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系统权威专家:六大亮点详解经济“质的有效提升”
◎记者 于祥明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均GDP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货物进出口总额、工业增加值均首次超过40万亿元;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实现基本同步。就此,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发改系统权威专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胡祖铨,对我国经济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进行了详细解读。
胡祖铨认为,去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基础,质的有效提升主要体现在“稳”、“快”、“进”、“好”、“牢”、“实”六个方面。
经济“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基础
“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是统一的,‘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基础。”胡祖铨介绍,去年中国经济“量的增长”主要具备三方面特征:
经济总量上新台阶。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近三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远高于美国的1.7%、欧元区的0.8%、日本的-0.4%,实现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最快增速。”胡祖铨说。
实体经济根基持续夯实。我国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去年,我国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4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33.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7.7%,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国内总需求进一步扩大。去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9%,是近三年的较高水平,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资本形成总额拉动经济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更加凸显。”胡祖铨说。
“质的有效提升”体现在六个方面
胡祖铨表示,2022年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可圈可点,具体看主要体现为“稳”、“快”、“进”、“好”、“牢”、“实”六个方面。
就业物价“稳”。就业抗住了压力,基本盘总体稳定。去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年度目标任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2022年农民工总量保持增长。与此同时,物价顶住了冲击,涨势温和。“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涨幅始终低于3%,全年仅上涨2.0%,远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涨幅,也明显低于全球涨幅。中国价稳和全球通胀形成鲜明对比。”胡祖铨说。
新动能成长“快”,创新投入持续增加。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1万亿元,并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高技术制造业生产、投资均保持快增势头。例如,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0.5%、46.8%、21.0%。
经济“质的有效提升”还表现为绿色转型“进”、人民生活“好”、安全保障“牢”、风险防范“实”。
胡祖铨表示,在安全保障方面,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国内煤炭兜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原油产量时隔6年重上2亿吨,天然气产量连续6年增产,油气对外依存度首次实现双降。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机制不断健全,产业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胡祖铨认为,我国发展已经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但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
“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胡祖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