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5月31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126版)

2023-05-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26版)

(2)非新冠产品相关存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

公司非新冠相关存货的保质期情况:

单位:万元

如上表所示,原材料存货中主要包括各种抗体(有效期36个月)、阻断剂(有效期24个月)、磁性微球(有效期36个月)及仪器原料(无效期要求);半成品存货中主要包括试剂条试剂卡(有效期12-18个月)、试剂船(有效期12个月)及仪器半成品(无效期要求);库存商品存货中主要是上转发光系列产品(有效期18个月)、化学发光系列产品(有效期12个月)及仪器设备(无效期要求);委托加工物资有效期24个月。非新冠产品相关存货均计提了部分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则为针对过效期或无法继续使用的存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公司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存货均在保质期内且可继续用于生产和销售。同时,公司产品毛利率较高,相应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大于其账面价值。

公司非新冠产品相关存货的库龄在1年以内金额占其总余额比重超过了90%。存货期末库龄在1年以上的主要为仪器类产品,仪器类产品无保质期,长期存放不影响正常使用。公司针对非新冠产品相关存货减值准备计提充分、准确。

公司所处行业销售主要采用代理商经销模式。经销模式下,与经销商一般签订框架合同,每次销售实际以订单结算,以多批次小订单为主,非紧急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大订单批量生产,因此公司不存在大额在手订单。

综上所述,公司针对新冠产品相关存货,保留期后形成销售部分对应账面价值,其余未实现销售和生产的存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针对非新冠产品相关存货,针对过效期或无法继续使用的存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计提充分、准确。

2、公司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1)有效的采购管理

公司从采购环节就制定了完善的采购审批制度,储运部根据生产计划及物料库存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经生产负责人审批后,交采购部实施采购。采购部根据采购申请,依照物料的技术指标与质量要求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并进行采购。同时公司强化在采购过程中对商品质量的判断和筛选,从而减少由于商品质量问题而使得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风险。

(2)有效的库存管理

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入库存货要摆放整齐,并定期检查。公司对用量或金额较大,领用次数频繁的物资应每月盘点一次,对所有存货至少要每年彻底清查一次,盘点差异查明原因后及时处理,出现残次、报损等存货按照公司流程及时进行处理。

二、说明报告期内存货减少的原因及合理性,存货与收入规模的匹配性

对比本年及上年存货期末余额构成见下表:

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看出,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较上年减少主要受存货跌价计提影响。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增加主要系2023年公司新冠检测试剂订单量下降较多,公司根据2022年期后新冠检测试剂实际销售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相应跌价准备。

疫情前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2.10亿元,相应存货账面价值0.66亿元,收入存货比3.18倍。2022年非新冠收入3.34亿元,期末非新冠存货账面价值1.51亿元,收入存货比2.21倍,存货与收入规模匹配。

【会计师核查】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年审会计师主要执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访谈,了解公司在手订单情况以及报告期内存货减少的原因;

(2)了解并检查公司生产与仓储相关内控制度,访谈公司管理层,进行穿行测试,评价相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

(3)获取2022年末存货库龄表,复核公司对存货跌价准备计算过程,并分析存货跌价准备的充分性;

(4)对比不同年度非新冠收入与非新冠存货的比例,分析收入与存货数据的匹配性;

2、核查意见

经核查,年审会计师认为:公司存货减值准备计提充分、准确,报告期内存货减少的原因具有合理性,与年报审计过程中了解的情况一致。

问题8:

关于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 年报显示,2022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6,964.86万元,同比增长16.25%。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719.02万元。此外,公司将部分测试仪器的折旧年限自5年延长为10年。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为37,443.61万元,同比增长207.66%。请公司:(1)披露与新冠产品相关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具体构成情况,结合同行业减值计提情况,说明减值计提的充分性及合理性;

( 2) 结合机器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同行业公司情况,披露延长部分测试仪器折旧年限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相关设备的使用规律,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测算对未来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是否存在通过会计估计变相调节经营业绩的情形。

