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国产大型邮轮
顺利下水
◎曾庆怡 记者 王文嫣 实习生 霍星羽
在一艘巨型邮轮的雪白表面,只见青、蓝、红、黄等多色线条勾勒出的“彩带”涂绘——这是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其装饰灵感源自敦煌壁画艺术。6月6日,“爱达·魔都号”身系“敦煌飞天彩带”,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号船坞顺利出坞,全面开启码头系泊试验、出海试航和命名交付的“决战”周期。
作为设计建造难度最大的船型之一,大型邮轮是我国目前唯一没有攻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爱达·魔都号”的顺利出坞,意味着我国距摘取这颗造船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仅一步之遥。
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出坞
“爱达·魔都号”总吨位为13.55万吨,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节,拥有2125间客房,最多容纳5246位乘客。据悉,在面积将近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高达16层的庞大上层建筑生活娱乐公共区域,“爱达·魔都号”配置了大型演艺中心、大型餐厅、特色餐馆、各色酒吧、咖啡馆、艺术走廊、SPA、水上乐园等休闲娱乐设施,这艘国产大型邮轮宛如一座“海上现代化城市”。
“爱达·魔都号”的整船零部件数量达到2500万个;全船总电缆布置长度达到4200公里,相当于上海至拉萨的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爱达·魔都号”空调系统的分区和系统型式复杂多样,主要配置了5套主冷媒水系统和7套应急制冷系统,系统还包含约100台中央空调器、近2500套风机盘管及14000多个用户末端等。该船还有总长度超过40公里的高压水雾消防系统,其雾化喷头数量超过1.1万个。通过区块化的分割设计,既要满足全船2800多个舱室、公共区域和机械处所的消防需求,也要符合船东和船检规范要求。
从开工建造到顺利出坞,“爱达·魔都号”历时数年:2019年10月18日,“爱达·魔都号”在外高桥造船正式开工点火进行钢板切割,全面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2020年11月10日,全面转入坞内连续搭载总装阶段,实现了从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到实船总装搭载的重大跨越;2021年10月18日实现全船贯通,2021年12月17日实现坞内首次起浮,2023年6月6日实现顺利出坞。
总体进度已达94.62%
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应用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手段,中国船舶集团相继开展了邮轮设计、建造、项目管理等专项攻关,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大型邮轮的技术更复杂、设计建造要求更高、风险和挑战也更多。要确保整体安全性,在邮轮起浮状态下,对一些关键项目再次进行一系列技术验证至关重要。
自6月1日凌晨起,“爱达·魔都号”开启了为期6天的注水起浮、位移和出坞作业。
其间,专业技术团队通过船体倾斜试验对整船的重量/重心和稳性进行测定。重量/重心控制是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大型邮轮来说,空船重量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载重吨的较大损失,而重心位置的偏差则会对稳性安全或游客舒适度带来较大影响。外高桥造船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攻克了邮轮重量/重心控制这项关键技术。
据悉,“爱达·魔都号”配置了20艘超大救生艇,单艇额定乘员314人。在已完成艇架负载和升降试验的前提下,专业技术团队还对每一艘救生艇逐一进行脱钩、巡游及回收试验,验证正常工况和应急状态下的性能。
大型邮轮在坞内起浮以后,船体结构内部应力释放,结构可能产生细微的变化,对于舷侧门的密性状态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舷侧门功能完善,通过模拟海上航行状态,专业技术团队在距离舷门1.5米处,以高压水枪冲水的方式,检验每一扇门的密封性能。
目前,“爱达·魔都号”总体进度为94.62%,建造进度为92.159%。根据计划,该船将于7月和8月进行两次试航,全面验证动力和推进系统、消防、火警、救生、通信导航、振动噪音、安全返港等涉及邮轮安全的各项功能,完成房舱和公共区域内装工程验收提交,并于年底命名交付。
释放大邮轮经济价值
“爱达·魔都号”建成后,如何释放大邮轮的经济价值?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邮轮产业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邮轮产业具备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能够吸引资金和人才。
在推动邮轮经济方面,上海蹄疾步稳。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启动国际邮轮运输试点复航;4月,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邮轮旅游是交通、旅游和服务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从国际经验来看,产业对经济的带动比例达到1:8。上海始终在中国邮轮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应率先实现产业经济价值,以邮轮旅游带动上海乃至长三角综合旅游、交通、供应链、商贸服务等产业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邮轮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支点作用。
“上海作为中国邮轮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随着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利好,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会被释放,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上述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