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机制将建立
◎记者 李雁争
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1月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时代对水土流失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利部将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还将多措并举加强水土流失投入保障。
根据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到2025年全国水土保持率要达到73%,到2035年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水利部将强化预防保护与监管,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着力打好‘减量、降级、控增’组合拳。”吴文庆表示。
吴文庆介绍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具体内容:对集中连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达到一定规模和生态修复预期目标的相关实施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对淤地坝淤积和侵蚀沟、崩岗、石漠化治理等形成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
“通过这些产权激励机制创新等措施,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拓宽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渠道。”吴文庆说。
一位环境保护领域的专家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多地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为推进绿色经济和生态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法治规制、风险防控和纠纷调处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健全。水利部的推进将促进价值实现机制完善。
根据介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资源丰富。33亿亩森林生态系统蓄积了多达175亿立方米的林木,提供了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生态服务;包括10多万条河流、近2.5万个湖泊在内的水生态系统,每年为全国人民提供6000亿至7000亿立方米淡水;近60亿亩的草地生态系统,每年为包括牧区在内的全国人民提供大量肉蛋奶等食物。完善的机制有助于这些生态产品充分实现价值。
在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同时,水利部还将主动对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机构,在贷款期限、利率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努力增加水土保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