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迸发
创业板“硬核磁场”汇聚创新龙头
|
◎记者 邱德坤 黎灵希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3年来,活力持续迸发,创新特色愈发鲜明,“硬核磁场”属性进一步增强。
基于“存量+增量”的改革特色,创业板新增江波龙、中集车辆、曼恩斯特等行业“中坚力量”,又推动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智飞生物等存量企业进一步创新增长,形成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大显身手。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利好优质企业独立上市。公司持续优化投资策略,通过持续赋能被投企业,加强产业生态圈建设。”
特色鲜明 “中坚力量”云集
创业板承载着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使命。3年来,创业板功能更完备,创新成长特色更鲜明,汇聚了一批创新成长的“中坚力量”。
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中,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五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优质企业聚集发展的背后,是创业板吸引力的不断释放。“创业板行业覆盖面更广,上市标准多元化、上市条件更为包容,审核效率显著提高、上市进程可预期。”安永华中区审计服务副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说。
中集车辆是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首家从H股回归的企业。“公司从提交创业板上市申请到上市成功,仅用时15个月。”中集车辆副总裁兼董秘毛弋表示,公司在2020年初启动“黑夜明灯”战略探索,决定未来10年的发展聚焦建设高端制造体系和管理新基建,登陆创业板可以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
创业板沃土让优秀企业舒枝展叶。截至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2022年平均营收21.27亿元,同比增长15.04%;超460家注册制下新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92%;超220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近50家净利润增幅大于50%。
制度优化 赋能创新成长
创新成长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后要持续壮大,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市场支持机制。
创业板同步推进“增量”和“存量”的注册制改革,在再融资、并购重组方面同步实施注册制,打造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制度,通过三大资本工具积极赋能“存量”公司。
从受理到取得注册批文仅用时6个工作日,普联软件上市后首次再融资就享受到制度优化带来的便利。据悉,公司通过简易程序募集资金约8567.43万元,用于国产ERP集团财务核心产品研发项目和技术平台优化提升建设项目,以提高产品数智化程度。
压缩审批时限,简化申请流程,重塑市场生态——3年以来,简易程序定增已成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及时雨”。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截至今年8月23日,38家公司通过简易程序实施再融资,其中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的创业板公司累计申报简易程序22单,占比57.50%。
当升科技是“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的受益者。公司于2020年启动向控股股东矿冶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常州当升31.25%的少数股权的项目。这单重组从受理到获批仅用时35天。
3年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做强主业的故事,不断上新。
汤哲辉认为,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预计监管部门对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的估值包容度将增强,已上市的企业可借助并购重组增强竞争力,向着产业更前沿迈进。”
激发活力 打造创新高地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0年至2022年平均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约25%。其中,200余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3年超10%。2022年,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欣旺达等8家公司,研发投入超20亿元。
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5.69亿元、76.91亿元、155.10亿元、98.50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6821项境内专利及1415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和境外专利合计13803项。
目前,宁德时代建立了涵盖材料研发、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分析、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领域的研发体系。宁德时代负责人介绍称:“完善的研发体系、强大的研发团队,以及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推动公司研发实力不断增强。”
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2021年研发强度前100名的创业板公司,在2022年的平均营收增长率达7.97%;连续两年(2021年至2022年)研发投入超5亿元的创业板公司,在2022年的平均营收增长率达41.84%,均显著高于板块平均水平。
在绿色低碳与先进制造领域,创业板公司覆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锂电池及电机原材料、电机、电控、电池及整车设计等各个环节。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领域领军企业汇川技术,主要竞争对手是外资品牌供应商。“经过持续的战略投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搭建起完善的技术和产品平台,在汽车体系认证方面获得国内外一流整车厂的认可。”朱兴明说。2023年上半年,汇川技术研发投入12.95亿元,研发费用率10.40%。
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板公司不断创新,助推该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智飞生物为例,公司通过对研发创新能力的持续打造和提升,加快在研管线项目推进速度,形成多项产品类别。
创业板也在人才与资本之间搭建起坚实桥梁,有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截至2022年末,创业板公司汇聚了一支超53万人的研发队伍,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超420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均值超17%,其中248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30%。