股涨跌的触发条件,以30%的触发条件为例,如果个股跌幅在30%以内,私募不承担亏损,只须付固定的期权费,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净值波动。”

私募对于衍生品工具的需求大幅增长,明显体现在了券商衍生品业务量的变化上。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41家上市券商衍生金融资产规模合计达1479.12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82%。其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4家券商的衍生品金融资产规模均超100亿元,分别为476.62亿元、296.65亿元、251.16亿元、105.99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53.75%、103.68%、64.72%、278.48%。

除了积极运用衍生品工具,部分私募还借助或转型量化策略,优化持有体验。近日,浦来德资产董事长庞剑锋表示,将放弃对白酒板块的坚守,全面转向量化对冲策略。原因在于,今年以来以白酒板块为代表的大盘绩优股大幅下跌,对浦来德资产旗下基金造成了较大影响,基金持有体验不佳。“对于公司而言,为客户创造良好的持有体验和绝对收益,是最重要的事,因此公司会将绝大部分基金的策略转为量化对冲策略。”

据悉,清和泉资本于今年初也引入了金融工程团队,希望能紧密跟踪市场情绪、交易特征、行业个股层面的驱动因素等,辅助投资决策,降低净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