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8月18日

查看其他日期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2023-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1号一一持续督导》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作为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创电气”或“公司”)持续督导工作的保荐机构,负责伟创电气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升级迭代滞后及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

工控行业的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客户对产品的性能指标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参与者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展研发活动来保持竞争力。公司长期推动技术研究团队致力于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在技术研发上保持高强度的投入,2022年半年度和2023年半年度,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4,164.07万元、6,468.8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6%、10.36%。

虽然公司目前的技术能力能够在产品技术参数以及产品集成度、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满足客户的现有需求,但公司持续拓展新的下游应用领域将不断对产品的综合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与下游行业客户持续保持沟通,并对下游行业技术方向以及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客户需求同步进行技术开发。如果未来公司不能及时把握技术、市场和政策的变化趋势,在技术开发方向上发生决策失误,不能持续创新以适应下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或者所研发的产品不能得到客户的充分认可,可能会面临技术升级迭代滞后及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将对公司业务的市场前景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2、技术泄密及人才流失风险

优秀技术人员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随着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专业技术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公司的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向更多细分行业扩展所需的核心资源之一,即为优秀的工业控制技术研发人才和具备行业复合背景的产品开发人员。若公司不能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更高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研发条件,存在优秀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公司与公司技术人员签订的《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等措施并不能完全排除核心技术失密的风险。

(二)经营风险

1、伺服及控制系统收入增速放缓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类别主要分为变频器类产品、伺服及控制系统,其中变频器类产品又分为通用变频器和变频器行业专机。

在国内传统通用变频器产品销量增速相对放缓的背景下,公司开始有意识地专注成长型业务的做精做强,并且通过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加大布局伺服及控制系统,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伺服及控制系统作为公司成长型业务,近年来表现尤为出色,增长较快,2023年半年度,公司伺服及控制系统收入20,093.9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62%。

报告期机床、纺织、印刷包装、机器人及3C产品等行业对机械设备的新增投资和更新换代需求促进了公司伺服及控制系统的销售收入增长,若未来国内相关行业增速放缓或市场规模萎缩,将会导致公司现有伺服及控制系统销售收入无法持续增长甚至发生销售收入下滑的情形。

2、IC芯片、IGBT等电子元器件进口依赖风险

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及加工水平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性能,公司原材料中的部分高端电子元器件,如IC(集成电路)芯片、部分型号产品配置的IGBT模块等需要使用进口产品,系公司主要产品所需重要零部件。公司目前生产所需IGBT及集成电路芯片产品虽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实现国产自主替代,但集成电路芯片产品的国产替代方案在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仍需时间验证,公司部分产品暂时还需要依赖进口芯片。工控产品使用的芯片通常制程工艺在28纳米以上,在全球市场的需求量较大,若国际贸易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外资厂商减产,公司将面临核心电子元器件货源供应不足或者采购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变频器类产品、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IGBT、集成电路、电容类、低压电器、磁性器件、PCB等。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均在80%以上,是营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若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且公司不能通过合理安排采购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及时调整产品销售价格,将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三)财务风险

1、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2022年半年度和2023年半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86%和38.81%,整体有所上升,主要原因系收入结构的变化及成本管控措施所致。公司毛利率受产品结构、原材料价格、下游行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如未来原材料价格、人工、能源以及折旧摊销等成本大幅上涨而下游销售价格传导不畅,或者未来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导致货运等成本增加,则公司毛利率存在下滑的风险。

2、税收优惠政策变化风险

2022半年度和2023年半年度,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5,964.33万元和16,335.2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18%和26.82%。公司产品的出口退税执行国家的出口产品增值税“免、抵、退”政策。未来随着公司出口业务的不断开拓,境外销售的金额将可能继续增加。如果国家对于出口退税的政策进行调整,将对于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3、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变化风险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第100号),公司销售的变频器类产品、伺服系统中嵌入的软件系统,按规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享受即征即退政策。2022半年度和2023年半年度,公司计入其他收益的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的金额分别为803.28万元和875.82万元,占公司各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28%和7.76%。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获得上述软件退税,或政策发生不利变动,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4、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外销收入主要以美元等外币结算。2023年半年度境外销售收入为16,335.2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26.82%。公司未来计划有序拓展海外市场,外销收入整体规模预计将逐渐增加。近年来我国央行不断推进汇率的市场化进程、增强汇率弹性,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呈现常态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给公司业绩带来不确定因素,汇率的波动将影响公司外销产品的价格水平及汇兑损益,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5、应收账款增加有形成坏账的风险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5,153.92万元和42,129.39万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2.71%和32.83%。虽然公司应收账款账龄大部分在1年以内,且公司已经采取了严格的应收账款回收管理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的风险,但是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可能进一步增加,如宏观经济环境、部分客户经营状况等发生不利变化或公司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力,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产生坏账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资金的正常周转。