公司回复:

一、披露与新冠产品相关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具体构成情况,结合同行业减值计提情况,说明减值计提的充分性及合理性

1、固定资产

2022年末,公司固定资产中与新冠产品相关的具体明细见下表:

单位:万元

由上表可看出,公司针对新冠专用生产设备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中对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要点主要包括:

(1)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2)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

(3)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

公司2023年新冠检测试剂市场需求急剧下降,未再实际生产新冠产品,对应新冠专用的生产设备闲置且无法转为生产其他产品所用,同时受疫情变化及行业趋势影响,相应固定资产处置的可变现净值较低。故在固定资产本身闲置且无明确处置合同对应的情况下,对上述专用设备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2021及2022年度,同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减值计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同行业上市公司2021、2022年报未单独披露新冠专用固定资产计提减值数据,为保持统一本公司上述数据为年报中机器设备及新冠生产设备的合计数据。

由上表可见,同行业上市公司2021年度均未对固定资产-机器/仪器设备计提减值准备,2022年度均计提减值准备,且计提金额较大、比例较高。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计提减值的总体趋势相同。同时,公司对新冠产品相关固定资产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具有合理性,在预计固定资产未来基本无现金流入的情况下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具有充分性。

综上所述,公司在2022年度针对与新冠相关的固定资产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具有合理性和充分性。

2、在建工程

2022年末,公司的在建工程为廊坊厂房工程和全场景免疫诊断仪器、试剂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上述两项在建工程均为基于扩大体外诊断试剂/仪器临床产品生产及研发需求而筹建,与新冠产品无关,其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1)廊坊厂房工程

廊坊厂房工程为公司募投项目,系年产1,200万人份体外诊断试剂、850 台配套仪器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主要为弥补临床诊断试剂产能不足。报告期内募投项目的预计用途未发生变化,与新冠产品无关。

(2)全场景免疫诊断仪器、试剂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

全场景免疫诊断仪器、试剂研发与制造中心项目系公司使用超募资金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该项目建设后可构建体外诊断试剂生物活性原料研发平台、糖链异常蛋白检测(糖捕获)研发技术平台、磁微粒化学发光研发技术平台、上转发光研发技术平台、胶体金免疫层析研发技术平台、酶联免疫研发技术平台、分子诊断研发技术平台、仪器研发技术平台等8大技术平台,与新冠产品无关。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对应在建工程均在有序推进中,预计用途未发生变更,在建工程不存在减值迹象。

二、结合机器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同行业公司情况,披露延长部分测试仪器折旧年限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相关设备的使用规律,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测算对未来经营业绩的具体影响,是否存在通过会计估计变相调节经营业绩的情形

1、机器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

经过专业测试,影响本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使用寿命的主要部件有光电倍增管(PMT)、电路板等,而决定这些部件的寿命环境因素主要为温度和湿度,通过特定模型、测试环境和实际实验,测得设备在正常环境下,考虑仪器在临床机构使用时每天实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仪器的理论使用寿命大于10年,10年内不影响仪器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公司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加速寿命试验及可靠性验证,并出具了《检验报告》和《可靠性预计报告》;公司据此提交了医疗器械变更注册申请将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Q60、MQ60 plus、MQ60 Pro、MQ60 proB)的使用期限从5年变更为10年,并已于2023年3月31日取得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变更注册(备案)文件(注册证编号:20222220044)。对于中大型的C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2000、C3000等),经过多年的实际使用验证及决定仪器寿命的关键部件的技术验证,公司已获得充分的技术资料证明仪器的使用寿命大于10年。

因此,将部分仪器设备的使用期限从5年变更为10年,不影响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同行业公司情况

公司选取了与上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相同的以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主的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机器设备的折旧政策对比如下:

以上为同行业公司已公布的2022年度会计政策摘录,从中可以看出同行业的机器设备折旧年限最高均为10年,本次折旧年限调整是为了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保持一致,符合行业惯例。

