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蹈千浪,实干大江流
◎记者 林淙
江苏多水。水有万古恒常、百折不回的气脉,这片土地便有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魂蕴。
古有泰伯奔吴,戡天役物;现有资本勃兴,科创强国。以约占1.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500余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江苏独占100家——何以独领风骚?
溯源“争”的动能,先要把握“势”的积蓄。
这里,是制造业的“绝对高地”,全国最齐全的行业门类与最完整的产业链条皆汇聚于此。有人戏称:“在江苏,你可以自配一辆汽车,完成从零件到机器人的全装配流程,或见证半导体从设计到制造的全周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构成了对江苏经济贡献率最高的核心支柱,也是目前科创板苏企中占比最高的行业类别。纵观全貌,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上市公司星罗棋布、产业集群脉脉相通、实体经济根深叶茂,稳健扎实的发展基座与“攥指成拳”的联动效应,让江苏科创企业的“跑步上市”蔚然成风。
探寻“势”的集聚,亦离不开“时”的沉淀。
历史的河流,不断冲刷着沿岸经济发展的形态,并最终塑造出江苏辖内高低错落的“资本地势”。当年“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乡镇经济,在时代的洗涤磨砺下,逐渐形成了今天江苏县域经济“组团领跑”的新态势。
而贯穿于这些以区县为单位的成长脉络之间的,是江苏对奔腾创新的一衣带水、一脉相承。
无锡荣巷走出的民族实业家荣宗敬有言:“干得痛快,处处争第一!”自2019年7月华兴源创拔得科创板“头筹”,到今天华海诚科铭刻下江苏科创板上市第100家的“里程碑”,江苏科创长期领跑的背后,无不是一番“干出来”的劲头和一片“闯出来”的勇气。
14年前毅然将总部从深圳搬到无锡,并于近日率领公司登陆科创板,日联科技掌舵人刘骏坦言:“企业更敢干了。”
在100纳米及以下的微观尺度,施展精准操控的“毫厘技艺”。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有个朴素的梦想:“要为国内生物制药等微球下游产业降成本、提质增效贡献力量。”
感怀时代馈赠的机遇,科沃斯董事长钱东奇说:“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到了可以跟国际龙头一较高下的水平。”
一曲吴歌吟千年,婉转流唱为今天苏商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时代内涵。被改革春风吹生的“苏南模式”,也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摸索出了由“制造”到“智造”的发展新路径。
冲浪之后仍有后劲。截至2022年底,江苏全省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94家,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家——这是江苏科技创新的成绩单,也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而求索“时”的转化,最终要依靠“道”的规划。
从江苏交出的“科创答卷”来看,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正结合成传动高效“齿轮组”,推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近年来,江苏持续耕耘科技创新“试验田”,打造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培育了一批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企业,让资金和技术实现“双向奔赴”。
既要“强筋壮骨”,也要“脱胎换骨”。眼下,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江苏还在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上重点发力。2022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3%,全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20%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
“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
太湖滨秀水灵山,运河畔物阜民丰,6300公里长江奔流入海,共同浸润出江苏如水般开放、包容、进取的精神特质。站在时代“交汇点”上,一直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江苏,也在以科技创新的精微笔触,将“强富美高”的“写意图”勾勒为一纸立体丰盈的“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