(四)行业风险

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不断推进,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快速增长,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安全控制需求。根据中国工控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白皮书》数据,2022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和服务市场规模已达到约2,611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之一。受宏观环境影响,工控设备升级的节奏有所加快,叠加缺芯影响下供应链安全重要性持续提升,工控产业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长期来看国内工控厂商仍然具备较高成长空间,有望实现逆周期增长。

尽管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市场正处于国产替代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从整体市场份额来看,外资企业如西门子、ABB、安川电机、松下电器等凭借品牌、技术和资本优势,仍占据大部分国内市场;同时,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迅速,参与者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与同行业对手的竞争过程中,公司依靠差异化的产品、行业解决方案、本土化的服务、较低的成本等优势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但如果公司不能保持竞争优势或行业供需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五)宏观环境风险

工业自动化控制主要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手段,使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其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行业。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产业是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环节。

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的增长情况与下游制造业的景气程度高度相关,需求主要来自于下游制造业对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产线需求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床、光伏、纺织、起重、矿用设备、轨道交通、高效能源、智能装备、电液伺服等行业,这些行业与宏观经济波动有一定的关联性。当宏观经济不景气时,下游行业可能减少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投资,并相应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因此,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时,下游行业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3年上半年度持续督导期间内,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情况如下:

(一)财务数据

单位:万元

(二)财务指标

(三)变动合理性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62,453.52万元,同比增长41.81%,主要原因系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和性能,凭借质量优势、服务优势,获得了竞争优势,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动力,产品的高性能、高品质及合理的定价策略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各产品线营业收入规模均实现增长;从销售区域来看,公司抓住市场机遇,海外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了173.88%的增长。

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85.41万元,同比增长35.59%,主要原因系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同时公司通过持续强化供应链整合、控制采购成本等精细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实现了降本增效,相关利润指标较上年稳步增长。

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120.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83%,主要原因系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379.85万元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变频器、伺服及控制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动向,紧贴市场需求,保持强劲的研发力度,不断研制成功并推出功能更强、质量更优和效率更高的新产品。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持续技术创新和深厚技术积累、围绕快速交付与精益化生产的装备开发研究、营销和服务网络优势以及管理团队优势。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变化。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及变化情况

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研发费用为6,468.80万元,同比增长55.3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36%,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研发人员、差旅费增加及研发项目直接投入增加所致。

(二)研发进展

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研发进展持续开展,新增授权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新增软件著作权8项。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163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实用新型专利95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70项。

八、新增业务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

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及当期余额情况如下: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存储余额情况如下:

(二)募集资金合规情况

2023年上半年度持续督导期间内,公司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符合《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一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一一规范运作》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放和专项使用,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伟创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伟创”)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12,500.00万股,持股比例为69.10%。公司实际控制人胡智勇先生通过深圳伟创间接持有公司34.23%的股份,同时通过苏州金致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金昊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国泰君安君享科创板伟创电气1号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君享资管计划”)间接持有公司1.30%的股份,合计间接持有公司35.53%的股份。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实际控制人胡智勇先生持有的员工持股平台合伙企业份额发生变动,主要原因系员工离职,依据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的约定,离职员工将其持有的合伙企业份额转让给胡智勇先生所致。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间接持股情况如下:

注:根据公司公告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证券变更登记证明》,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的90.15万股股份登记手续已于2023年5月18日完成,待工商变更手续完成后变更注册资本,上述股权比例系按照工商变更完成后的注册资本计算得出。

公司控股股东直接持有的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间接持有的股份(不含君享资管计划)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保荐代表人:徐慧璇 彭 晗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