3、延长机器设备使用年限合理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一一固定资产》第十九条,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公司研发生产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历经多年研发经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性能检测(2015年6月)后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于2017年4月准予上市,仪器在立项初期基于2013年的研究成果及当时市场需求对产品效期明确为5年;随着产品上市后我们对产品持续跟踪获得大量使用数据分析及客户使用体验,获知仪器的使用寿命远超过5年。经过充分的试验与论证及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检测结果,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效期可以达到10年,再次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有效期延长至10年。因此,在2023年初公司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进行复核,综合相应仪器的实际使用寿命、注册证法规使用年限、行业惯例等将部分仪器设备的使用期限从5年延长至10年,仪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从5年变更为5-10年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本次会计估计变更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以公司2022年12月31日的固定资产为基础初步测算,预计减少 2023 年度折旧金额约 3,458.63万元;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基于仪器实际使用寿命以及公司经营的实际和行业惯例,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不存在通过会计估计变相调节经营业绩的情形。

【会计师核查】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年审会计师主要执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对管理层进行访谈,了解公司与长期资产减值相关的减值准备计提政策以及本年计提减值准备的背景,了解公司延长部分测试仪器折旧年限的原因;

(2)通过监盘等程序核实相关资产的使用状态,结合行业趋势及公司实际生产需求判断相关资产计提减值的合理性;

(3)获取在建工程相关备案证明,了解其建设内容,判断其与新冠产品的相关性;

(4)查询同行业对长期资产计提减值情况,对比分析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5)查询《企业会计准则》,判断公司延长部分测试仪器的折旧年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2、核查意见

经核查,年审会计师认为:与新冠相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充分合理,延长部分测试仪器折旧年限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问题9:

关于收入与费用的匹配性。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655.16 万元,同比下降 33.76%。同期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 15.02%、25.93%、44.89%,此外,近年公司人数呈大幅增长趋势。请公司: (1) 结合公司具体业务的开展情况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具体构成,说明营收与相关费用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核实相关收入及成本费用核算和确认是否真实、准确、完整;(2) 补充披露不同类别费用中人员数量和薪酬变化情况,说明公司员工人数与薪酬水平、营业收入规模的匹配性;(3) 说明新冠相关业务大幅下滑情况下,现有员工人数与公司生产经营需求的匹配性。

公司回复:

一、结合公司具体业务的开展情况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具体构成,说明营收与相关费用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核实相关收入及成本费用核算和确认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1、营业收入

公司2022年收入构成见下表:

单位:万元/万人份

由上表可见,公司2022年度新冠检测试剂销售额较2021年度下降,但对应的销售人份数呈增长趋势,销售额与销售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原因主要系2022年度新冠检测试剂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每人份销售价格呈大幅下降趋势。

2、销售费用

公司本年及上年同期销售费用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看出本年较上年增幅较大的费用明细为职工薪酬、折旧及摊销费。

(1)职工薪酬:职工薪酬增幅较大主要系公司2022年度平均销售人数为443人,相较2021年度平均增加83人,主要为销售人员增加所致。

(2)折旧及摊销费:折旧及摊销费增幅较大主要系公司为开拓非新冠检测产品市场,本年新增投放16,923.90万元测试仪器用于临床试剂检验,从而本年测试仪器对应计提折旧金额较上年增加1,435.32万元,相应计入销售费用。

3、管理费用

公司本年及上年同期管理费用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看出本年较上年增幅较大的费用明细为职工薪酬、房租及装修费。

(1)职工薪酬:职工薪酬增幅较大主要系公司2022年度平均管理人员人数为92人,相较2021年度平均管理人员增加22人。主要为公司为满足日常运营需求而相应增加管理人员。

(2)房租及装修费:房租及装修费增幅较大主要系公司为满足新冠检测试剂生产计划及仓储的相关需求,相应新增厂房租赁、装修以及仓库租赁,但在2022年二、三季度,随着国外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需求量的下降,公司的相关厂房、仓库等出现部分闲置,相应的闲置房租及装修费计入2022 年管理费用,金额为 2,422.99 万元。

