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 基金周刊  查看版面PDF

从追高到配置 基民的投资自信之旅

2023-05-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创伤是一剂警醒的良药,不少基民收起膨胀的自信心,开始树立配置思维。有调查显示,74%的受访基民会在投资时进行组合配置

□基民的投资自信之旅,源于其过往的成功,强化于专业机构的引导,期望最终能在基民和行业的共同成长中逐渐走向成熟

◎记者 朱妍

一些知名线上基民社区常常会出现一个怪现象:当天的市场热点,总能轻而易举地登上热议榜前列,而话题下面很多基民声称要跟风投资。

“追涨是人性的弱点,而应当为投资者收益负责的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却在追求规模的驱使下,力推处于短期风口、具有高风险特征的行业主题基金,成了助长基民盲目自信的背后推手。”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以来市场热点轮动较快,许多盲目追高的基民已被套牢。

盲目追高的“山顶冻人”

见识过山顶,才知道冻人。基民有句“黑话”,把“买在高点,不能解套”的投资者戏称为“山顶冻人”,消费、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几乎所有热过的板块中,都有追高的“山顶冻人”在默默坚守。

“对不起,是我害了大家,在这里向大家道个歉。”近期,一个道歉帖吸引了67万人围观。起因是这位网友在阶段性高点买了一只动漫游戏ETF,随后便遭遇下跌——没抬成轿子,反而把轿子撞翻了,因此向大家道歉。

该话题引发许多投资者的共鸣。“本来想进来吃口肉就跑,没想到第一口就吃到石头。”有网友感叹道。

有一些投资者较早参与追高,赚到过钱。比如,有学生曾在基民社区表示:“1500元的过年压岁钱,现在变成了1900元,感觉还可以。”而该学生的持仓基金中,赚钱“主力军”多与TMT板块密不可分。

如今,基民的收益怎么样呢?正所谓盈亏同源,从近期基民社区的情况来看,一些热点板块的讨论基调已变为“抄了个大底,玩了个寂寞”。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和蚂蚁财富联合发布的《2023年基民理财行为及投教偏好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7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基金投资收益没达到预期目标。同时,有四成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力很强,另有两成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力虽然不强,但不需要平台提供理财服务帮助。

“追涨是人性的弱点,过去基民网上交流少,缺乏真实的感触,如今互联网时代下的情绪渲染放大了这个弱点,把基民一些不合时宜的自信呈现了出来。”有基金销售机构人士说。

遭遇调整 回归理性

基民大胆追逐市场热点的自信因何而来?业内人士认为,人们更容易记住过往成功的经验,对自己的投资实力过于相信。去年以来市场热点快速轮动,加大了短期博弈的难度,给许多盲目自信、奋勇追高的基民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

“初次接触基金是在2021年初,赶上了消费复苏、军工上涨和新能源崛起的‘快车’,吃到了一波红利。当时我全仓配置行业基金,月涨幅能达到10%至15%,觉得自己‘股神’附体,在学校横着走路。”小宇(网名)是一名00后基民,在基金火热时全仓持有,但随着后续市场的变化,小宇对市场逐渐失去了操控感。

与小宇类似,投基赚钱的成功经历极大提高了部分基民的自信心。“我是老股民、新基民,刚进入基金市场时,还不太懂基金这种品种,也曾有过在热点上‘大开大合’投资的时候,不知道交了多少申赎费。但在过去那几年,只要踩准热点、及时止盈,总能赚到钱,因为市场有增量资金进入,投资者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老高(化名)对记者感慨道,但去年以来,这种成功变得越来越难复制。老高没以前那么自信了,看好的不敢重仓,亏损的不敢止损。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蒋睿分析称,去年以来市场行情演绎得比较极致、快速,基民买行业主题基金容易短期追高,且常常忽略其高波动的特性,最终导致持基体验不好。

创伤是一剂警醒的良药。随着借基赚钱难度不断提升,不少基民收起膨胀的自信心,开始树立配置思维。《报告》显示,目前有74%的受访基民会在投资时进行组合配置。

富国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张圣贤表示,有些基民会有“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感觉,有这感觉的投资者买的都是热门行业,波动性比较高。其实,基民可以通过分散配置来提高把握市场热点的概率,降低组合的波动率。

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

有多少基民的盲目自信,是由潜在的引导或外部“强化”引起的?其背后不仅折射出投资中人性的弱点,而且还闪现了许多本该为投资者收益负责最终却为一己私利而折腰的身影。在规模导向、销售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行为开始“变形”。

一些基金公司“趋利避害”发行热门主题基金,诱导基民买在市场高点。Choice数据显示,在2020年、2021年基金赚钱效应较强的年份,基金公司发行基金的热情达到阶段性高峰,分别发行了1476只、2013只,成立规模分别达3.16万亿元、2.98万亿元。在赚钱效应不佳的年份,基金公司则会减少基金发行,比如2018年新基金成立867只,募集规模9050亿元。

同时,一些阶段性业绩亮丽、迎合短期风口的行业基金容易在销售资源上获得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的倾斜,以迎合投资者短期“审美”取向。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人士分析称,基金公司主要依据规模大小收取固定管理费,在规模导向下,许多基金公司会在市场高位发行行业主题基金,以尽可能多地获得市场关注和申购。

该人士表示,渠道平台的盈利也依赖于销售规模。为扩大产品销售,平台会制造噱头,推荐一些业绩出彩的基金经理,并在宣传中夸大其业绩的持续性和投资的适应性,这客观上助长了基民追捧热点的自信行为,并导致基民在该基金经理适应的市场风格中后期集中买入基金。而在后续市场风格转变的情况下,基金业绩极易下滑,导致基民更大概率亏损。

证监会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引导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践行“逆向销售”,积极拓展持续营销,创新投资者陪伴方式,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

汇丰晋信基金总经理李选进表示,公募基金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其目标是实现普惠金融,帮助普通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实现共同富裕。当高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发生矛盾时,应优选质量,稳步前进不一定慢。

“基民的投资自信之旅,源于其过往的成功,强化于专业机构的引导,期望最终能在基民和行业的共同成长中逐渐走向成熟。”某基金业资深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