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资本举牌镜像:出手频次降低
违规交易多发
◎记者 徐锐
外部资本持股一旦超越举牌线,便会演变为备受关注的事件。
统计显示,2022年,A股市场累计发生了23起举牌事件(指二级市场买入,未包含大股东定向转让等情形),举牌案例数量较前两年明显减少。从举牌主体来看,在产业资本谨慎出手的背景下,牛散和私募成为2022年举牌事件的主角。
需要指出的是,不知是事前准备不足,还是交易忙中出错,一些举牌方在吸筹过程中频频发生违规行为,主要涉及超比例买入和短线交易。尤其在首次举牌(持股比例达到5%)过程中,近一半案例都出现了交易违规且被监管部门“揪出”。
量少有因
相较2022年的23起,2020年、2021年A股市场举牌案例均超过了50起,对比不难发现,产业资本参与度下降,是造成上述差距的因素之一。
熟知行业冷暖、研究细致深入的产业资本,是A股市场的举牌“常客”。2019年至2021年,以三峡资本、长江电力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在A股市场频频出手,以举牌方式入股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2022年,仅有海信视像举牌乾照光电等屈指可数的产业资本举牌案例。
“产业资本举牌案例减少,并不意味着其投资意愿的降低。2022年,‘A吃A’或以定增方式入股产业同行的案例日渐增多,如京东方入主华灿光电等。”某券商并购人士告诉记者,二级市场买入虽然比较自由,无需与标的公司商讨沟通,但对产业资本而言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效率低、周期长;反之以定增方式入股心仪标的,则能以合理的价格一次性购入大量股份。对比之下,产业资本“冷对”举牌转道参与定增也在情理之中。
此前曾频繁举牌产业内上市公司的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2022年3月通过认购中持股份增发股的方式,一举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产业资本投资思路的微调,使牛散和私募成为2022年举牌事件的主角。统计显示,在23起举牌案例中,举牌方为自然人、私募或投资公司的共有17起,占比高达74%。
牛散举牌案例中,以屠文斌、施玉庆举牌宝馨科技最为典型。2022年6月23日至7月6日期间,屠文斌、施玉庆同步出手,净买入宝馨科技2771万股,并由此触发举牌,且在举牌后继续大规模买入,以此彰显对该股的看好。
以私募为代表的投资公司举牌案例,则包括季胜投资举牌三孚新科、春山新棠举牌中达安、合易盈通举牌国际实业等。
违规多发
尽管2022年整体举牌案例数量有所减少,但举牌方在交易过程中却频频发生违规操作,尤其是在20起首次举牌案例(持股比例第一次达到5%)中,出现违规行为的多达9起,占比45%。举牌违规交易主要体现为超比例买入,另有投资者还会触及短线交易行为。
典型案例如叶金友举牌江南高纤。2022年1月25日,叶金友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了江南高纤634.3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37%)。此次买入后其合计持股比例已超过5%。按照规定,叶金友理应在持股比例达到5%时及时停止交易并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然而,购股心切的叶金友似乎将规定忘在了脑后,在1月26日至2月17日继续增持,持股比例进一步升至6.34%。直至2月24日,叶金友才通过上市公司发布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了举牌事宜。
叶金友的超比例违规买入行为,看似显示其对江南高纤的强烈看好,但仔细翻查其交易明细可以看到,其并不是像一些价值投资者持续买入、坚定持股,反而不断买卖做差价“炒股”。在1月25日持股达到5%后,其实施的减持操作无疑又触及了短线交易,进而构成了“双重违规”。
与之类似,林志强及其控制的“林莹”“江嵘”股票账户在交易元力股份中也犯了相同的错,即在合计持股比例触及举牌线后并未按规定披露,反而进一步买卖股份构成短线交易。基于此,深交所在2022年底给予了林志强通报批评的处分。
“就我接触的炒股人来看,一些大户可能真不太懂具体的规定,加上交易时比较专注,就容易违规。另外,有些人用几个账户炒股,合计持股也容易算错,造成超比例买入。”某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曾经的“香水大王”周信钢就偏爱炒股,由于其动用多个账户炒股,导致多次因违规举牌吃罚单。其早年在向监管部门提出辩解理由时,有一条即是“不熟悉证券法的具体规定”。然而,随着接二连三地因“超比例买入”违规,“不熟悉法律规定”显然已不能成为周信钢的挡箭牌。
不止是牛散,一些专业投资机构甚至也会在举牌过程中违规。例如,管理规模达到百亿级的私募机构阿巴马资产,其管理的私募基金便在2022年5月至8月买入三雄极光股票过程中,因持股比例触及举牌线时未及时停手,后被广东证监局出具了警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