4、研发费用

公司本年及上年同期研发费用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从上表可看出本年较上期增幅较大的费用明细为职工薪酬、专利费及注册费。

(1)职工薪酬:公司现有研发人员 269 人,相比去年增加32人,增长 13.50%,同时公司积极进行战略布局,布局多个研发管线,不断提高研发人员的薪酬,招聘更高水平的研发人才,2022 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29.58 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11.50%。

(2)专利费及注册费:专利费及注册费增幅较大主要系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快国内临床产品的研发与立项;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拓展新冠检测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积极申请在德国、英国、法国以及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新冠检测产品的认证/备案,报告期内,公司新冠抗原家用自测检测试剂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紧急使用授权(EUA),导致相关注册费用的大幅增长;此外,因公司不断拓展公司战略业务,并推进和厦门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也导致专利注册费的增长。

综合上述分析,公司在本年收入较上年下降的同时,对应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费用变动具有合理性。相关收入及成本费用核算和确认真实、准确、完整。

二、补充披露不同类别费用中人员数量和薪酬变化情况,说明公司员工人数与薪酬水平、营业收入规模的匹配性

不同类别费用中人员数量和薪酬变化情况见下表:

由上可见,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销售、管理和研发人员都有明显的增长,同时相关人员的平均薪酬增长幅度低于营业收入的增幅;2022年相比2021年虽然人均收入有所下降,但销售量大幅增加,管理人员平均薪酬小幅上涨;综合分析,公司员工人数、与薪酬水平、营业收入的规模基本匹配。

2022年年报第四节公司治理一一“十一(一)员工情况”披露的销售人员因统计疏忽,未按照之前的标准将客服人员统计在内,现更新披露如下:

三、说明新冠相关业务大幅下滑情况下,现有员工人数与公司生产经营需求的匹配性

1、公司劳务用工情况

新冠疫情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用工需求,公司主要通过劳务外包来解决用工不足,近两年劳务外包用工情况如下:

疫情结束后,劳务外包随即终止,公司的生产运营回归主业和常态化。疫情前的2019年度公司正式员工为659人,对应的营业收入为2.10亿元;2022年公司正式员工为1,179人,对应的非新冠业务收入为3.34亿元,员工人数增长了78.91%,收入增长了59.05%,收入增长幅度不及员工人数增长幅度的主要原因为员工增长是研发人员(增加149人)和销售人员(增加218人),占全部增加员工的70%以上。前述人员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立足科创定位,坚持以“发展生物科技,造福人类健康”为使命,以创新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做强体外诊断主业,并基于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和战略布局而增加的研发及销售人员等。

2、公司在职员工情况

公司始终坚守科创定位,以“发展生物科技,造福人类健康”为使命,坚持做强体外诊断主业,并基于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和战略布局,近三年公司非新冠业务收入及员工情况如下:

由上可见,公司在职员工数量的增长和公司非新冠业务的收入增长基本匹配;另外,随着公司拓展新的领域和战略布局主要子公司的人数也有相应增长。

综上分析,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够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积极客观的建立与经营相匹配的组织队伍,现有员工人数与公司生产经营需求基本匹配。

【会计师核查】

1、核查程序

针对上述事项,年审会计师主要执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销售、管理、研发费用明细表,分析不同费用二级明细上下年变动原因,同时获取相应的合同、发票、银行回单等相关资料,佐证费用发生的真实性;

(2)获取年末员工花名册及各月工资表,分析人员变动原因,月度薪酬变化原因;

(3)访谈公司管理层了解公司对非新冠产品业务的整体布局,了解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情况。

2、核查意见

经核查,年审会计师认为:公司营业收入与相关费用变动趋势不一致具有合理性,相关收入及成本费用核算和确认真实、准确、完整。公司员工人数与薪酬水平、营业收入规模基本匹配。

特此公告。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